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8第九期

【行业先锋】农商行同业业务风险与防范

发布:2018/09/03 08:24  作者:魏哲平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8年9月刊  阅读量:

农村商业银行(简称农商行,下同)同业业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同业业务,包括所有与金融机构之间发生的业务。从交易对手来说包括与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银保监会、银行存款类金融机构、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证券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金融控股公司及其他金融机构等发生的业务往来。狭义同业业务是包括仅指与盈利性金融企业发生的业务往来。从产品上来说,包括买入返售金融资产、拆出资金、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衍生金融资产和贵金属等非信贷资产业务。这些业务,有的放在表外,有的放在表内。因为农村商业银行的监管评级不同,允许开办的业务范围也不同。


近年来,农商行的同业业务发展迅速,根据农商银行联盟调查统计,截至2015年末,47家农商银行中有41家银行同业资产占比超过40%,占样本银行的87.2%;其中,有18家银行的占比超过50%。本文在此背景下,试图分析同业市场的特点,研究农村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策略。

 

同业业务市场特征


——相对开放。近年来,同业业务发展快速,国股行、城商行、农商农信、基金券商等23216家金融机构均积极参与竞争,各业务品种交易量大大增加,2016年债券回购、信用拆借交易量达697.2万亿元,同比增长29.9%;存单发行量也高达13万亿元,同比增长144%;2017年债券回购、信用拆借交易量高达479万笔,1390.7万亿元,同比增长99.47%。同业拆借利率、债券回购利率等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票据利率也开始逐步具备当前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基本特征。


——从业人员素质相对较高。当前,金融业的生存环境正在发生重大改变,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新阶段,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同业业务的专业性、特殊性,直接决定了交易人员的素质要求。总体来说,虽然以经济金融类专业本科为主,但近年来,有理工科背景的专业人士纷纷加入这个行业。很多大的银行,还源源不断地从国外引进经验丰富、学历高的人才。


——信息化技术运用充分。同业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交易方面从银行间市场本币前台交易系统到中债、上清后台托管结算系统,信息查询从Comstar、wind系统到DM、QB等系统,以及部分券商、银行自行研发的系统。市场行情、交易量、报价、利率走势分析等大量覆盖,准确性、及时性等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对风险重视程度不够。在“刚性兑付”的大背景下,同业市场上,各金融机构普遍存在重收益轻分析的情况,风险往往易被忽视。债券投资时对国家经济发展、所属行业、公司经营发展及外部舆论等情况分析不足,在经济下行期,“黑天鹅事件”层出不穷,给市场参与者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截至2018年7月13日,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共有67个主体发行的132只债券发生了违约,涉及违约的债券余额规模达993亿元。从偿付时间来看,国企债券违约后足额偿付的平均时间为168天,非国企债券的平均偿付时间为140天。从回收率来看,整体回收率(各个主体违约率的算术平均值)为42.17%,国企为35.64%,民企为45.63%。因内部管理或同业负债率较高等问题,在同业市场上普遍存在以较高报价吸收资金情况,但一旦市场流动性收紧,则到期赎回也存在一定风险。


——大小机构同台竞争。虽然管理能力、业务规模、风险承受能力相差巨大,但是在同业市场上,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村镇银行等)都在一个市场里同台竞技,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在同业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譬如农村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

 

农商行在同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农村商业银行,一般都是从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历史的原因,导致农村商业银行发展不足,在同业市场上往往处于不利的地位。


——外部监管政策严格,可开展业务种类受限。监管层历来高度重视银行同业业务风险防控,尤其是2013年6月20日的“钱荒事件”发生后,金融业从上到下普遍开始重视同业业务风险。人民银行、银监会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规范同业代付业务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事项的通知》《关于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这些文件有的是专门针对农村金融机构下发,将监管评级、组织架构、风险防控能力等严格与可开展业务种类挂钩,而三农机构监管评级普遍均在3级以下,直接决定了非标、资管计划、信托计划、AA+以下债券等不能涉及,限制了业务开办范围,同业市场竞争能力明显降低。


——资产规模较小,议价能力低。三农机构资产规模普遍较小,主要在50亿-200亿左右,影响了大行对三农机构的授信(市场中大行准入标准普遍为300亿或500亿以上),直接导致农商农信机构在同业市场资金融入存在困难,议价能力弱的情况。资金市场也存在不管在存单发行、线上回购,还是线下吸收同存、转贴现卖出报价等方面均需要价格高出城商、股份制大行至少20-50BP以上。


——内部管理较弱,风控能力差,同业负债价格较高。三农机构由于系统支撑较弱、风控管理较差等原因,直接导致在资产负债管理能力、利率管理能力、风控管理能力上与大行相比存在明显差距。特别是大多中小农商行,办事人员等原因,不具备对市场中各行业、各机构的风险,信用评估能力。因此,近年债券市场刚性兑付被打破,中小农商机构踩雷事件时有发生。


——从业人员素质和能力相对较低。近年,农商、农联社等农信机构在人才引进、人员招聘上有所提升。但与大机构相比,差距明显。农商行联盟的《农商银行人力资源研究报告(2017)》统计显示,农商行员工大专以下学历占比34.8%,比上市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高17.07、19.89个百分点;本科以下学历占比为95%,比上市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分别高8.97、10.53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农商银行等机构受区域、绩效和监管级别的限制,目前还不具备吸引高端人才的条件,故对外引进高素质人员较少。

 

同业业务的主要风险与防范


——农商行同业业务的主要风险。从实际操作来看,农商行的同业业务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是内部违规操作带来的风险,体现在内部欺诈。信用风险是指交易对手违约的风险。对于农商行来说,主要是债券到期后,债务人违约,无法如期归还借款。市场风险,是市场波动导致的价格变动带来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这些风险无处不在。产品不同,面临的风险种类和程度也不同。


——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开展业务,制度先行。农村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问责不力的弊端。要控制好操作风险,首先要建立完善制度,其次是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在宏观层面,要严格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监管部门的监管政策。在中观层面,农村商业银行还要严格执行行业管理的制度规定,也就是说,要执行各省市联社的行业指导意见。在微观层面,也就是农商银行内部要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定期分析制度、交易敏感时期会商制度等。


——对信用风险的防范。防范信用风险,坚持信息充分的原则。也就是说,无论是存量债券还是拟投资债券,都要对企业信息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掌握。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把形势估计得困难一些,把企业想得差一些。对于农商行来说,坚决不碰评级低的债券,对已有的低息债券,可以通过再抵押的方式,再融资来赚取利润。对拟投资债券,不能只考虑价格优势,高价往往面临高风险要坚持穿透原则,对底层资产有充分的了解。及时与主承销商、企业或者项目相关人员保持联系和沟通。对市场信息要有敏感性,及时关注和警惕。关注价格波动情况,发现不良反应及时采取措施。


——对市场风险的防范。近年来,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逐渐形成,同业市场资金面受内因(监管政策)、外因(黑天鹅等)影响,波动较大。以银行间拆借利率为例,进入2010年后,利率逐渐走高, 2015年质押式回购隔夜资金价格平均水平在2.9%-3.10%之间;但进入2016年后,市场大为宽松,各期限债券发行利率大跌,因而整个资金市场大呼“资产荒”, 2016年银行间拆借利率则回到2.0%左右; 2017年质押式回购隔夜资金价格又回到了2.7%-3.3%,2018年上半年则在2.7%-2.9%。进入到2018年7月后,市场资金流动性较上半年充裕,市场利率重新开始下滑。利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同业市场的风险,如果操作不当、判断不准,往往会在高位买入长期,在低位买入短期,导致浮亏。因此,在同业市场有“拿着草根金融的钱,承担着华尔街一样的风险”。要防范市场风险,必须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社会国内外形势,把握大趋势,抓住时机,扩大“朋友圈”。


——加强基础建设。一是人员的培养和储备。同业业务是个高风险、高收益的市场,但是对于农商银行来说,赚得起赔不起。任何一笔上亿的损失足以给农商行带来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对于风险的防范,人的作用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内部培养和高薪聘请的方式加以解决。二是科技建设。信息的重要性在同业市场表现突出。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需要有技术作支撑。农村商业银行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信息的收集、分析能力,提高交易的效率。


(作者:魏哲平 单位:四川雅安农商银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