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前位置:首页 /深度报道

雅安雨城区:五年砥砺奋进 建设美丽生态强区

发布:2017/10/25 16:10  作者:周淼葭 杨瑞  编辑: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五年前一张开放雨城、实力雨城、绿色雨城、智慧雨城、和谐雨城的美好蓝图绘就


五年光阴似箭、五年斗转星移,蓝图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雨城景象。逐个落实改革的方案,不断上扬的GDP,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更为优质的教育医疗,高效运转的智慧政务、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持续壮大的绿色产业,稳步提升的幸福指数……述说着雨城区五年发展成绩


这样的成绩却来之不易。


过去的五年,是雨城发展历史上极为特殊、极为艰难、极不平凡的五年。遭受了“4·20”芦山强烈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又经历了经济下行等严峻考验。


面对层层险阻,雨城区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依靠35万雨城儿女,共克时艰,负重奋进,完成了“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灾后重建目标”;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五个雨城”发展升级


如今的雨城,社会民生和谐、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实现整体性跨越,“美丽雨城,生态强区”的生动画卷徐徐展开。


晨曦中生机勃勃的雨城 郝立艺摄.jpg    

晨曦中生机勃勃的雨城 郝立艺 摄    

 

改革为先 开放雨城增活力

      

2015年,四川省林业厅确定雨城区为全省第二批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县(区)。雨城区按照“先试点,再铺开”的原则,2016年在上里镇、中里镇、碧峰峡镇、多营镇、大兴镇5个乡镇开展了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改革试点工作。


乘着改革的春风,中里镇的杨佩衡以自家80亩雷竹作抵押,在农商银行贷款50万元,解决了发展资金上的问题,雷竹基地升级为雷竹园景区,走上了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深化改革,远不止林业一项,受益的更不单是杨佩衡一人。


五年,59项改革方案,合成强大的动力引擎推动了雨城经济、社会、民生发展。


   卫生计生、食品药品等新一轮政府部门机构改革和公务用车改革完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市、区事权划分稳妥推进。农村、财税、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减少、取消行政审批事项52项,全面取缔非行政许可审批。


“雨城政务实践”和降费稳岗“青江经验”等简政放权改革得到克强总理充分肯定。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措施“新三板”挂牌上市2户,川藏股权交易中心四板挂牌1户,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48.2%提高到52%。


开放雨城,一手抓改革,一手抓交流合作;把招商引资作为打造灾后重建产业、文化、旅游的重要手段


项目引进来,释放的红利是显而易见的。2016年12月,万森康养庄园正式落户上里镇白马村,带动北线康养旅游,应接不暇的游客带活了贫困村白马村的经济,助推该村脱贫实效。


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路子,更是先后成功签约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灾后重建,聚焦脱贫攻坚。


缔结国内友好城市18个、驻外商会6个、对外联络点15个;新增国际友好城市2个、互动交流国外友好团体14个。主动融入成渝经济圈,与眉山洪雅县、绵阳江油市等周边市县签署或达成区域合作协议先后在西博会、攀西大会、知名企业四川行等上成功签约或者签订意向协议太时生物茶油、东方碧峰峡林园升级周公山天宝度假旅游、方寸科技项目、雅安文旅集团上里古镇开发项目等30余个重大产业项目落地或达成协议,签约投资总额约150亿元;与四川能投、四川交投等大型国企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开放雨城铺开了道路。


过去五年,结合灾后恢复重建项目,雨城区基础设施累计投资3.24亿元,是前五年的1.2倍。


川西综合交通枢纽正在形成,九龙水库水利工程顺利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达92.95%。城区面积拓展至23.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60.3%,五年提高8.9个百分点。


 农旅融合发展富了百姓图为南郊乡蓝莓基地.JPG    

雨城区上里镇苗圃基地    


融合发展 实力雨城新颜


一组数据说明了发展实效: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48.6亿元,是2011年的1.49倍,年均增长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分别增长7.6%、9.98%、10%。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实施“退城入园”工业发展战略,累计投资27.3亿元,推进三九、雅化等7家企业入园发展,建成投产青江机器等4家企业,2016年园区产值达16.3亿元,同比增长4.2%;实施“百亿工业产业”计划,推进建设恒天汽车等重大产业项目16个;技改投资33.25亿元,完成项目32个;2016年辖区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64.3亿元;被命名为“四川省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实现经济稳步增长。


农业经济提质增效。“五雅”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壮大,建成万头现代生猪标准化生态示范养殖场2个、万亩亿元示范区14个、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18.7万亩,“三品”认证总数达60个、基地达57.5万亩,新增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先后被确定为“四川省第二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四川省新一轮现代农业建设重点县”“国家级雅鱼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新发展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农民专合组织387家,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实现农业经济提质增效。


旅游三产带动明显 雨城区紧紧围绕发展“百亿旅游”的目标,按照“美丽雨城、生态强区”的战略部署,着力打造“五个雨城”建设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体验、康养等旅游业态,加快 “文旅、商旅、农旅”三旅融合,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美丽雨城。


新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3个,东方碧峰峡创建国家级5A级景区已通过资源评估并进行了省级验收。上里古镇获评“2016最受中国报业关注的十大古镇”陇西河上里古镇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以灾后重建幸福美丽新村和特色农业产业化基地为基础,以“3+1”生态农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建设为抓手(百里茶文化走廊),雨城区依托上中下里优势旅游、农业、自然资源、灾后重建、幸福新村建设,大力发展以农业观光、田园体验、民俗休闲、乡村度假等,构建雅上线全域生态旅游。同时,恢复重建雅安茶马古道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带和红色文化旅游经济带,充分展示雨城区历史文化底蕴,实施红色旅游保护,打造特色新村。发展中高端乡村休闲、度假、体验旅游,扶持指导建设一批精品特色民宿,上里中里碧峰峡片区建设成为特色民宿旅游度假区。


积极创新载体,大力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推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充分发挥文旅合并优势,深入挖掘文化品牌,创新开展“雅鱼”文化节、“年猪”文化节、三国文化节,上里河灯节、藏茶村美食节等等活动,大力宣传旅游产品,实现文旅交融。


雨城区委、区政府的主导下,旅游业态实现连点成线、连线成片,大力打造北线和南线旅游线,丰富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使全域旅游工作取得新突破。  


据统计,2016年接待游客844.6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64.3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77倍、2.14倍,获评“四川省旅游强区”“四川省乡村旅游强县”“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


此外,实施“百亿商贸物流经济”计划,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投用使用,川滇藏物流园区加快推进,物流网络覆盖率从60%提升至90%。金融、保险、运输、餐饮等服务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7%。三次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12.2:49.4:38.4调整为10.6:41:48.4。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336亿元,是前五年的6.36倍;实施重大项目359个,完成投资134亿元。雨城区园中园、中国藏茶村等一大批事关雨城长远发展的项目正加快建设。省道105线雅安至上里至邛崃界段灾后重建升级改造工程(一期)顺利开工。


雨城区陇西河上里古镇水利风景区.JPG    

雨城区陇西河上里古镇水利风景区    

 

生态立区 绿色雨城展新姿


今年8月底,陇西河上里古镇水利风景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际级水利风景区”的名片来之不易,不仅因为雨城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更是雨城区积极探索防洪治水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付出的智慧和汗水。


陇西河上里古镇水利风景区依托十里绿堤、碧峰峡景区、黄龙湖景区、白马泉景区,投入资金重点打造绿堤建设、生态修复、植被恢复等。随着河长制全面落实,陇西河分段安排了专门的管护人,对水污染进行预防,对发现问题及时治理追责。


这五年打响的生态招牌,更深化了“绿色雨城”的底蕴。雨城区先后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生态区”;被纳入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成省级生态乡镇11个、生态村6个,被评为“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


一直以来,雨城坚持生态立区的初心不变通过保护与治理两手抓,雨城天更蓝、水更绿,物种繁衍生息,居住环境清新怡人。


1800多个日日夜夜,环保工作未曾松懈。节能环保资金累计投入3.06亿元,清理和整顿污染企业36家,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下降23%,全面完成总量减排各项指标任务。累计投入资金2.31亿元,整理土地21.38万亩,新增耕地1.9万亩。扎实推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三大生态工程”建设和“一江三河”治理,治理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区面积达21.3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从58.8%增加到63.2%。


城乡环境因生态建设变得更美。全省第二轮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雨城建成新村(聚居点)19个,新村聚居度达55%。成功创建为国家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3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46%提高到96%。


藏茶生产.jpg    

藏茶生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五年,坚持生态立区,绿色产业持续壮大。


雨城区现有茶园面积30万亩,区内茶叶产业布局形成三大茶叶产区,分别是以合江镇为核心的“青衣江流域早茶区”、以北郊镇、碧峰峡镇为核心的“绿色生态出口茶区”、以严桥镇、晏场镇为核心的“南部高山有机茶区”。区内现有茶叶加工企业60余家,省级及以上龙头企业6家,其中国家级扶贫龙头企业1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茶叶专合社40余家,其中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2016年茶叶总产量2.57万吨,鲜叶产值7.55亿元,茶产业综合产值20.13亿元。2016年实现茶叶加工产值13亿元,其中黑茶加工产值3亿元。四川唯一藏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雨城;2016年中国茶业科技年会,雅安茶厂、西康藏茶集团等四家企业茶叶产品荣获第四届“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一等奖,中国藏茶村被命名为“茶叶科普教育基地”,获评“中国名茶之乡”。


雨城是南路边茶的主要产区是茶马古道的起点,南路边茶(雅安藏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雅安藏茶在传承与创新中,活力迸发。


现有全国边销茶定点企业4家,藏茶加工企业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国家储备库企业3家,每年为国家储备成品茶1800吨、原料茶12700吨。2008年雅安南路边茶传统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康砖世博”获得2010年上海世博会名茶评选黑茶类国际级金奖,成为藏茶产品目前获得的最高荣誉;雅安茶厂特制的“千年金砖”和“金砖藏茶”,分别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台北故宫博物院永久珍藏。2016年雨城区藏茶产量达3万吨,产值达12.5亿元。2017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发布,“雅安藏茶”品牌价值评估为14.81亿元,位居全国40位,比上年价值评估上涨2亿元,排名上升7位;同时“雅安藏茶”被评为“最具资源力品牌”。


实施“百亿林竹产业”,培育市级林业龙头企业6家,林业总产值达到38.9亿元,被评为全国12个“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之一。


截至2016年底,雨城全区林业用地面积115万亩、森林覆盖率63.2%、林木蓄积540万立方米,分别比2012年增长2.9%、3.2%、10%,森林面积、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持续保持“三增长”;全区林竹产业基地达到72万亩,比2012年增加14万亩,增长24%;林业产业年总产值达到38.8亿元,比2012年增长31%。


这些年来,雨城“绿色”发展为导航,紧紧抓住国家大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契机,大力发展以“森(竹)林人家”为载体、竹文化为主题的竹林休闲旅游,在南北两条旅游线建设了一批竹村相融、竹景一体的特色竹业小镇、小村,竹林旅游景区和竹产品、竹商品展销中心。


放眼雨城,绿色产业不断壮大,依托东部“雅茶”、西南“雅竹”、北部“融合发展”三条绿色发展精品环线建设雨城区加快培育“旅游、茶叶、林竹”三个“百亿经济”。


其中,“百亿茶叶产业”是全市“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的重要部分,这条走廊全长135公里、面积97万亩,是以名山区百丈镇为起点,至雨城区上里镇为终点,以雨城、名山两区茶产业为支撑的生态茶产业基地。蒙泉村位于雨城段起点,如今这里建成了标准化观光茶园,游客可尽情入园体验采摘乐趣。


周公山森林康养.JPG    


创新实践 智慧雨城显活力


轻轻地点击鼠标,罗子峻通过“淘宝雅安”平台把“湾酒”销售到了西藏。走南闯北的他,去年到回家乡雨城中里镇郑湾村开办起了酒厂。“这五年变化太大了,我们村里修通了联通外界的公路,实现了互联网全覆盖,守着家就可以把生意做到全国。”罗子峻愉快地说着自己的生意经


村里还有猕猴桃等特产,村民们纷纷用上了互联网,把它们销售到天南海北,收入随之增加了。郑湾这个省级贫困村,在科技助力下,提升了收入,今年将实现整村脱贫。


智慧雨城建设,小到用科技智慧改变村子里的生活,大到保卫着全域的安全。


智慧政务高效运转。OA协同办公、山洪灾害预警、全媒体新闻中心等办公、应急、宣传系统覆盖全区,财政预算、土地流转等行政职能实现数字化管理。电子政务大厅实现预审事项424项,办结并录入行权平台行政权力事项16.77万件。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实现全覆盖,办理事件3.5万例,按时办结率达到99.5%。


智慧民生方便快捷。投用“公众信息查询系统”,建成“数字小区”130个、“村通工程”139个。建成学校数字教室682个,数字教育资源配置率达98.39%。246个“电子警察”参与社会治理。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医保智能审核系统相继上线运行,实现全省医保异地结算,“五险合一”统一征收稽核模式平稳推进,贫困信息系统实现全国联网。


智慧产业效益显著。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5家、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28亿元;技术交易额2016年达2.48亿元,是2011年的11.8倍。“熊猫公社”“点购”“淘宝雅安”等电子商务运营势头良好,交易额累计达到6000万元。


雨城教育事业发展晋级,图为雨城二中.jpg

雨城教育事业发展晋级,图为雨城二中    

 

民生优先 和谐雨城入民心


教育和医疗老百姓最为关注的两个话题,历经灾后恢复重建,雨城区的教育、医疗事业双双“晋级”,收获了群众的满意。


走进雨城区,不论是公路沿线的乡镇,还是偏远山村,震后新建的医疗机构格外显眼:乡镇卫生院盖起了漂亮的新大楼,诊疗设备焕然一新,卫生院内医护人员尽职尽责,前来就诊的患者如沐春风;各乡镇新建的计生服务站设备设施全面上档升级……


而教育上,基本形成了“幼儿园—小学—中学”的完整教育链和普教、职教、幼教、特教、民办教育齐头并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雨城二中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学校,实现了雨城省级示范校“零”突破,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


“民生”,不是一句空话,是过去五年,踏踏实实的步伐。


2011——2016年,民生资金累计投入76.28亿元,年均增长9.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82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1元,环比分别增长64.8%、73.5%。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可转移续接,8500余名征地农转非人员全部参保缴费。90%以上的城乡居民得到基本医疗保障,保障城乡低保对象64.86万人次,医疗救助城乡困难群众6.73万人次,缓解2.14万户城乡家庭住房困难问题。建成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18所,9个社区通过省级居家养老社会化服务示范社区验收,全面实施高龄津贴制度。创建全国和谐示范街道1个、和谐示范社区2个,被确定为“四川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


社会事业硕果累累。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三免一补”,入学率达100%。创建省级及以上特色示范校38所,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先后被授予“四川省教育工作先进县”“四川省学校体育教育区域整体推进改革试点县”“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区”。实施市级及以上重点科技项目101项,16个农技协会、科普示范基地或带头人和社区先后获国家科协、财政部“基层科普行动计划”表彰,成功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免费开放“三馆”等文化设施和体育场馆,龙狮灯、龙舟赛等特色民俗活动丰富群众生活,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广播“村村响”覆盖全区。


社会安全形势良好。全面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深入开展煤矿、道路交通、食品安全等重点行业综合整治,完成国、省、县、乡道路危险路段路侧护栏建设88.3公里。安全度汛和地质灾害实现“零伤亡”,全区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和食品安全责任事故,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评估验收。


深入推进平安雨城创建,严厉打击刑事和“黄赌毒”犯罪,破获刑事案件3770起,查处“黄赌毒”案件2049起,荣获全省“平安区”称号。    


迈步新征程,雨城区委区政府深刻地认识到,未来五年的路任重道远


今后五年,雨城将处于至关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动力接续期和绿色转型期,同时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攻坚决胜期,建设“美丽雨城,生态强区”的关键期。


接过发展的接力棒,雨城再出发将以改革为动力、以项目为抓手、以园区为载体、以廉洁为保障,走“绿而美、绿变金”发展之路,实施“绿满雨城、绿富雨城、绿美雨城”行动,构建“全域绿色版图”,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雨城、生态强区。


雨城区医疗红旗队把诊疗服务送到贫困户家中_2017101116310618441.jpg    

雨城区医疗红旗队把诊疗服务送到贫困户家中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 周淼葭 通讯员 杨瑞)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