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隆昌农商银行围绕“三大银行”建设,积极践行主力军银行担当,结合当地区域位置、资源禀赋、经济结构、人员构成等因素,对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作出了有益探索。
夯实城乡基层治理,大力支持宜居宜业建设
紧跟乡镇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后续工作,助力优化城乡信用环境。持续开展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三项评定”工作,截至2024年9月,累计评定信用户13.75万户、信用村84个、信用镇5个。评定结果与贷款额度和利率直接挂钩,有效带动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持续助力廉洁乡村建设。与当地纪检部门合作,推动该行支付结算与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系统对接,实现了银村直联,“金融+乡村政务”变成现实,有效提升了村集体财务规范化管理水平,让农村集体“三资”在阳光下运行;发挥好金融人才助力城乡基层治理的作用。通过整村入户授信、坝坝会、赶集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发挥金融人才在城乡产业培育、融资对接、金融普及等方面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城乡建设和发展,不断提升城乡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农村面貌改善等专项工作,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农业园区等基础设施建设融资缺,加快推进生猪、肉牛羊和农产品加工领域贷款营销投放。发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村基础设施贷款0.7亿元,为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量身定制“活体抵押贷”和“甜畜保”等产品,发放生猪及肉牛羊贷款0.74亿元;结合隆昌稻渔养殖较为发达的特点,推出“稻渔贷”产品,已向稻虾养殖户发放贷款0.4亿元;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对隆昌辖内1293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访率100%,授信金额3.3亿元,支持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紧跟城镇化发展,持续支持城乡双向流动
围绕隆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和发展导向,以城市更新行动为路径,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综合运用信贷、票据等融资工具,加快对全市现代物流企业、养老托育机构、餐饮行业等金融支持。聚焦新市民住房需求,着重提升居民居住品质,加大按揭贷款投放,截至目前,住房按揭贷款余额18.85亿元。依托蜀信e互联网金融平台,通过建设智慧停车场等场景金融,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度和金融服务体验感;支持充电桩、燃气、给排水等市政改造,发放此类贷款共计0.64亿元,促进当地公共服务供给不断优化,助力市域民生基础设施改善,城市功能水平不断提升。
普惠共享,金融福祉惠及千家万户,对新市民提供均等性的金融服务。充分利用创业担保贷款的贴息优势,支持新市民创业,现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0.38亿元;针对新市民子女教育问题,积极提供助学贷款,截至2024年10月,助学贷款余额达1.40亿元;同时,积极支持人才返乡入乡,隆昌农商银行多次组织人员赴广东、云南等地,为隆昌籍外出务工人员提供金融服务,并积极搭建银政合作平台,引导外出人才返乡,使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农业、扎根农村;用好用活财政金融协同政策,使更多的群众享受到贷款低利率政策红利。截至2024年10月末,该行发放支小惠商贷、助农振兴贷等财政贴息贷款3.2亿元,发放政府分险贷款“园保贷”0.33亿元。
优化资源配置,金融服务城乡融合发展
顺势而为,进一步优化组织体系,提升服务城乡融合发展的金融供给能力。在纵向上由总行对前台网点实施扁平化管理,提升管理效率;在横向按照前中后台相互支持、相互制衡、精简高效的原则,优化部门设置。根据实际需要设立了公司业务部、普惠零售部等前台部门,锻造强有力的市场拓展能力。同时,持续优化网点布局,紧扣隆昌村镇调整、人口分布变迁等变化,先后归并整合网点14个,增强网点风险防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基于本地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区的趋势,加大资源向城区市场倾斜力度,不断提升城区机构经营效能和牵引动力,更好地带动了城乡业务联动发展。
优化服务作为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城乡基础金融服务水平。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建设和运营,在撤乡并镇场镇、人口集中中心村选址建设金融综合服务站142个,在此基础上,不断叠加政务、物流、通讯、保险、电商等综合服务;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线上智能贷款飞速发展,截至2024年10月,余额达到22.89亿元,提升了个体工商户、涉农主体等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体验感;进一步加大“蜀信e·惠生活”电商平台推广力度,现入住商户145户,累计发展惠支付商户约1.98万户,并以“生猪、土陶、稻鱼稻虾及夏布”为载体,推进与商贸企业、电商平台深度融合,提升线上金融服务水平。同时,加强金融教育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常态化开展丰富多样的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不断提升城乡居民金融素养。在内部建立了纠纷调处体系,分级分类高效处理投诉,确保了金融消费者合理诉求得到及时响应和妥善解决。(文/李佳 魏祥金 徐翠)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