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8第六期

【前沿观察】让美好人居环境成乡村振兴支点

发布:2018/05/24 17:55  作者:车文斌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8年6月刊  阅读量:

乡村环境整治,正在全国乡村加速推进。


正如3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审议时所说,加强农村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扎实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良好生态,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正在统筹谋划中科学推进,而农村人居环境的整治,则是第一场硬仗,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支撑。


从东部浙江到西部四川、贵州,从南方广东到北部东三省,农村的人居环境正在“三年行动方案”中迅速推进,而县域,正是主战场。


农村人居环境要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这是三年行动要达成的目标,从生活垃圾处理到卫生厕所普及,县域责艰而任重。


航拍浙江淳安美丽乡村——枫树岭镇下姜村.jpg

航拍浙江淳安美丽乡村——枫树岭镇下姜村

 

千村示范的浙江范本


将目光投入乡村,进行环境综合整治的,可从两个省进行观察。一为东部沿海的浙江省,二为西部内陆的四川省。一东一西,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颇具代表性。


浙江省是全国最早展开乡村环境整治的省份,这是习近平总书记15年前在浙江亲自推动的富民工程。2003至2018年,浙江省15年间扎实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取得了显著成效。


浙江的乡村环境整治直击核心:美丽。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一切都着眼着力于美丽,做大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创意农业、体验农业,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打造美丽家园,带动产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乡村人才振兴时说,“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人和人才是产业的基础,没有人和人才,就聚集不起产业,就发展不起产业;只有让乡村美丽宜居,才能形成吸引力,吸引人和人才扎根乡村,从而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浙江省的“三美”乡村环境整治路径,可谓直击核心,着眼于让乡村美丽,吸引人力资本,从而推进乡村提质发展。


在时任省委书记习近平的倡导和主持下,2003年6月,浙江在全省启动这项“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的村庄整治建设大行动。15年持之以恒,一届接着一届地干,浙江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在安吉、德清、富阳、临安、诸暨、丽水、衢州等地,美丽乡村次弟绽放,“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示范县”“整乡整镇美丽乡村”“精品村”“美丽庭院”等一个接一个的出现。截至2017年底,浙江省累计有2.7万个建制村完成村庄整治建设,占全省建制村总数的97%,浙江乡村整体人居环境领先全国。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抓乡村环境整治,让乡村变得更美丽,带来的正是“美丽经济”。浙江的“美丽经济”带来了乡村的振兴,还巨大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17中国百强县创新发展论坛”发布的中国县域经济百强榜,浙江占23席,排名全国第一。


在浙江安吉县,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让村庄美丽起来,让生态产生效益,其乡村风貌与欧洲乡村相比也毫不逊色。“美丽经济”已成为其靓丽的名片,财政年收入从6亿多元猛增至60多亿元。


其实,地处西部内陆的四川,早在2009年,也将治理的目光和重心放在了乡村。那一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定》,其目的是改善人居环境、容貌秩序和发展环境,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而其目标是到2011年底,全省所有县级以上城市、80%的乡镇、60%的村庄达到“四化”标准,县级及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生活污水处理率等主要环境指标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和西部地区领先水平。


经过多年的大治理后,四川逐步形成了城乡容貌改观、环境管理有序、城镇品位提升、发展环境优化、居民素质提高的局面,推动成都建设成为了西部特大城市,国家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世界最佳新兴商务城市、中国内陆投资环境标杆城市,中国城市综合实力十强。


四川华蓥市新民村美丽人居风光 邱海鹰 摄.JPG    

四川华蓥市新民村美丽人居风光 邱海鹰 摄    

 

在保护中留住乡愁


现代化的中国是从农业农村社会的中国进化而来,数千年的农耕文化,给中国烙下重重的乡村烙印。“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不改的何止是乡音,还有故乡那千百年不变的风貌。是的,农耕时代,乡愁恒久不变,田陌、炊烟,鸡鸣、狗吠,都留下浓重的乡村印记,以至于留下了众多美丽的乡愁诗篇。


可如今,社会的车轮飞速驶过,一日的变化相当于以前数十年的变化,一年甚至数月回乡,就恐怕找不到故乡的影子,沧海桑田的变化,让乡愁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很多90后、00后,甚至不知乡愁为何物,很多人在城镇中不停迁移,甚至来不及看清周边的街道或者店铺,就又辗转到了他方。


乡愁,如今已成了需要保护的珍稀物件儿,再不把乡愁保护下来,乡愁也会消失了。这虽然有点耸人听闻,但保护乡愁,的确已经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责任。而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就显得格外重要。


“统筹兼顾农村田园风貌保护和环境整治,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综合提升田水路林村风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中,就明确这样提出,“慎砍树、禁挖山、不填湖、少拆房,保护乡情美景”,其目的,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村庄形态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何止乡村人居环境整治需要保护乡愁,我国的新型城镇化规划中也在保护乡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其中的名句,成为生硬规划中最触动人心的经典辞语。


浙江省的乡村建设之所以成为经典和示范,固然与其“三美”理念密切相关。村有千百种,特色、风情各不同。虽然各不同,但发展方向却是万变归一:让乡村变美。以美为宗为归宿为节点,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分类探索、先行先试,建成了一大批“生态村”“民俗村”“花园村”“文化村”。早在2003年4月9日,习近平第一次到湖州安吉调研时,就嘱咐当地干部:“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年接着一年抓,决不能松懈,更不能反复。”生态理念与“三美”融合,却让一个个乡村美丽起来、生动起来、鲜活起来,让乡村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美丽花园,并创造出了美丽乡村的休闲旅游经济。


记者注意到,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出台后仅仅两个月时间,广东、河北、贵州等省市也接连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案,一场全国性的乡村大整治在全国县域广泛展开。事关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事关乡村大振兴的宏大战略,作为中国发展短板的乡村,正在开启新一轮的复兴。


四川省营山县美丽乡村一景 李永辉  摄 .JPG

四川省营山县美丽乡村一景 李永辉  摄

 

让乡村成为“诗和远方”


对城市而言,乡村就是“诗和远方”。“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陆游的眼中,乡村是生动鲜活的,有了乡村,就有了无穷的向往。“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喜爱乡村的一切,深巷中的狗吠,桑树巅的鸡鸣,都让他留恋。没有乡村,何来“诗和远方”。


未来,中国的乡村应该怎么打造?又该如何振兴?是都像城市一样,建成高楼吗?如果城市和乡村都成高楼,让农家上楼,失去庭院深深,乡村之美农家之趣又如何展现?又如何呈现“诗和远方”?


中国有乡村整治的浙江范本,而经过多年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四川,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在金堂县,就形成了乡村人居环境治理与中国传统孝善文化结合在一起的典型样本。


2009年,金堂县启动了农村环境治理,通过开展“七乱”治理,农村整体面貌明显提升。自2014年又开启“四改六治理”十大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百村容貌整治,在全县农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注入传统孝善文化,推进环境治理向村庄、院落延伸。以前,金堂县有25条黑臭河渠,经过整治后,15个乡镇几十个乡村的河渠不再污水横流,反而变成了美丽溪河,水质得到净化。在金堂县转龙镇大桥村,这里已是水清如画,蓝天白云,桃红柳绿,小桥人家,处处都是动人的乡村美景。而金堂县,也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水城”。


在金堂县,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环境整治经可供借鉴。金堂本不是富裕县,政府却巧妙地投入不多的资金,“抛砖引玉”,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撬动起更多的乡村资本,共同打造美丽整治的川西坝子,留住“诗和远方”和乡愁。而中国大部分的县域财政并不宽裕,如何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完成三年行动方案确定的治理目标,金堂经验有了可供复制与推广的典型价值。


治点。金堂县对场镇实行清洁公司管、门前商户管、秩序城管管“三管”。聚居点实行“村建户管”,以村民自治的方式,由村委会整合相关资源完善小区绿化和公共活动设施,由小区业委会进行小区清洁和秩序管理。院落整治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实行“一方申请二方报到三方会商”制度。散居农户则要求农户做到地清洁、物有序、人精神。


理线。道路沿线治理实行靓化和洁化。即对道路沿线的边坡、乱石等进行清理和平整,并在显要位置栽植观赏树种和具有本地特色的植物,由各村(社区)组织保洁员定期对道路沿线杂草、垃圾等进行清扫。河道治理做到“减排正源、打捞清流、植绿成景、疏浚防灾”。


修面。结合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采取“政府补贴一点”“农户自筹一点”的办法,引导农户进行房屋外墙粉刷等风貌整治。同时启动牛皮癣清理和养殖棚清理工作,改变农户乱搭家禽畜养殖棚、家禽畜散养的不良习惯。


村村注入孝善文化。文化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而金堂县从古至今就有孝善之乡的美名,记者在金堂不少乡村看到,很多村建了孝善墙,不少农家的墙上植入了孝善文化,孝善随和可见。在金堂县,还建有一个占地1200亩的主题公园,公园内分为雷锋园、好人园、名人园、孝心湖、诚信林、法治林、友善林七个部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展现当代雷锋事迹、本地好人好事相融合,以园中园、园中林的形式呈现。


从城市到乡村,金堂县还推出了“新二十四孝”评选,“孝子行”“百寿宴”“敬老承诺”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建有“孝心墙”“孝心湖”“孝心街”等孝善文化地标;组织开展了“孝心示范村”“孝善社区”创建活动,还开展“孝亲敬老之星”“孝亲敬老模范”“好媳妇”等主题评选活动,文化已在金堂县的乡村悄然振兴。


在金堂县的乡村,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川西坝子的美丽与恬静,体味到了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