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财神的坝子”,白唇鹿、黑颈鹤、藏羚羊成长的地方。虽然地处川西高原深处,距成都600多公里,但壤塘孕育了灿烂的非物质文化。
审视县情,因文化做产业,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壤塘县的文旅产业路越走越宽广。在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壤塘建县60周年之际,《当代县域经济》记者走进壤塘,见证壤塘民族非遗产业振兴之路。
壤塘县产业区一景
壤塘县文化扶贫展示现场
非遗瑰宝里的民族魂
这是一个国家深度贫困地区,地处川甘青三省接合部的高原内陆,冬季漫长,交通不便,自然条件较为恶劣。也许正是因为交流不便,才使得不少藏民族原汁原味的文化得以保存下来——因而,这里成了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藏族民间文化保护传承基地。
藏民族创造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而悠久。在壤塘,国家级非遗项目就有两项,国家级文保单位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4座,觉囊文化独具魅力。
不能让民族文化遗失。2012年起,壤塘县扶持藏戏演出,此后,逐步扩大到藏香、藏茶、藏药、唐卡、石刻、陶艺、觉囊梵音、传统服饰、川西北民歌等,如今,全县已逐步建立起26个非遗传习所,一大批民间艺人在传习所里传承技艺,他们重振信心,事业越做越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
几个月来,在壤巴拉棒托石刻公园,50岁的牙班在紧张忙碌。在这里,他雕刻景观石像,已收入了15600元。象牙班一样雕刻石像的还有38个贫困户,他们在石刻传承人班玛罗尔吾的带领下,通过石刻的传承和学到的技术,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这两年,国家精准扶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春风吹进高原壤塘,县里下大力气实施“文化扶贫扶智”,目前,依靠“非遗+扶贫”脱贫的人就有510户2000余人。
壤塘县独特的非物质文化传习方式,不仅让使得丰富的藏文化得到传承,还让贫困户通过传承民族文化脱贫奔康,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香港委员会主席陈晴参观藏医馆
由传习到非遗产业的复兴
唐卡、石刻、藏戏、藏香、藏药、藏陶、木雕、藏纸……壤塘县建起的26个传习所开花结果。通过一批传承人,带动了一大批习艺人。除了班玛罗尔吾的石刻传习所,还有甲央洛州的“觉囊唐卡传习所”,俄旺旦真的“藏戏传习所”。他们定期举办各种传习,渐而带动起一个又一个的非遗产业。
目前,壤塘县已有1400多人从事非遗文化生产性保护,带动了众多的贫困户孩子就业创业。2017年,传习所中实现利润的有15个,占7.6%,累计实现近500万元的经济效益。习艺人只要完成学业,就能成为稀缺的技艺人才,受到各方尊重。
“文化强县”是壤塘的发展战略,全县以规划为引领,编制完成《文化发展规划》,启动了《壤塘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并出台了《非遗传习所规范化建设意见》。县里还成立“壤巴拉”非遗协会,由协会牵头,采取“传习所(基地)+公司+农户”模式,将非遗文化产品转化为商品推向市场。为了促进传习所规范、有序、健康的发展,壤塘县每年投入100万元用于传习所建设发展,每年投入120万元专门扶持藏戏演出。同时,每年给予县级非遗传承人补助1200元,每年底对各传习所评星定级后,分别给予5万元至20万元不等的工作经费。
在政府的引领和带动下,壤塘的非物质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比如觉囊唐卡,其艺术影响力越来越大。为做大觉囊唐卡产业,壤塘县正以全程展示生产流程为主线,投资1亿元建设非遗传习创业园。建成后,第一期70栋民居将有140名非遗传承高端人才入驻,搭建非遗文化传承群体,成为全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孵化器”。
上海市政法委书记姜平、青浦区委书记赵慧琴參观上海基地裏仁坊
让壤巴拉文化走向全国
璀璨的文化不应藏在深闺人不识,需要走向大众发挥更大的效应。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并欣赏到壤巴拉文化,壤塘非遗艺人开始走出高原,到成都、绵阳、上海推介。
2017年,县里组织参加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大众摄影》60年60地采风首站在壤塘举行,舞台剧《情满壤巴拉》入围省第十六届戏剧小品大赛决赛,曾克寺等3座寺庙成功升级为州级文保单位,日斯满巴碉房保护修缮工程顺利启动,确尔基寺安防工程投入使用,文化下放映农村电影760场,巡演藏戏9场,普及壤巴拉锅庄……
在上海,壤塘县成立了9个非遗传习基地,觉囊唐卡先后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博鳌亚洲论坛等地巡展。在北京,与故宫博物院签订故宫藏品唐卡复制研发项目合同,被音乐界认为是“中国音乐历史活化石”的梵音古乐也走进北京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高等院校。
2018年6月5日,“阿坝州文化扶贫现场推进会”在阿坝州壤塘县召开,壤塘县通过文化扶贫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做法,受到来自国家、省级专家及与会代表的肯定和赞赏。
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带动了壤塘的文化旅游产业。为了集中展示壤巴拉文化,全县努力创建“四个样板”,打造“悬天净土·壤巴拉”文化品牌。目前,壤塘县正全力推进壤塘原真文化体验区(文化公园)建设,打造集文化技能培训、文化旅游景观和居住生活功能于一体的“美丽家园·文化原乡”。强力推进觉囊文化博物馆、棒托石刻公园、藏戏演艺厅建设。全速推进壤巴拉文化产业园建设,力争早日建成。
美丽的壤塘高原正全力打造“高端文化旅游目的地”,4万壤塘人依托则曲河水利风景区、南莫且湿地保护区,打造文创、科考、体验游目的地。同时,实施“三态三微”战略,把各景点“串珠成线、扩线成面”,在推动唐卡、藏香、藏茶等传统产品向旅游商品转变,实现文化旅游与各产业融合发展。
壤塘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德发说,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激活壤塘,传习所的建立,使壤塘一大批民间技艺传承人重振信心、重拾技艺,许多被搁置被逐渐遗忘的民间艺术重新回到农牧民群众身边。
今年是壤塘建县6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壤塘的非物质文化传承正结下丰硕成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民族步伐愈加铿锵。
上海市青浦区侨办主任曹杰体验上海基地壤塘纺织馆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廖俸 文/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