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1第三期

【前沿观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发布:2021/03/07 21:37  作者:车文斌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3月刊  阅读量: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012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这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十四五”时期开局之年,中央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

 

受新冠疫情影响,全球经济普遍大幅下滑的大背景下,农业却战绩亮眼。202111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100万亿大关,达101598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达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占比7.65%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农业人口占比约20%,乡村承载“中国人的饭碗”,承载约20%农业人口迈向共同富裕的梦想,承载整个民族的伟大复兴梦,乡村必须实现振兴。


如何振兴?何处着力?突破口在哪里?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到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均给出了明确答案。


乡村振兴全面推进,2021年必精彩纷呈。

 

四川苍溪县梨仙湖风光  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jpg    

四川苍溪县梨仙湖风光  苍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118日,全国都是艳阳天,即使“蜀犬吠日”的巴蜀,也是晴空万里。


这一天,国家统计局发布重磅数据:2020年国民经济稳定恢复,主要目标完成好于预期。


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0159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3%。受全球新冠疫情影响,中国经济一季度触底,自二季度恢复增长,到四季度持续增长,书写了全球抗疫最闪亮、最完美的答卷。


农业增加值777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粮食总产量66949万吨,比上年增长0.9%,增产565万吨。


2017年底发布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我国31925个乡镇596450个村,共有31422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农业人口占比约21%。这反映出“三农”还存在一些短板,农业产业化水平仍然不高,城乡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已经确定,即“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等。其中,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任务尤为艰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张永军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于“发达经济体”的分类,认为人均GDP12000美元是发达国家或经济体的入门标准,而“中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2万美元左右。


2021118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我国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稳居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若按“人均GDP2万美元左右”是“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尚有近1万美元的差距。


可是,我国尚有大量的较低收入的农业人口,要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从而到2035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乡村必须实现全面振兴。

 

四川万源市猫儿坝村  万源市委宣传部供图.jpg    

四川万源市猫儿坝村  万源市委宣传部供图    


加快发展乡村产业

 

壮大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根本路径。从古至今,产业,尤其是世界性的产业,是通向经济振兴的必由之路。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公报中,乡村振兴的头号任务,就是顺应产业发展规律,“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那么,什么是“产业发展规律”?我们从丝绸、从瓷器、从茶叶说开去。


中华民族产业历史上最辉煌的荣光,无异于丝绸、瓷器和茶叶。


流光溢彩、美轮美奂,雅典娜女神、恺撒大帝身披来自东方“丝国”的精美丝绸,风采无双,西方贵族竞相追逐……来自东方的丝绸、陶瓷等成为上层贵族最顶级的奢侈品。直至清代,丝绸、瓷器都是东方民族“出品创汇”的利器,撑起一个又一个富裕强盛的封建帝国,GDP甚至占到世界的1/4


当一个产业出产的产品,可以在世界范围内通行无阻,成为贵族们的奢侈品,那么,它就一定能撑起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民族。


“世界的”“通行无阻”,是丝绸、瓷器成为东方封建王朝制胜的法宝。何止丝绸、瓷器,茶叶传入欧洲后也风靡一时。17世纪时,中国茶叶经英属东印度公司传至英国,约200年的时间里,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让大清王朝富甲一时。


丝绸、瓷器、茶叶,无不与农业、与地域特色息息相关。从其一开始诞生,本质就是源自乡村、产于乡村、销自乡村的乡村产业。因而,产业是乡村振兴之魂,没有产业,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


中央提出,发展乡村产业要“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这些均切中关键,点明路径,通过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产业优化、高质量发展,从而有效进入世界市场,成为世界人民共享的源自农业的中国商品。

 

贵州仁怀市,“红高粱”与“白酒”产业共舞  图片来源于网络.jpg    

贵州仁怀市,“红高粱”与“白酒”产业共舞  图片来源于网络    


茅台酒背后的高粱产业

 

与乡村产业契合度更高、更深的中国商品,就能更好、更快地推动乡村振兴。


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贵州仁怀市,投向茅台镇的酒产业和高粱产业。


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省自然条件并不优越,万山之中,山川出云,“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邻近四川的仁怀市更是地处黔西北,距省会贵阳市约180公里。可是,正是这样一个并不具有农业发展优势的地方,却培育出了一个享誉世界的白酒品牌茅台,聚集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酱酒生产群落。


一如我国古代的丝绸与瓷器,茅台酒也是全球追逐的奢侈品牌,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实现白酒销售收入671.5亿元,国外销售达20.22亿元。


茅台集团公司原董事长李保芳重视茅台酒的国际化之路,与西方主流文化、艺术、风味、时尚相融合,布局国际市场,到2020年初,产品遍及全球6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44个。国际市场,进一步提升了茅台酒的国际地位,是其底气所在,为其未来发展打开了巨大的上升空间。


反观五粮液,2020年前三季度虽实现307.7亿元白酒销售收入,但出口几乎为零。泸州老窖76亿元白酒营收中,也未打开国际市场。


目前,贵州省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白酒产业。20209月,在第十届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上,《贵州白酒产业发展报告(绿皮书)》启动编撰,数据显示,2019年贵州酱香型白酒完成销售收入近1400亿元,在疫情肆虐背景下,几十个技改扩能项目投入建设,20多家省外供应商到贵州投资建厂,一个世界级的酱香型白酒产销基地正在加速形成。


庞大的白酒产业带动一个庞大的高粱产业。2020年,贵州省高粱订单种植面积178.99万亩,占87.12%,比2019年增加61.19万亩,几乎能种上高粱的地方都种上了高粱。


一个生机勃勃的高粱产业带动万户千家致富奔康。在人口仅29万多人的仁怀市,种植有机高粱达30余万亩,几乎人均一亩高粱地,每亩仅高粱收入就可达3000元。


立足世界,谋划未来,一个企业家的远见卓识塑造的是国际品牌,打开的是世界市场,带来的是一方产业的广阔前景与一方百姓的幸福未来。一如法国的波尔多河谷,众多世界性红酒品牌让波尔多葡萄贵甲天下。


所以,乡村振兴是面向世界的乡村振兴。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建议中,提出“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从而以产业为核,以特色为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四川珙县上罗镇发展产业让石漠荒山变致富山  上罗镇政府供图.png    

四川珙县上罗镇发展产业让石漠荒山变致富山  上罗镇政府供图    


农业科技当自立自强

 

强大的品牌背后,必然是强大的科技支撑。没有科技创新,原有的优势也将消失。


譬如丝绸。我国是丝绸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从事种桑、育蚕、缫丝、织绸的国家。可是,千年荣光的中国丝绸在仿真丝绸的冲击下,却渐渐失去垄断地位,产销量开始下滑。


商务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丝绸行业发展报告”显示,这一年,全国桑园面积小幅下降,蚕农收入总体减少,规上企业数量减少,丝绸生产总量下降,企业效益下滑。同时,贸易环节上,内销减少、出口回落。


曾经享誉世界的中国丝绸,因何会出现这样一种困境?科技,科技,还是科技。


真丝由氨基酸组成,虽然因柔软性和晶莹光泽让其高贵典雅,对人体也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但也有易皱、易缩、易泛黄的弱点,让其略有遗憾。


随着化工科技的发展,从1995年开始,众多功能性合成纤维的成功开发,一些合纤仿真丝绸产品,其性能甚至超过真丝绸。在仿真丝绸强有力的冲击下,丝绸的市场份额连年被蚕食,节节败退。


可以说,如果不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和投入,一举解决真丝易皱、易缩、易变色的弱点,丝绸产业仍将徘徊不前。丝绸产业科技力量的投入与创新式发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再看茅台,为何会在白酒这样的“夕阳工业”中如日中天?


茅台集团拥有已成立数十年的白酒科研所,全国白酒行业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还有一支世界白酒界一流的科研队伍。这些强大的科研人才,运用生物技术、发酵技术等科学技术手段,源源不断地创新发展出众多系统性的白酒生产技术和工艺,保证其独创性和领先性。


因而,中央提出“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尤其是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要求“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将其作为头号任务,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上发力,“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从而在生物育种、传统优势产业等方面为农业及其派生性产业注入基础性原创动力。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抓乡村产业,抓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支持企业走出去,全力推动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我国的乡村一定会成为高质高效、宜居宜业、富裕富足的社会主义幸福美丽新农村。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