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名家专栏 /戴宾

要准确把握县域高质量发展内涵

发布:2021/07/13 14:04  作者:黄世涛  编辑:卢锦根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专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

 

“当前,四川省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已迈入新阶段,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准确把握‘高质量’的内涵,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428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教授受邀到眉山市仁寿县,为该县领导干部作“推动重点开发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讲座时说道。

近日,本刊记者就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如何把握“高质量”的内涵,对戴宾进行了专访。

                  四川分类考核县域经济作用大

作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的战略型专家,戴宾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四川县域经济的发展。“对于四川来说,发展县域经济是个老话题、老命题。”戴宾说道,四川省将183个县级行政区划分为四大类型,分类引导、分类考核,为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也产生了一定成效。但是,他也指出,“四川县域经济发展至今仍然没有完全破题,尚未真正探索出县域经济快速、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均水平较低、县域间发展差异较大、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的问题成为常态。与东部发达省市相比,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仍有相当的差距。”

戴宾列出了几组数据——从全国来看,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全国百强县评选,西部有8个,四川为0。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发布的百强县中,西部地区9个,四川仅有西昌一个。2020年全国工业百强县中,西部有5个县入选,四川仍然为0。从四川县域经济自身发展来看,2019年,全省129个县和县级市中,尚有58个(占总数的45%)不到100亿元、42个(占总数的32.6%)不到50亿元。

                 亟待把握“高质量”内涵

 造成四川县域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发达省市的原因,在于“存在两个认识不清”。戴宾说,一是对县域经济的本质认识不清,至今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县域经济。二是对县域经济的特征及其内在发展规律认识不清。“四川要从根本上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的难题,需要对县域经济进行深刻的再认识。”

戴宾长期担任成都市行政咨询委员会委员及宜宾、泸州、南充、自贡、巴中、达州市委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多年致力于四川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的研究。他提出,推动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要深刻把握“高质量”的内涵。然而,当前很多地方对“高质量”的内涵,还需要科学准确的界定和认识。


戴宾结合所领会的四川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进行了分析,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指出“努力实现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动能转换实现突破、财政保障显著增强、民生水平持续改善”,四川省发改委也有相关的表述,即变单纯的“以速度取胜”转向量质并进,实现高水平的供需平衡。戴宾说:“我们认为,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当是实力提升、特色突出、活力强劲、空间优化、区域协同、城乡融合、民富民安、发展持续。”

 

“高质量”应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戴宾解释,所谓县域经济发展的“高质量”,首先体现在较强的综合实力、较大的经济规模和较充裕的财政保障能力。同时,基于县域是类型极为复杂多样的地域单元,自然地理、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发展条件类型多样、千差万别,因此应依托本地资源,形成若干特色化、专业化和富有竞争力的产业群体。既有“强”的共性,也应有“特”的个性。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市场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县域经济需要在发展方式上不断变革和创新。”戴宾认为,在这一宏观背景下,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实现发展的动能转换,由过去单纯依靠资源、靠外部支持发展,转向以创新驱动。另外,在空间优化上,县城及园区形成一定的空间集聚效应;城乡融合与协调发展上,城乡差距应控制在一定水平。

“当前,区域间的联系和影响已经不断走向深入,县域经济应与周边地区形成协同发展的局面。”四川省57个重点开发区县中的21个市辖区大部分为毗邻和紧邻大中城市的城郊型市辖区和独立型市辖区,57个重点开发区县中的16个县级市和20个县也有许多靠近大中城市,容易接受中心城市的直接辐射和近域扩散。“比如,仁寿县作为重点开发区县,在这一点上很有典型性。”结合仁寿县的区位特征,戴宾建议,仁寿县要充分发挥毗邻成都的优势,更加主动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在经济、社会、交通、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全面融入成都,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整体提升。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仅仅在于冷冰冰的数据和竞争中的排名,而应该有温度,应体现在实实在在改善居民生活上,包括实现居民收入的增加、比较充分的就业、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保障的增强等。”戴宾强调,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全文刊发于《当代县域经济》2021年第6期总第092期)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