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名家专栏 /戴宾

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再认识(上)

发布:2018/09/05 17:11  作者:戴宾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8年9月刊  阅读量:

     县域经济是一个县域范围内的经济。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近年来县域经济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以促进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是一个老话题、老命题。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就整体而言,县域经济发展至今尚未完全破题。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县域经济的内涵、特征及其内在规律的认识仍然不够清晰。发展县域经济还需要对县域经济进行再认识。

IMG_9970.JPG     


专家名片:


    戴宾,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城市发展。主要研究领域:区域发展战略、区域空间、区域规划、交通战略与区域发展、县域经济、城市群、城市发展战略、城镇化、城镇体系、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管理。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省部级以上项目16项,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三次、三等奖两次。


县域经济是一个县域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属行政区经济,不等同于县级经济。图为广袤的县域大地.jpg    

县域经济是一个县域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属行政区经济,不等同于县级经济。图为广袤的县域大地     


县域经济不等同于县级经济


     县域经济是一个县域行政区范围内的经济,属行政区经济。在我国,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地域型和城市型两种基本类型。


    地域型行政区包括省和县,其特点是城乡合治,既有城镇,也包括大量的乡村地域。县属于地域型行政区,它是一种城乡混合、带有浓厚乡村色彩的行政地域。在县域范围内,乡村用地占80%以上,人口密度较低,城镇化率大多在40%以下。县域经济既包括有具有一定城市经济属性的城镇经济,也包括具有乡村经济属性的集镇经济和乡村经济,一产就业人口比重高。第一产业尽管在县域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不高,但在为社会提供农副产品、为广大乡村居民提供就业、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稳定等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以四川为例,2016年在全省115个县中,城镇化率低于40%的有92个,占总数的80%;一产就业人口比重高于40%的有84个,占总数的73%。


    城市型行政区包括市和市辖区。在我国,市与市辖区虽然仍是实行城乡合治,也包括一定的乡村地域,但城市规模较大,城市发展达到较高水平,人口密度和城镇化水平高。经济社会发展以城市地域为主体,整个行政区更多地具有城市的属性特征。其经济性质更多地具有城市经济的属性,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主体地位,经济活动具有城市经济的特点,遵从城市经济的发展规律。以四川为例,2016年在全省52个市辖区中,城镇化率高于50%的有37个,占总数的71.2%;一产就业人口比重低于40%的有42个,占总数的80%。特别是城市地域具有支撑现代经济、尤其是现代大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完备基础设施和强大的服务功能,包括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支撑,也还包括金融、商贸、科技、教育等服务的支持。市辖区、县级市的经济发展更多地需要放在构建现代城市经济体系、提高城市经济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上。其经济发展的内涵、方式和路径与县域有着很大的区别。


   市辖区(县级)、县级市从行政等级上虽然都属县级行政区,但在经济形态上则属于城市经济的范畴,不属于县域经济的范畴。尽管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市辖区(特别是独立型和飞地型市辖区)、县级市在地域构成、人口结构以及经济形态上与县几乎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并不能改变城市型行政区的基本属性特征。因此,县域经济不等同于县级经济。只有将市辖区、县级市从县域中分离出来,将城市经济与县域经济区别开来,才有助于真正认识和把握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特点和规律,才能探索和找到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


县域是类型极为复杂多样的地域单元,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图为农田现代化劳作场景.jpg    

县域是类型极为复杂多样的地域单元,县域经济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各有不同,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图为农田现代化劳作场景    

 

县域经济要走特色发展道路


     县从行政管理角度上说是一致或相似的,但从自然地理、地理区位、资源条件角度来说则是类型多样、千差万别。


    从地形地貌上看,有平原县、丘陵县、山区县,有在草原、高原、河谷、盆地等不同自然地理区域,县所在的位置也有海拔高度的不同、纬度的不同。有的县内地形地貌差异不大,有的则很大。目前,我国共有平原县646个、丘陵县532个、山区县901个,三者分别占总数的31.1%、25.6%和43.3%。地形地貌对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模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地形地貌的差异,各类县域经济的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一般而言,平原县在发展工农业方面都有比较优势,丘陵县适合种植水果、饲养家禽家兽、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山区县地域面积较大,山区地貌所占比例高,交通条件相对较差,对外交通联系不畅,基础设施建设难度大,耕地多属坡地,不适宜机械化耕作,大多远离城市、远离市场中心,其发展方式和路径与平原、丘陵县有很大的区别,多以林业、矿产资源开采及粗加工、旅游业为主。


    从区位条件来看,有的县靠近城市、有的则远离城市;有的靠海、靠江、靠湖;有的沿边,有的靠近交通枢纽。这种地理区位条件的差异性也会导致县域经济呈现不同的方式。地理上靠近大中城市的县,更容易接受中心城市的直接辐射和近域扩散,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由于处于都市影响区范围内,人流、物流、信息流同都市沟通顺畅,在文化、 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与城市比较一致。这类县域经济的独立性比较弱而对城市的依附性更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远离大中城市的县,不容易接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和扩散,其经济发展相对独立、自成体系。


    从资源条件来看,有的县资源丰裕,有的则资源匮乏。县域经济是带有一定程度的县域自然资源痕迹的经济,由此也形成了资源型县域经济、资源加工型县域经济和加工型县域经济等不同类型。对资源型县域经济而言,县域内某些自然资源特别丰富,或者资源组合状况较好,进而使其有条件形成以向外输出自然资源产品或者资源含量高的材料工业产品和重化工业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发展路径。对资源加工型县域经济而言,其县域内虽然具有部分资源,但资源组合不合理,仍需要从县域外输入其他自然资源才能保持县域产业的发展。对于加工型县域经济而言,其县域内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主要依靠从县域外输入资源,然后进行各种层次的加工后再向外输出加工产品。


   因此,县域是类型极为复杂多样的地域单元,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发展路径各有不同,不能简单照搬。试图给县域经济发展找到一条共同而具有普适意义的发展道路是不可能的。县域经济必须立足于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走特色发展之路。(转自《当代县域经济》2018年9月期,作者:戴宾,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副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条

下一篇: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再认识(中)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