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问题探讨

四川农信(眉山)助力“两山”转化的 绿色金融探索

发布:2021/09/03 15:22  作者:王志季  编辑:陈天航 刘玉琪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既要“绿”又要“富”成为绿色发展的全面追求。从字面理解,不仅石油资源是经济资源,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和生态产品也是经济资源,也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是实现资源源源不断的金山银山的基础和前提。为此,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产品就是保护好金山银山,是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有机统一。“两山”转化对四川农信(眉山)影响深远,应将绿色金融作为深入贯彻新发展战略,助力实现“碳达峰 碳中和”目标,与政府、企业和个人客户、监管部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积极探索创新绿色金融元素和实施机制,加快推动绿色生态优势转化,推动业务结构转型和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准确把握助力“两山”转化绿色金融探索的政策保障

 

200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省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村调研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断,将生态环保理论提升到了新境界。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久久为功推动“两山”理论落地生根,2012年勾勒出“美丽中国”蓝图画卷,并在2015年将绿色发展纳入五大发展理念,在2017年将污染防治纳入三大攻坚战,我国生态环境面貌、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为之发生根本性变化。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两山”理论自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绿色金融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主要议题之一。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7部委下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同年,四川省委作出《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川委发〔2016〕20号)。2018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同年,眉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眉山市绿色金融发展实施方案》。各级均要求,以金融支持支柱产业绿色产业发展,积极探索绿色金融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开展绿色金融服务。

 

2021年3月,省委书记彭清华莅眉调研洪雅县柳江古镇时,对建设“两山”转化示范县作出重要指示。眉山市委提出“中强、北上、东进、西优、南联”工作方针,针对洪雅县“两山”转化实施“西优”方针,旨在重塑经济地理、优化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绿色生态优势转化,在成都都市圈率先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经过多年努力,眉山市洪雅县、青神县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正在通过深入挖掘和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复制并推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模式,不断推进“两山”理论的实践。

 

二、四川农信(眉山)助力“两山”转化绿色金融探索的客观需要

 

长期以来,四川农信(眉山)始终秉持服务“三农”和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理念,扎实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不断提供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和服务,已经建成了组织完善、层次分明的金融服务网络体系。业务发展方面,将新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纳入优先支持发展领域,在绿色信贷投放上重点支持。截至2021年7月末,提供的绿色金融融资已经达到21.29亿元,惠及客户42户,为推动绿色普惠金融服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四川农信(眉山)清醒认识到: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发展上,与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资产规模、人才结构处于劣势,绿色金融风控技术薄弱。绿色金融发展对业务创新、环境风险评估、贷款客户环保信息判断专业性要求较高,目前四川农信(眉山)各机构在应对气候变化风险、操作风险、技术风险、客户信息披露和共享、外部环境和政策等方面尚存诸多难题。

 

虽然,现阶段四川农信(眉山)发展绿色金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但大多都归集为机制问题,随着各级党政、监管部门的重视,相关工作的不断深入,将会得到明显改善。同时,四川农信(眉山)作为地方性金融机构,在业务拓展和资本规模上受到较大限制,但不影响在当地范围内开拓具有地方特色,符合地方实体经济发展需求的绿色金融业务。因此,实施绿色金融标准,履行社会责任,践行绿色金融理念,既是四川农信(眉山)履行社会责任所在,也是自身转型发展之需。唯有将实施绿色金融战略融入“1234567”治行兴社基本方略中,结合自身特色,综合分析现阶段的外部政策导向,总结自身发展所处的阶段,制定并着手实施产品战略创新、标准化战略、风险控制战略、影响力战略等一系列战略规划,全力助推绿色产业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四川农信(眉山)助力“两山”转化绿色金融探索的路径方式

 

目前,随着党政和监管部门大力推行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四川农信(眉山)作为主力军银行,具有深厚的绿色金融服务底蕴,完善的金融服务网络,与地方党政、客群联系紧密,在绿色金融发展中“融资”和“融智”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有针对性地明确路径和方式,就能在全力助力“两山”转化的同时,推动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战略。

 

(一)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各行社应制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明确将绿色信贷投放目标、占比,绿色金融专营机构,绿色金融专才培养,绿色金融审批通道,产品创新、风险控制、社会责任等纳入绿色战略规划内容。

 

(二)强化绿色金融发展组织保障。一是各行社在董(理)事会层面的“三农”或“乡村振兴”专业委员会下融合绿色金融发展的内容,在经营管理层下设绿色金融发展工作小组,通过董事会把关,经营管理层实施,强化绿色金融发展战略的高层指导。二是在行社管理部门层面,在现有的“三农”或“乡村振兴”事业部的基础上,实行“一套人马,几块牌子”的模式,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的部门和岗位职责,强化绿色金融业务的统筹管理。三是在基层支行(网点)层面,创建绿色专营支行或机构,重点对接辖内绿色项目和绿色企业以及重点客户,建立“绿色信贷行业、企业和项目以及客户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做好绿色普惠金融工作的示范作用。四是各行社应结合实际,抽调骨干精英成立绿色金融研究团队,强化对绿色金融创新的探索与研究。

 

(三)持续创新特色金融产品。紧紧围绕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两山”转化,按照“点面结合”的路径,持续创新推出“小而精”“小而优”(受众对象始终面向实体经济、小微和农户,为文旅康养、绿色有机农业等产业发展量身定制精品,如绿色文旅贷、绿色康养贷、绿色车贷、绿色储蓄卡、绿色信用卡等零售类金融产品和林权、农村土地“两权”等抵押贷款产品)的特色金融产品,以及创新运用推动碳排放权、用能权、排污权等担保方式,推进业务转型升级的同时,全面落实“扩面强基”、坚守定位等工作目标,履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四)创新绿色金融标准化机制。一是以监管部门绿色信贷口径为基础,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绿色信贷统计口径,完善投放与统计口径对标识别。二是围绕环境表现、产业表现、社会表现等层面,通过八个维度(国家产业政策、四川省产业政策、行社所在(区)县支持产业目录、环境信息、环境影响、环境改善、安全诚信、信息披露)探索制定绿色信贷行业、企业和项目的准入标准。三是根据绿色信用特点确定个人客户绿色征信的收集维度,将客户的低碳出行、垃圾分类、绿色公益等绿色指标纳入其中,折算成绿色个人信用积分,通过利率优惠、主动增信等方式加以引导,引导客户树立绿色征信的意识,自觉参与支持绿色发展。

 

(五)实施差异化绿色金融信贷服务。一是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清洁能源等行业,推动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二是加大对有机茶、藤椒、优质蔬菜、中药材、零碳农业等绿色康养和有机农业产业的支持力度,对重点龙头企业、村集体组织、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绿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客户建档、评级、授信全覆盖,加快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三是加大对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和绿色消费等项目和客户的支持力度,大力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电力装备、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行业,积极支持传统制造业技改和设备更新。四是在贷款准入和风险管控环节,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对高污染、高耗能的存量客户严格压缩退出,严格执行国家化解过剩产能金融政策,大力推进钢铁、煤炭、水泥、小水电等产能过剩行业有效去产能。

 

(六)纵深推进绿色金融基础服务。一是以搭建传统网点、智能化渠道、自助机具、助力服务点、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电子银行服务等多层次的渠道平台构建基础金融服务网络,推送智慧医疗、智慧学校、智慧菜场、智慧交通、智慧社区、智慧商圈等日常生活场景应用。二是加强与银政、银村、银商的合作,大力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点)建设,将基础金融服务延伸到基层,让客户在家门口享受小额贷款、存取款、转账、查询、水电气缴费、物流等服务,将服务网络织得更密更深。

 

(七)强化风险防范与管控。当前国家对客户经营过程中环保措施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按照要求规范经营的客户将面临较大的经营风险,信贷资金也将面临较大的损失风险。首先,要主动加强与当地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管等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对接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最新政策,从国家政策、省市县(区)产业政策、地方支持产业、环境信息、环境影响、环境改善等方面建立绿色信贷环境和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在准入环节精准把控环境和社会风险。其次,梳理存量信贷资产,对客户的环境和社会风险进行估量和测算,及时将风险可能性较大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合理安排压缩及退出计划。再次,将客户绿色信息纳入贷后跟踪的重要内容,随时动态跟踪环保、安监等部门对客户开展的检查情况,对发生变化的客户,及时关注发展动向并采取防范措施,并适时将绿色信息登记到贷后检查记录中,以备后期跟踪管理。

 

(八)深化加强绿色发展各群体的联动。一是加强绿色金融信息披露。加大绿色信贷战略、信贷政策、信贷产品、绿色企业、绿色项目的宣传,让客户充分知晓并开展业务合作,推动形成发展绿色金融的广泛共识。根据法律法规信息披露的要求,适时对履行环境和社会责任的相关情况向社会公开,接受各方面的监督。二是加强银保联动。加强与保险机构在环保污染强制责任、气候变化相关的巨灾保险、环境保护技术装备保险、低碳环境保护类消费品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森林保险和地方农牧业灾害保险等方面的合作,建立处理联动机制,提高预防管理能力。三是争取政府资源配套措施。积极推动政府出资设立的绿色发展基金和碳基金,与信贷资金一同支持地方节能环保、生态建设、绿色产业发展,争取更多绿色项目落户四川农信(眉山)。畅通与环保等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信息在引导信贷投放中的基础作用。加大对绿色信贷的贴息和分险,推动政府对进入省级层面的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库的客户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财政贴息,对积极参与绿色金融且达到一定条件的行社,争取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对绿色信贷项目出现风险损失的,争取政府建立的绿色信贷补偿基金予以风险合理分担。四是争取监管部门的支持。争取监管部门对绿色信贷规模达到一定比例的机构,适当提高监管容忍度;对积极提供绿色信贷的行社且符合再贷款申请条件的,可积极争取获得再贷款支持。

 

作者:四川农信眉山办事处  王志季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