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问题探讨

宁波市人口、经济和环境的现状分析

发布:2016/06/13 16:05  作者:徐斌  编辑:车文斌  来源:  阅读量:

  研究宁波市人口、经济和环境发展现状,不仅有助于全面把握宁波市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还有助于认识当前宁波市人口、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特征,发现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为进一步设计研究人口、经济与环境指标体系打下基础。


宁波市人口发展现状


  宁波市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与经济地位导致人口状况也呈现出特有的变动特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1978年以来的宁波市人口在人口规模、人口结构、空间分布的特点。


  1.常住人口规模基数庞大,人口自然增长率有所降低,但数量仍持续增长。


  根据 2015 年《宁波市统计年鉴》数据,2014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 583.78万人,宁波市的常住人口从 1978 年(按现行区划统计)到 2014 年的 36 年间,常住人口总量从457.70万人增加到583.78万人,平均每年增加3.5万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0.68%。


  2.外来人口比例迅速上升,成为宁波人口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的春风解放了中国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数目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大转移,宁波也吸引了众多外来人口。1990年宁波的迁入人口仅仅只有43055迁入率千分之-0.14; 2014年迁入人口达到67125人,迁入率达到千分之3.14。由此可见外来人口比例迅速上升,每年平均迁入量为5万人左右。


  3.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


  宁波市的老年人口比重呈现出逐渐增高的态势。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 年宁波市常住人口中,65 岁以上人口为 45.7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7.91%。相较于第五次人口普查,十年间,65 岁及以上的人口增加了18.65万人,年均增长率为 2.1%。


  4.人口分布集中于市区。


  由宁波市2014年户口情况可得,宁波市人口集中于市区,市区913528户,占总户数2240741的40%之多。各个区的人口密度都呈现增加的趋势,但是各个区的人口密度增长并不均衡。其中,以老三区及鄞州区的人口密度增加最为迅速。人口向市区集中对市区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带来不少的负担。


宁波市经济发展现状


  宁波市经过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单位耗能水平显著降低。


  1.经济高速增长,总量持续跃级。


  1978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仅为20.17亿元,到2014年,宁波地区生产总值已达到7610.28亿元。按常住人口的人均生产总值来算,2014年宁波地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8362元。


  1978年至2000年,宁波市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13.6%,2000年至2014年平均年增长11.6%。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始终保持生产总值两位数增长,在日益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以及地区自身的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宁波经济进入快速且稳定的增长黄金期。


  2.战略适时调整,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改革开放初,工业虽然占宁波经济比重最大,但农业所占的比重也较大,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最低。1985年以前,第一产业始终保持在20%以上,比例较高,二第三产业一直处于20%以下。宁波市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和功能的定位,在城市战略意义上实施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升级。依托其区位优势,港口特色,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持续建设第二产业,削弱第一产业比重。上世纪90年代,宁波第一产业比重首次超越第一产业,此后,第三产业不断发展,由1990年占比22.45%到2006年突破40.16%,至2014年,宁波第三产业占比已达到44.08%,接近第二产业比重。宁波由原来的“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并且继续完善,走向“三、二、一”结构。


  3.城乡二元结构仍然是发展障碍。


  2012年宁波市初步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预计到2020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6000元,城乡差距将逐步缩小。宁波市城乡发展的水平虽已处于领先水平,但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


  (1)城乡经济发展差异。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7610.3亿元,其中市区生产总值4589.3亿元,创造60.3%的价值,其余五个郊区县创造39.7%的价值。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15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83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的1.8倍。


  (2)城乡公共资源不平衡。城市和农存在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科学技术等公共资源方面存在不均衡分布。就医疗资源讲,2014年宁波市全市从业卫生事业人员64657人,市区36442人,占56.4%的资源,其余五个郊区县市合计占43.6%的资源。


宁波市环境现状


  1.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由于长期人为的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干扰和破坏,宁波市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受冲击。1998年宁波市绿化覆盖率仅为23.12%,而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需50%以上的绿化覆盖率,其中差距明显。


  2.宁波市生态环境存在差异化。


  近年来,宁波市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形成包括大片农田保护区、众多风景名胜区在内的生态景观背景,在城区建造大量公园绿地,形成绿地景观。但是,城市绿地景观与自然生态系统缺乏有机联系,公共绿地分布不均匀,道路绿化差异仍然较大,新旧城区道路绿化分布不均衡,旧城区绿化建设较差,新城区普遍较好。


  3.面临诸多环境问题。


  (1)大气环境。2014年宁波市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均有削减,超额完成减排目标。在节能减排实施过程中,宁波市环境空气质量稳中趋好,但复合污染逐渐明显,PM2.5浓度超标,雾霾严重。


  (2)水环境。宁波地表水水质受轻度污染,经过多年整治,局部地区有所改善,但形势并不乐观,2014年地表水优良率较2013年下降2.5%,功能区达标率也下降1.3%,尤其近岸海域的水质较差。全市废水排放总量达6.18亿吨,工业废水排放占全市污水排放量的27%,虽然加大了整治力度,但排放量仍然增长。


结论


  通过对宁波市人口、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人口方面,得出宁波市人口持续增长,外来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程度加深及市区集聚的特点;经济方面,宁波市经济增长快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环境方面,研究了宁波市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和差异性,以及面临的环境问题。


(作者系宁波大红鹰学院徐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