在“双碳”目标的宏伟蓝图指引下,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然而,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的随机性、波动性如何平抑?巨量的绿色电能如何高效存储并稳定输配?这些现实难题,一度成为能源转型道路上的“拦路虎”。

华泸纳溪总部中心。 李梁文 摄
11月6日,记者走进四川华泸光电集团有限公司,探访其以全钒液流电池为核心的长时储能技术,该技术正为破解上述难题提供坚实可靠的“中国方案”。从纳溪的实验室走向新疆的戈壁滩,华泸集团以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与技术硬实力,为能源安全与生态平衡筑起一座座“电能银行”。
技术为本,攻克长时储能瓶颈,铸就能源安全“定盘星”
能源转型,技术为先。华泸集团自创立之初,便精准锚定全钒液流电池这一技术路线,将其视为破解大规模、长时储能困境的核心钥匙。
在位于纳溪区的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其核心成果。“与传统锂电池的固相反应不同,全钒液流电池的能量储存在液态的电解液中,充放电过程是液-液反应,这带来了本质上的安全性和超长的循环寿命。”华泸集团技术总监介绍,通过与中科院、四川轻化工大学等机构的产学研联合攻关,华泸集团已实现全钒液流电池超72小时长时储能、循环寿命突破20000次、系统能效达85%以上的技术突破,多项指标领先行业。

全钒液流电池电池集成柜。 李梁文 摄
这一技术优势在实践中得到充分验证。安全性方面,即便正负极电解液直接混合,也仅导致溶液温度微升,无爆炸、着火风险,高度契合国家对电化学储能安全的严格要求。在寿命与成本方面,其20000次以上的循环寿命和20年超长使用年限,使得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大幅低于传统电池。“我们的电解液理论上可永久循环使用,电堆材料多为碳材和工程塑料,易于回收,真正实现了‘循环不钒’的绿色理念。”技术总监补充道。
这些技术优势正通过系列化产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绿色动能。从10kW/20kWh的单元到500kW的可按需定制容量系统,华泸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例如,在中国特早茶城和西部竹产业园区,华泸集团建设的源网荷储项目不仅实现年均供电超70万kWh,减少碳排放数百吨,更有效平抑了园区用电负荷,缓解了局部电网压力,成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毛细血管”与“微型枢纽”。
产业为用,新疆奇台项目落地,打造戈壁能源新标杆
技术唯有融入国家战略、落地产业应用,方能彰显最大价值。2025年9月,在新疆奇台县喇嘛湖梁工业园的戈壁滩上,华泸集团年产0.5GW/2GWh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生产制造项目正式奠基,这成为其技术实力与战略眼光的一次集中体现。

全钒液流电池电堆。 李梁文 摄
“选择在奇台布局,是华泸响应国家‘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服务西部大开发和新疆能源转型的关键一步。”华泸集团总经理在项目开工仪式上表示。该项目总投资3亿元,占地100亩,将建设涵盖核心材料、电堆制造到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生产线。项目建成后,不仅是华泸在西北地区的战略支点,更是川南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的重要延伸。
该项目的社会与经济效能显著。据估算,项目将创造上百个就业岗位,投产后年均上缴所得税上千万元,为地方经济注入新活力。更重要的是,它将直接服务于奇台县正在大力推进的大型风光氢储一体化项目,为其配套的450MW/1.8GWh储能需求提供强有力的技术装备支撑,有效解决当地风电、光伏发电的波动性问题,提升电网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

华泸纳溪生产厂房。 李梁文 摄
“我们的目标,是让戈壁滩上丰富的‘风光’资源,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绿色电能。”项目负责人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通过华泸的全钒液流储能系统,白天光伏发电的富余电力被储存起来,在夜晚或无风时稳定输出,从而将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变为可调度的优质电源,为奇台县打造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奠定基础,也为全国乃至全球戈壁荒漠地区的新能源开发提供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华泸模式”。
战略为势,融入国家能源布局,绘就绿色共生新图景
华泸集团的雄心,不止于单一技术或项目。纵观其发展路径,是一条深度融入国家能源整体布局、以“绿能·智创·共生”为价值观,构建绿色能源生态圈的进取之路。
在国家层面,新型储能被明确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改委、能源局提出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的宏伟目标。四川省更精准发力,出台全国首个《促进钒电池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鼓励在特大城市、中心城市布局安全性更高的钒电池技术。华泸集团的技术路线与产品特性,与这一政策导向高度契合。
面对历史机遇,华泸集团展现出卓越的战略协同能力。一方面,积极与电网公司、发电央企等生态圈核心成员合作,服务多个国家级大型项目,让技术在国家最需要的场景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创新商业模式,探索电解液融资租赁等新模式,降低用户初始投资成本,加速全钒液流电池的市场化应用。

国际山地组织代表团访华交流,共探全钒液流电池。(华泸集团供图)
与此同时,华泸始终将社会责任置于企业发展的核心。从积极参与“栋梁工程”“郎助郎·上学堂”等公益助学活动,到亮相国际论坛推动绿色山地可持续发展,再到与高校持续深化产学研合作、培养储能领域未来人才,华泸集团展现出其作为现代化企业的责任担当。
“我们的使命,是‘用全钒液流电池技术,重塑全球能源安全与生态平衡’。”华泸集团总经理表示,“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在技术上不凡、在安全上不烦,更要在推动绿色循环、实现人与自然共生上不遗余力。”
记者手记——
从技术突破的“点”,到项目落地的“线”,再到融入国家战略的“面”,华泸集团的成长轨迹,是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奋勇前行的生动缩影。在纳溪,华泸人筑起的不仅是工厂,更是通往绿色未来的桥梁;他们生产的不仅是电池,更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压舱石”。随着奇台项目的推进与全国产业网络的织就,华泸集团正以坚实的步伐,在中国能源革命的壮阔画卷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文/图 纳溪融媒 李梁文 杨茂)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