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6第五期

访胡代全:县域助农产业化

发布:2016/06/06 13:01  作者:车文斌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6年5月刊  阅读量:


1461571167706288.jpg


  2016年全国“两会”和四川省“两会”刚结束,四川省县域经济学会专家顾问、省政府政研室原副主任胡代全就忙着研究中央和省市最新的经济发展动向。全国提出稳定和完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挖国内需求潜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动绿色发展等八大任务,四川也提出了稳增长、全面创新改革、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等十大任务。“又一个五年规划,新一轮的经济发展大幕开启了。”胡代全言语中带着希冀。


  落到县域,创新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城乡发展水平等都是工作重点,2016年,县域当如何紧扣重点,因势因时因地施策?《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就此采访了胡代全。

 

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主攻方向


  记者: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是全国当前乃至“十三五”时期的工作重心,四川也将其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对县域而言,现代农业的发展面临一些什么问题?将如何着力去解决?


  胡代全:四川现代农业必须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丘陵县)的主攻方向。其发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规模化、机械化难题,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四川土地面积97.46%,土地结构的基本省情,导致四川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进而影响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所以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从四川地理结构的实际出发,走符合四川农业生产条件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解放思想,转变作风。一要从过去发展乡镇企业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抛弃发展乡镇企业“五个轮子”那一套,农业产业化就是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二要从过去干一件事就要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作用。三要有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准备当配角。四川是产猪大省、产酒大省,但不可能都搞酒和猪肉加工企业,有的县就只好给他县当配角。四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整顿作风,少提些空洞口号,多研究些实际问题和具体的发展思路;改革、完善县乡(镇)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减少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表面应付,把劲使在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上。四川农村商品率水平较低,边远地区还基本处于生产的产品只够自己消费的状态,当务之急是如何帮助农民把生产搞上去,把商品生产出来;在帮助农民生产商品的同时,帮助农民搞产业化。


  ——营造方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和社会环境。充分利用国家有关涉农企业的各项政策;根据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开发的新形势、新情况,研究制订新政策;社会环境方面,要通过社会舆论宣传,造成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社会氛围。


  ——重新认识县情。找出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县情还需要再认识,比如德阳市是中国装备工业最集中的城市的认识。非如此便难免在发展中跟着别人跑,每每错过机遇。


  ——到市场上去选产品。最近报上刊登一则消息,说南充市的冬菜能进中南海,但未能像涪陵榨菜、宜宾的碎米芽菜那样进入大市场。从此条消息我们不难看到,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要打开商品销路,不能只出个名、卖几个钱。白酒韩滩液也曾在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的礼品专卖柜上风光过,最终还是未能站稳大市场而成为过眼烟云。总结别人失败的教训,我以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中,必须首先搞好市场调查、选好产品。具体讲,猪业经济选什么产品,是搞分割肉、低温肉制品、火腿肠以及别的什么种类。茶叶产业化、果品产业化、中药产业化等怎么搞,都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决定。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要充分估计市场供求的变化。总之,不能用今天的价格去论证项目投产后的经济效益。在进行效益论证时,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武装头脑,反对机械地、静止地价值分析。坚持与时俱进,动态观察市场走向。过去有的项目可行性论证不可行,除有些是为获批准而论证外,主要原因就是采取僵化地、不考虑市场供求变化、想当然地进行效益论证,在哲学上犯了机械唯物论错误。希望不要在繁荣经济学的同时,冷落了哲学。


  ——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牛鼻子。要仔细分析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农业产业化中的牛鼻子。龙头企业就是牛鼻子,五粮液酒厂等名酒厂就是产粮大县的牛鼻子;竹叶青就是峨眉山市茶业经济的牛鼻子;肉食品厂就是牲畜业经济的牛鼻子。在川菜产业化方面:促使川菜、川酒、川茶紧密结合;提升川菜档次,四川的珍稀鱼类的人工培育成功,完全能够提升川菜的档次;鼓励川菜馆开展连锁经营,推进川菜产业化。


——加快人才培养。农业产业化人才是关键,政府必须在人才培育方面唱主角,并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在办好现有高等学校的同时,切实办好中专、技校和职业中学,强化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大批农业产业化中的技术人才(包括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工人)、管理人才、营销人才。


  ——搞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时沟通信息。农业产业化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四川的农产品品质亟待改良。政府应当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产品品质改良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加大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的力度,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基础条件。农产品的烂市现象时有发生,原因不外是千家万户的个体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矛盾,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无论是抓龙头企业,还是搞订单农业,都必须解决信息对称问题。而信息不称(信息沟通)的工作,还只能靠政府,至少是政府主导信息收集和发布。规范中介组织,引导其开展信息服务。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别是在信息化比较发达的今天,真正的经济社会发展优势不是自然资源优势,而是聚集自然资源的能力,谁能聚集资源,谁就有发展的优势。最近我们在河北省学习时了解到,河北的清河县不产羊毛,但成为了羊绒交易中心,年销售达125亿元人民币;安平不产钢铁,却成为了钢丝网生产、交易基地,交易额占全国的85%;冀州不产钟表,但成为钟表交易中心。河北省的三个市场再次说明,自然资源具有先天性,但在信息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的今天,有无自然资源已经不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关键是要有能聚集资源的本事,而这个本事在人,即在党政领导和从事人才工作的干部能否真正聚集人才资源。聚集资源的本事首先应该是聚集人才资源的本事,党的地方领导同志的执政能力应该体现在聚集人才的能力上。

 

智力扶贫,不搞同质化


  记者:扶贫攻坚是“十三五”时期的一个核心,事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四川而言,全年要实现10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2500个以上贫困村退出和5个贫困县“摘帽”。县域作为这项工作的主战场,可从哪些方面发力?需要注意些什么?


  胡代全:近来扶贫攻坚工作出现一个热词——精准扶贫。四川要完成扶贫攻坚任务,需要切实采取精准扶贫方式,非如此不能将扶贫工作落地,非如此不能在脱贫基础上奔小康。精准扶贫工作已经在四川如火如荼地展开,许多贫困县乡村已经见到初步成效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应当引起县乡干部及工作人员的重视。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确保精准扶贫稳健并卓有成效地推进,建议特别是县域需要抓住以下问题:


  ——厘清精准扶贫工作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所以需要首先把扶贫的思路搞清楚。从思路方面考虑,第一是扶贫对象的精准层面,是到村还是到户。纵观过去的扶贫经验,应该精准到户。精准分析每个贫困户的贫困原因,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制定不同扶贫方式、政策及路径,做到一户一策、一方法。第二扶贫措施不能搞成权宜之计。不能仅仅针对2020年全面脱贫,还要考虑在脱贫基础上奔小康问题,只有脱离权宜之计的扶贫,才能防止2020年后返贫。


  ——扶贫项目不搞同质化。防止上世纪80-90年代四川农村“麻风病”(盲目种亚麻,结果泛滥成灾)和砍桑树的类似情况发生。那不是扶贫,而是造贫。扶贫项目选择就必须建立在正确的思想方法上,破除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动态地分析某个产品的市场前景,即需要按照价值法则对市场进行细分,特别不能忘记产品的价格是随市场波动的,市场供求决定价格。坚持用市场细分法则去选择扶贫项目以及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近几年,许多地方搞扶贫,都搞了猕猴桃,据说,再过2—3年,猕猴桃会卖到红苕价。原因就是没有进行市场细分法则,静止地看待某个产品的价格。产品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这是经济学常识。


  ——加强智力扶贫力度。川东农村老百姓说:力大养一人,智大养千口。所以智力扶贫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纳入扶贫的主要措施,眼下需要注重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培育工作。早在30年前,农业问题专家级领导人杜润生就对刚成立的“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的年轻人说:“农民不富,中国不会富;农民受苦,中国就受苦;农民还是古代化,中国就不会现代化!”所以我们必须关注农业现代化的主体——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职业农民分三类,一是生产经营大户,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加工大户、农机大户、农民经纪人等;二是农村发展带头人,如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农业产业化企业领办人等;三是技能服务人才,如农机手、植保员、防疫员、沼气工、水利员、信息员、园艺工等。新型职业农民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根本支撑。

 

农村供给侧改革要补短板


  记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是对工业部门的要求,也是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要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县域经济需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


  胡代全:县域经济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关注以下问题:


  ——清晰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能离开三驾马车,不管供给还是需求,我们都应该明白:生产的目的是什么。过去政治经济学讲了,党的十七大也讲了,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资文化需要。


  ——关注和重视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补短板。农业生产中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贫困地区农民来说,给他们讲清6个字:“卖得脱、划得着”,这6个字很经典,抓住了市场经济的关键,特别是对农民讲,非常直白。并帮助他们去实践这6个字,就基本可以引导他们走进市场经济。而补短板,则需要具体分析贫困乡村的具体情况,做出补短板的具体项目,真正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好钢用到刀口上”,同样要防止补短板方面的项目同质化问题。


  ——做买卖应该盯住所有人的钱袋。这恐怕就是供给侧改革的最终要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的最大问题在居住(安居)。解决安居就必须有城镇房地产的供给侧改革。城镇房地产供给侧改革需要房地产商的眼睛盯住所有人的钱袋,而不是某人说的“穷人买不起就不该买”,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房地产去库存。县乡(镇)的房地产更应该秉持为人人安居理念,开发适合不同人群房屋。


  ——供给侧改革做得很好的是餐饮业。前些年高档餐饮、高级会所扎堆,生意火爆,一盘凉拌茼蒿菜卖38元(我估计一斤茼蒿菜可以装4盘),是因为有需求(吃喝风),十八大“八项规定”后,高档餐饮都在转型,开始了经营模式调整,或者是研究了需求侧——公款吃喝不行了,大众消费成主导,面向大众消费,降身段、接地气。瞄准大众消费,多层次的供给,经营路子走出来了。四川的餐饮企业供给侧改革的成功经验,值得县域经济借鉴。 


(本刊记者车文斌)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条

下一篇:精准扶贫面临的新问题及应对策略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