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8第四期

特色新镇:黄龙溪,借力打造“天府第一名镇”

发布:2018/03/30 20:12  作者:潘兴扬  编辑:罗志强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黄龙溪

借力打造“天府第一名镇”

在城乡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特色新镇建设是实现城市能级提升和产业布局调整的有力抓手。2017年8月1日,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与华侨城黄龙溪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正式签约,加快了黄龙溪古镇向着“天府第一名镇”迈进的步伐,镇域的全方位迭代也正伴随着文旅产业的升级而悄然发生。

焕新  古镇游玩变花样

龙狮狂舞,人声鼎沸;祈福转运,接踵摩肩。

这是黄龙溪古镇在华侨城接管运营近半年后,第一次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在游客面前。借农历新年契机所推出的“蜀风中国年”特色主题活动,让每日近10万人次在黄龙溪体验传统年俗,找寻记忆中的年味。

数月的改造和沉淀,带来了古镇升级后的“新风貌、新文化、新业态、新服务”——蜀汉牌楼、重点街区的人文风情更加浓郁;码头遗迹与市井文化在细节处巧妙凸显;坐黄包车、掏耳朵、转糖人等体验式服务别出心裁;移动支付、LED导客、WIFI覆盖等现代化服务更让游客玩得舒心……

据悉,此次华侨城将投资25亿元助力黄龙溪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凭借在文化旅游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成熟经验,双流区与华侨城一拍即合,通过不断的规划及论证,决定以“千年水码头、天府慢生活”为脉,结合成都锦江生态带和天府绿道建设,通过古镇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导入、生态环境美化等方式,打造“十里八湾·黄龙溪”。

古镇全景_副本.jpg   

古镇全景   

振兴  文旅带动大变革

全新升级的古镇旅游产业不仅带来了鲜活的旅游体验和文化向经济的转化,也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管理、居民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方面改变着黄龙溪镇的发展现状。

双流区委书记周先毅评价道:“贯彻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精神,华侨城黄龙溪项目是有力抓手和载体。”他表示,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切实推动成都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提出的“十大重点工程”“五大改革”在黄龙溪落地落实,实现黄龙溪的振兴,并力争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升级后的黄龙溪古镇“蜀味”更浓_副本.jpg   

升级后的黄龙溪古镇“蜀味”更浓   

年俗表演2_副本.jpg   

年俗表演   

2018年初,黄龙溪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行动方案》编制出台,“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用五年时间,重塑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体系、城乡布局和城乡形态,构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发达、美丽乡村宜业宜居、地域文化充分彰显、基层治理有力有效、农民生活富足美好,建成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将是黄龙溪镇在新时期的发展目标。

黄龙溪镇党委书记沈登军告诉记者,黄龙溪镇将主动融入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布局,全力争当“南拓”新标杆,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坚持规划引领、加速转型发展,实现城镇、乡村、旅游、产业、风景名胜规划的“多规合一、系统设计”。第二,突出旅游特色、强化项目拉动,构建实现产业兴旺的发展体系,进一步推进华侨城农创园重大项目落地,探索“旅游 农业 田园”发展模式。第三,优化生态环境、再造大地景观,厚植绿色底蕴。第四,革新农村面貌、创新基层治理,打造实行共享共治的乡村形态,加快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大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第五,拓展城镇功能、彰显古镇文化,提质独具川西风情的文创小镇,适度扩大城镇规模,传承非遗文化,挖掘三国、码头等文化内涵,彰显黄龙溪特色。

为此,华侨城在古镇升级改造项目外,积极依托古镇丰富的农业资源、生态资源、人文资源,稳定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提升土地价值,从而保障了老百姓有长期稳定的收入。同时,依托产业升级,提供大量工作岗位,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保障村民的基本工作收入,解决村民再就业难题。大力推广高科技农业技术,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科学技术提升,提高农作物产量的同时实现农业增收。结合华侨城丰富的文旅经验,共同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将村民的富余房屋交由企业进行专业化统一管理,打造精品乡村民宿,进一步提升村民收入,改变乡村面貌。

华侨城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我们将积极配合黄龙溪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增强群众参与感、获得感与幸福感。大力弘扬天府文化,倾力打造黄龙溪为国家5A级景区,奋力开创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把成都人的黄龙溪建设成为全国人的黄龙溪!”

黄龙溪古镇着重强化码头文化_副本.jpg   

黄龙溪古镇着重强化码头文化   

春节的黄龙溪古镇热闹非凡_副本.jpg   

春节的黄龙溪古镇热闹非凡

集聚  新模式助力城镇化

在直面黄龙溪古镇的提升打造并扣入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时,华侨城始终思考三个问题:传统文化的传承,基于土地伦理的产业导入和城镇综合治理的质量提升。

华侨城股份总裁王晓雯认为:“从土地伦理观出发,城镇化在工业化和大型住宅社区化之外,我们期望找到另外一种非农业的路径。”

华侨城在以往“旅游+地产”模式拓展的过程中,发现文化旅游对郊区城镇公共服务提升、人口导入、产业聚集和土地价值提升等方面有巨大的作用。将这一模式的内涵和外延进一步打开,便构成了“文化+旅游+城镇化”的模式。

所谓“文化+旅游+城镇化”模式,其核心是发挥华侨城以文化和旅游“造城”的优势,采取政府、村镇、企业、民间社会资本等多方合作共享的PPP模式,搭建新型开放的城镇化综合开发平台。通过华侨城科学的策划、管理和资本手段,以开放合作,利益共享的众筹方式,引入专业团队,塑造智力支持能力,推进生态环境、现代农业、文化和旅游观光、现代产业培育、城镇综合治理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要素聚集、整合和完善,构建文化+、旅游+、互联网+等新型产业生态集群。同时,通过“旅游+互联网+金融”补偿模式,广泛连接市场要素和资本要素。

以互联网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治理效率,扩大市场半径;以资本杠杆,引入民间资本,放大华侨城以国有资本为主体的功能,以“平台搭建、联合建设和智力支持”为手段,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使得国有资本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如今,包括黄龙溪古镇、安仁古镇、天回古镇在内,华侨城“文化+旅游+城镇化”战略已陆续在深圳、成都、北京、南京、南昌落地一批新型城镇化项目,与政府、城镇和社会资本展开了广泛合作。

据了解,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目前华侨城正在开展“100个美丽乡村”计划,该计划将结合当地农业观光产业,导入文化旅游和公共事业、优化产业结构和形态,构建一百座具有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特色小镇,创造20万个创业和就业岗位,与城镇居民同创业同富裕。

图片由黄龙溪镇提供 本刊记者 潘兴扬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