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二期

【县域金融】四川农信经营转型探讨

发布:2020/02/05 16:21  作者:李春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2月刊  阅读量:

四川农信近70年的发展历程浓缩了我国农村金融体系不断探索构建的进程,同样也记录了农村信用社曲折延续的历史变革,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必将为这一伟大的变革之路树立又一座丰碑。在中国经济呈现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身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需求端刺激转向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笔者对未来四川农信经营转型作探讨。

 

四川农信的供给侧改革,可以经营转型为先导,探索围绕中央对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以及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的目标,着力提高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的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将行动落实在业务经营转型的几个重要方向上。


大力矫正过往模式下的信贷资源配置扭曲。围绕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全面降低“两高一剩”“僵尸企业”这些落后行业和过剩产能对于信贷资源的占用,大力支持产业升级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发展债务融资工具,降低融资成本和杠杆率;加大对于新兴产业、居民生活服务、创业群体、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发展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使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与经济转型方向一致,由低效市场向高效市场流动,助力经济转型,优化资产结构。


深度挖掘新形势下的市场需求。通过高适配性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提升,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速从注重单一的“存贷汇、类授信”产品和有形服务,向提供适应产业跨界竞争的顾问式、融智式、互联网式的解决方案转变,满足新经济形势下客户的全资产负债管理、财富管理、资本运作、创新孵化、产业链组织和交易管理、行业解决方案咨询与撮合、数据分析、信息技术服务等一系列高层次的金融和非金融需求。在技术层面,应拥抱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时代的技术变革和商业逻辑革命,全面建设和提升互联网金融和物联网金融服务能力;在商业模式上,建立“跳出银行做银行”的思路,建设综合金融、产业协作的服务平台,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提供具备行业针对性和客户适配性的高级解决方案,深度支持产业链、金融服务链分工与协作,并通过科技支撑以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需求层次。


全面持续推进零售银行转型。继续加快业务和网点转型,做实做透遂宁本土市场,不断推进零售银行生态系统建设,与客户共赢,与市场同舞,与时代同步,让四川农信倍加健康,永续精进。进一步深耕“三农”,深入推进“惠农兴村”工程,在农村金融市场形成“铺天盖地”之势,确保农村金融服务全面覆盖;“资”润小微,升级推进“扶微助小”工程,在小微金融市场形成“顶天立地”之势,着力打造小微企业的伙伴银行;“厚爱”社区,大力推进“融城旺社”工程,在社区金融版块形成“开天辟地”之势,全方位满足城区居民消费转型升级、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


推进客户结构和业务模式转型升级。在客户营销的思路上,准确把握趋势性变化特征,围绕“强基固本、开拓创新、提质增效”的工作总要求,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九大客群”(基本覆盖农信所有客户群,即“三农”、外出务工、社区居民、小微企业、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公司集团、同业客户和互联网客群)的需求为依据,强化客户营销,推进客户结构转型升级。在客户营销的方法上,把过去“B2C”(由银行到客户,即以银行为中心,银行先研发产品后组织销售给客户)的业务模式改变为“C2B”(由客户到银行,即以客户为中心,银行先找准客户需求后研发产品和销售)的业务模式,把过去“定计划、分任务、抓考核、搞奖惩”的“老四步法”改变为“找需求、配资源、做业务、控风险”的“新四步法”,把资源错配的粗放式经营改变为资源精准配置的精细化经营,不断优化调整供给侧生产要素结构,矫正资源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产能供给,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客户获得感。


不断优化四川农信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前台一线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强大的协同能力和支持保障体系,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质效提升。不断完善适应当前市场需求和监管要求、具备灵活机制和协作能力的组织架构,实现对于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和协同效应;储备具有专业素质和跨界视野的行业金融解决方案人才,优化前中台一体化的营销服务模式,建立科学高效的决策协调机制、强大专业的规划引领机制、正向引导的考核激励机制和素质过硬的支持保障体系。并在策略管理、金融工具、创新机制、内控管理、技术运用等方面,逐步与国内先进银行接轨。


(作者:李春 单位:遂宁农商银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