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9第十二期

【专家智库】沈光明:推动成渝城市群进入国家战略规划

发布:2019/12/01 22:32  作者:车文斌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9年12月刊  阅读量:

推动成渝城市群进入国家战略规划

专访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沈光明

 

2019年是西部大开发20周年。3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全力推动形成西部大开发新格局。4月15日至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中展现新作为、实现新突破,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包括成渝经济圈在内的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进入了快车道,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西部重要支撑,起着龙头与带动作用的成渝城市群,在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城市群带动西部大开发新模式,推动西部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川渝两地正就成渝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展开多方互动与调研,各地正着手编制“十四五”规划。此间,九三学社中央和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对成渝城市群的建设极为关注,并作了大量深入调研,正努力推动成渝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近日,就川渝共建成渝城市群,及西部高质量协同发展实现追赶跨越等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课题组长沈光明。

 

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沈光明.JPG    

四川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沈光明    


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成效显著

 

记者:国家统计局最近表示,跨省区域城市群规划全部出台,“19+2”的城市群格局基本形成。成渝城市群是西部最大的城市群,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已经取得了哪些成效?


沈光明:成渝城市群以成都、重庆为核心,拥有近1亿人口和近6万亿元经济总量,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区。继2011年《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获批、2015年《关于加强两省市合作共筑成渝城市群工作备忘录》和2016年两地签署“1+10”系列合作协议之后,2019年6月7日,川渝共同签订《深化川渝合作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2年)》,大幅拓展川渝合作的深度、广度与高度。


一是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川渝两省市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成渝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约5.72万亿元,是2014年(规划基期年)的1.52倍,占全国比重从5.49%提高到6.4%。当前,成渝城市群产业体系完备,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汽车制造等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起跑,集成电路、物联网、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企业加速集聚。重庆建成汽车、电子两个5000亿级产业集群,成为全球最大的笔电基地和国内最大的汽车基地。成都整车产量达130万辆,电子信息产业支撑有力,新型显示、软件、信息安全等领域跻身全国前列。四川天府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开发开放示范作用日益增强,引领带动城市群内各级各类开发区加速发展。


二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网络不断完善。两地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现代化服务水平。完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持城际铁路建设,打造成渝交通走廊。着力打造成渝两地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城市间、相邻城市间1小时通达的交通圈,基本形成了铁公水空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三是内陆开放水平不断提高。成渝城市群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对外贸易总额、利用外资水平均处于中西部前列。开放通道更加便捷。东向,重庆加快建设长江上游航运中心;西向,2016—2018年,中欧班列(重庆、成都)累计开行超过4400列;南向,对接“一带一路”的国际“陆海新通道”上升为国家战略。


四是城镇体系日趋健全。成都、重庆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发展引擎作用凸显。成都市加快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西部金融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流中心和国际性综合交通通信枢纽,主干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和高端资源集聚功能不断增强。重庆主城区发展成为全市人口分布集中、高端要素和先进产业集聚、市场经济活跃的开放门户、综合枢纽、商业商贸集聚区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40.3%,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超过90%。南充、绵阳、万州、涪陵等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发展,承接和传递核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作用不断增强。


五是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共享取得实效。围绕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确保区域生态安全。强化省市统筹合作。召开两届长江上游地区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深入探讨生态环境联防联控合作事宜。建立跨区域环评会商和危险废物跨省转移函商机制,加强跨省市自然保护区管理。

 

2019年4月,在重庆市潼南区举行的“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和重庆市委签署第二轮“川渝合作”协议.JPG    

2019年4月,在重庆市潼南区举行的“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专题研讨会上,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和重庆市委签署第二轮“川渝合作”协议    


成渝城市群面临

巨大的战略机遇

 

记者:中央多次强调发挥中心城市、城市群的带动引领作用。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目前“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那么,成渝城市群未来面临哪些机遇?


沈光明:一是从发展趋势和前景看,成渝城市群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城市群的崛起,已成为令人瞩目的全球性经济地理现象。比如日本,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三个人口与工业密集的核心城市为中坚形成的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9%的土地,居住了53%的人口,创造了60%的GDP。中国也不例外,仍处于国运上升期,中国的经济规模、经济质量和城市化率还在不断提升,因此,仅有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是难以满足中国经济发展需要的。中国的崛起,需要更多城市群提供增长动力,同时引领更多世界级城市群兴起。中国一直在努力把握城市群发展带来的巨大红利,这正是成渝城市群崛起面临的巨大机遇。


二是从发展基础和条件看,成渝城市群独特的战略作用日益显现。今年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20周年,和20年前相比,西部大开发有着不同的内容和战略指向。西部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回旋余地,现在急需一个动能更加强劲的城市群,来带动西部发展,助力整个中国经济动能转换。成渝城市群幅员面积超过18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超过9600万人,经济总量达到5.72万亿元,占整个西部地区30%以上,拥有两个国家中心城市(成都和重庆)、两个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和两江新区)、两个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四川和重庆)、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都和重庆),还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国(绵阳)科技城、6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作支撑,城市群发展的雄厚基础和优势条件在整个西部地区独一无二、得天独厚,因此被寄予厚望。同时,成渝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可以形成一个巨大的菱形地理空间布局,这有助于梯次实现先进生产力的有效牵引,最大限度地覆盖及拉动我国最广泛区域和最大规模人口发展,实现全国区域经济均衡及可持续发展。


三是从对外开放看,成渝城市群的战略地位也在加重。在“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下,西向和南向开放重要性大大增强,这一过程中需要重量级甚至是世界级的城市群作为战略支撑。成渝城市群正处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随着中欧班列、陆海贸易新通道班列常态化,成渝城市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扮演的角色更加值得期待。同时,从国内外经验看,世界级的城市群一定要配备世界级的机场群。目前,成都正在建设第二国际机场,建成将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等级最高的航空港,也是世界第四大机场。重庆也要建设第二机场,而且把第二机场定位为国际货运枢纽机场。插上航空翅膀的成渝城市群,未来国际发展的空间必将进一步加大。

 

沈光明在工业园区考察.JPG    

沈光明在工业园区考察    


成渝城市群

亟待更高质量的发展

 

记者:目前,成渝城市群的建设还面临着哪些困难亟待克服?


沈光明:一是国家统筹协调和重大生产力布局仍不足。与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相比,成渝城市群一直没能上升为国家战略,仅国家发展改革委分别于2011年和2016年就出台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和《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近年来,国家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城市群布局了一大批重大项目,比如在长江三角洲布局了国家大飞机、深海空间站等重大项目,在京津冀城市群布局了“大炼化”等重大项目,但国家在成渝城市群布局的重大战略性项目、国家级科研创新主体、重大科研平台较少。


二是产业发展同质竞争仍然突出。世界级城市群大多拥有较为合理的内部分工体系,如: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纽约是金融中心,波士顿是科技和教育中心,费城则是钢铁、造船基地和炼油中心。而成渝城市群城市之间同质竞争严重,大多数城市没有比较优势产业,产业同构现象有加剧的趋势。如成都、重庆都以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等为支柱产业。地区间产业布局门类也趋同,如荣昌区、内江市、泸州市三地,相邻不到百公里,都把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作为主导产业,同质化十分严重,在招商引资、资源配置等方面容易出现过度竞争、资源浪费的问题。


三是“中部塌陷”格局仍然明显。长三角城市群的中心城市上海地区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副中心苏州近2万亿元,杭州、南京也将近1.5万亿元,无锡、宁波达万亿级别,还有一批5000亿级以上的重点城市。而成渝城市群,除了成都和重庆达到万亿级之外,仅4个城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双核独大”与“中部塌陷”格局仍较明显。


四是交通瓶颈依然存在。成渝城市群城际交通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三峡过闸运量已超过设计能力,沿江仅有一条以客运为主、兼顾货运的铁路,且宜万段设计时速仅有160公里,运输能力难以满足长江经济带升级发展的需求。城际快铁建设尚处于初期阶段,遂宁、乐至至重庆高铁没有纳入国家规划,重庆仅开通成渝、渝万2条高铁线路、仅381公里。城市之间高速公路没有形成“网络”格局,阻碍着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顺畅流通。


五是创新实力差距仍然明显。路透社《2018全球最具创新力大学排名》,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中有3所大学排名前10,长三角城市群中有3所大学进入百强大学榜单,但排名靠后。而成渝城市群无一所高校进入百强。这表明成渝城市群在创新能力上与世界级城市群存在巨大差距,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新兴技术研发等方面还有明显短板。

 

4 沈光明在基层调研.JPG    

沈光明在基层调研    


推动成渝城市群

上升为国家战略

 

记者:九三学社中央对成渝城市群的发展高度重视,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和重庆市委开展了大量的合作与调研,力争通过九三学社中央“直通车”为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力。如果成渝城市群高质量协同发展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有哪些建议?


沈光明:一是加快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需要省委、省政府加大向国家层面的积极争取,加快推动成渝城市群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从国家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二是根据“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构建成渝区域高效协同的六大体系:加强与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我省国土空间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等的衔接;推动城市发展布局一体化,构建功能协同、空间融合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推进产业错位协同发展,构建高端引领、成链配套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构建平台共享、协同联动的对外开放体系;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构建政策协同、标准统一的民生保障体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体化,构建联防共治、全域管控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三是探索建立“遂潼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在遂宁、潼南开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六大体系建设”的先行先试。四是加快培育区域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一体化高质量协同发展第一动力。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图片由九三学社四川省宣传处提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