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四川县域新使命
四川“一干多支”发展战略解读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提出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的区域发展新格局,2018年11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意见》),四川全面进入“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发展的新发展时期。
在“一干多支”发展战略全面实施的大背景下,四川县域经济发展也担负起了新的使命,转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主干”引领,“多支”竞发
习近平总书记到四川视察时,要求四川“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健全城乡统筹、区域协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板块,推动各区域共同繁荣发展、同步全面小康”。这为四川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作出了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的战略部署,目的是加大统筹区域发展力度,推进“主干”引领带动、“多支”竞相发展、“干”“支”协同联动,更好实现各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同频共振,推动高质量发展,整体提升全省综合实力。
“干”的定位就是成都市的发展定位,成都要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支”的定位就是各区域经济板块发展的总体定位。
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是推动四川经济由大到强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推动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和现代产业体系。
“五区协同”做强区域共同体
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是“一干”成都引领带动下的五大区域。五区如何协同,以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意见》用了六个专章做了重点规划和部署。
环成都经济圈,重要任务是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包括绵阳、德阳、乐山、眉山、遂宁、资阳、雅安7市,要主动融入成都,统筹产业和服务功能布局,实现错位互补、有机融合、一体发展,内圈城市与成都同城发展,打造西部地区最具活力、最具优势的现代化城市群。支持中国(绵阳)科技城超常发展。支持德阳打造世界级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支持眉山建设环成都经济圈开放发展示范市。支持资阳建设成渝门户枢纽型临空新兴城市。支持乐山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支持遂宁建设成渝发展主轴绿色经济强市。支持雅安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市。具体措施是完善城际交通网络,构建成德绵协同创新发展示范带,促进产业分工有机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对接共享,建设安全绿色生态体系等。
川南经济区,将加快一体化发展进程,包括宜宾、泸州、内江、自贡4市。承担我省南向开放主战场重任,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依托陆上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支持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协同打造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支持宜宾建设长江上游区域中心城市和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支持泸州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支持内江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支持自贡建设全国老工业城市转型升级示范区和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具体措施是突出南向开放大通道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川东北经济区,推动其振兴发展,包括南充、达州、广安、广元、巴中5市。发展清洁能源化工、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生态康养和红色文化旅游,建设东向北向出川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甘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支持南充建设成渝经济区北部中心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节点。支持达州建设东出北上综合交通枢纽和川渝陕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推动达州与万州协同发展。支持广安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城市。支持广元打造川陕甘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和北向东出桥头堡。支持巴中建设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示范城市。具体措施是建设东向北向进出川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特色资源开发利用,深化川陕革命老区综合改革试验等。
攀西经济区,将促进其转型升级。包括攀枝花市和凉山州。依托矿产、水能和光热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生态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支持攀枝花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和南向开放门户,开展全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示范。突出自然生态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支持凉山州建设全国同步全面小康示范州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具体措施是加快建设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发展壮大特色经济,推进南向重要通道建设等。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把保护修复生态环境摆在优先位置。包括甘孜州和阿坝州,努力建设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国际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和现代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具体措施是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发展生态经济,畅通内联外达通道,并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
“虹吸”向“辐射”拐点迹象已现
2018年,全省经济总量达4.0678万亿元,居全国第6位;成都经济总量达到1.5342万亿元,在副省级城市中排名全国第三、西部第一,具备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能力;绵阳、南充、泸州、宜宾迈入百万人口城市行列,经济总量过千亿的市(州)16个。
在解读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第二场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看,当一个地区城镇化率达到50%以后,区域经济的空间形态将逐步迎来由“虹吸集聚”向“辐射扩散”发展的拐点。2017年,四川省城镇化率达到50.4%,正处于优化经济地理、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要机遇期。这一基本判断在四川最新的经济数据解读中得到了印证。2017年,首位城市成都经济总量是排名第二的绵阳市的6.7倍;而2018年,成都市经济总量与绵阳市的比值缩小为2.66倍。2017年,成都经济总量是排名第三的德阳市的7.08倍,2018年缩小到6.93倍。
可见,四川区域经济已经出现了由“虹吸集聚”拐向“辐射扩散”的迹象,在产业优势越明显,离“主干”空间距离越近的区域,拐点的迹象就越明显。
“一干多支”战略下承接辐射扩散
“虹吸集聚”是被动的,不管愿意与否,力量弱小区域的要素资源总在被动地被强势区域吸走;而“辐射扩散”则是主动的,只有愿意接受“辐射扩散”的区域去积极主动地创造通道条件,主动承接“辐射扩散”,就能更早、更快、更优地受到辐射。
从历史上传统来看,成德绵的经济协同程度相较其他地区更高更成熟,因而,德阳和绵阳已最先承接到了成都的“辐射扩散”,经济发展已快人一步。2018年,德阳和绵阳GDP名义增速分别为12.92%和11.04%,远远高于其他市州。
“五区协同”战略要求各区域充分发挥不同区域发展优势,突出功能定位,深化协同联动,统筹推进城市间同城化发展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协同发展,打造区域发展共同体:环成都经济圈内圈同城化,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整体一体化发展,推进空间规划无缝对接,带动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建立“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其他市(州)”的产业互动模式,协同推动产业成链、开展集群招商,提升成都与德阳、广安、雅安、阿坝、甘孜、凉山等合作园区建设水平。
“五区协同”,弱势区域要积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主动承接辐射和扩散,以苏州主动承接上海,邻水主动承接重庆的样本抢占辐射通道和扩散资源,从而形成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
主动承接辐射和扩散,不只是市州层面的事,对县域而言,尤其应该积极作为,提前规划抢先谋局,主动承接辐射和扩散,从而先人一步为县域夯实产业根基。
激发县域高质量发展活力
在《关于实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中,蕴藏着诸多关于四川县域经济发展的利好。意见出现了18次“县域”,在一个省级战略的实施意见中,这样的力度前所未有。而且,出现“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专章意见,将推动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到一个重要的高度。
《意见》要求,支持县(市、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培育壮大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补齐发展短板,持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增强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加强县域经济分类指导已经在紧张实施。新的考核办法已经出台,更科学更严密更具体,力度更大,且更具可操作性。省委、省政府的目标是,“推动县域经济差异化、特色化、可持续发展,加快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
激发县域发展新动能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加快县域创新驱动发展,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加强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深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扩权县管理体制,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县撤县设市、撤县设区,在改革发展、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方面赋予县级更大自主权。积极推进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稳妥推进撤乡设镇、乡镇撤并、村居撤并。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加快实现由镇向城转变,争取发展成为县域副中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正在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强考核激励,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深入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乡风文明建设,健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重点推进大小凉山彝区、川西北高原藏区等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确保贫困地区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