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8第六期

【典型案例】生态竹开辟纳溪特色产业路

发布:2018/06/08 11:50  作者:陈天航 潘兴扬 周淼葭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8年6月刊  阅读量:

竹,我国生长速度最快的生态经济物种之一。


四川是我国竹的重要主产区,支持竹产业转型发展,提高竹林资源质量,增加生态产品和竹浆、竹笋及系列竹制品有效供给,对改善竹区生态环境、促进竹区县域经济增长、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位于中国竹产业发展金三角核心区域,是“中国特色竹乡”“国家战略木材储备生产基地”。纳溪区竹林资源富集,现有竹种200种,达到中国竹种2/3以上;竹林面积超过1000万亩,毛竹原料年可供应量在2000万根以上,杂竹年可供应量2000万吨以上,丰富的竹资源为竹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近年,围绕供给侧结构调整,纳溪竹产业按照“突出二产,带动三产,提升一产”的整体思路,依托国际竹藤中心、西部竹产业联盟、中国农业大学等知名科研机构,打造国际竹藤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西南分站、国际竹藤中心西南科技培训基地、“现代工匠”培训基地;立足竹林资源,积极发展文创产业,打造生态旅游;积极引导工商社会资本进行竹基地建设,提升基地品质……竹的一二三产业间实现了深度融合,开辟出一条具有纳溪特色的县域发展之路。


林海竹韵.jpg    

 

一根竹子用到底的开局


2018年4月,记者来到位于纳溪区新乐镇的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刚交付使用的产品展示大厅洁净、敞亮,琳琅满目的竹制品、竹纤维产品、竹类加工食品有序地铺陈开来,彰显着纳溪区对竹产业发展的自信。


然而在展厅的最左侧,一块较为空旷、类似于会客厅的区域显得尤为特别——这里没有摆满特色产品的展柜与展架,而是搭建出微型“小桥流水”的清幽氛围,旁边摆放着素雅的茶几与沙发。


“我们这个展厅不放不相关的东西”,看到记者的疑惑,园区管委会主任许坤连忙介绍,原来,眼前所有家具和大型工艺品都是用竹做成的!


原来,竹在物理属性上自有干脆利落、干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织、坚固耐用等特性,是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依照绿色、环保、节能、健康的发展理念,结合楠竹及其他主要材料(藤、木)的再生特点,纳溪区已有企业开展对竹的环保处理,再经过纯手工编织、打磨的工艺,研发出以竹、藤、木三者完美结合的中高档家俬产品。目前,纳溪区的竹编家俬凭借其独特的工艺造型,给人以相当高的观赏价值,细腻均匀的纹理、清新雅致、自然朴素的特点,让人感受到回归大自然的惬意和扑面而来的中国传统气息。  


成立于2007年的泸州纳溪竹韵贸易有限公司,正是一家集楠竹收购、加工、精品研发制作及销售的综合性公司。据公司董事长陈林介绍,目前公司在纳溪区总投资3000万元,开辟了家俬精品制作流水线2条,年消耗楠竹20000吨,产值达9000万元;公司现有职工150人,其中管理人员25人,产品研发人员5人,一线工人120人。


据了解,纳溪竹韵贸易出产的“竹木藤”结合工艺家具产品在全国独一无二,产品前期开发主要是工艺设计、材料融合及与消费者的喜好和使用习惯达成匹配。陈林说,用竹作为家具原料,可以有效提升竹的附加值。目前,竹类家具的市场反响很好,但在定价上既要考虑工艺创新成本,又要顾虑到“品牌是否能支撑起价格”的现实问题。


“发展前景是好的,但还需要更多时间!”


2017年起,在发展竹类家具展品的同时,泸州纳溪竹韵贸易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自筹4000万元、银行贷款8000万元,建成林地综合利用开发基地15000亩,带动实现了所在地——纳溪区白节镇52100亩林下循环经济的发展,建设高标准培植楠竹林基地核心区5000亩,辐射区30000亩,纯绿色虫草鸡饲养场及放养区1500亩,年出栏2万只纯绿色虫草鸡。


与此同时,公司还将建设一个占地100亩生态型的蚯蚓饲养场、占地50亩的养牛场、占地20亩的生物颗粒燃料厂,以及大旺竹笋加工厂、鲜竹汁加工厂、林下猪屠宰厂。预计建成投产后,将实现年总销售额25亿元目标,年增加值13000万元。可提供就业劳动力3000-5000人;可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增幅达50%。


“深度加工——生产废料——林下种养——回归竹林”,纳溪区探索出的基于竹产业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不仅有效完善了产业链、加强了企业间的关联程度,甚至通过对楠竹加工、种植、养殖,最后提供改造低产林林地的有机肥料,使楠竹、竹笋产量增幅30%,预计可降低40%的生产成本。可谓真正实现了“一根竹子用到底”!


据统计,通过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16年,仅纳溪区竹产业发展集中区——“白节万亩竹林示范基地”就完成了低产竹林改造5000余亩,竹区公路30余公里,竹林流转3000多亩,带动群众种植竹荪、黑木耳、大球盖菇,养殖林下鸡等林下经济1650余亩,实现产值10560万元,带动当地农户1108户人均获得收入4560元。


此外,纳溪区“竹浆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销模式也取得成效:四川银鸽投资2亿元实施的5万吨醋酸纤维级竹溶解浆技改项目已于2016年生产出合格溶解浆;兴乐食品厂生产的竹笋出口创汇名列全省同类产品首位;“活之酿”生态竹酒供不应求,全国首个竹酒博物馆建成使用。目前,纳溪区已拥有10家规模以上和130余家个体经营竹加工企业,形成竹浆纸、竹炭、竹酒、竹纤维等产品多达30多个系列、80多个品种。2016年竹类加工实现产值9.49亿元。


养殖的林下乌骨鸡.JPG    

养殖的林下乌骨鸡    

 

“有限”到“无限”的破题


在纳溪区林业局局长黄烈忠看来,纳溪区近年集中发展竹产业,虽已取得较好成绩,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各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竹产品加工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综合实力弱,资源利用率低、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程度和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


“为本地竹产业企业寻求集约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通过细致研究,纳溪区发现,电子商务将是完善林竹产品市场机制、推动林竹茶叶转型升级和林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利用电商平台效率高,成本低,覆盖广的优势,必定能有效发挥竹产业的潜力。”


泸州高新林竹产业园区管委会主任许坤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还没有针对竹产业的专业性的电商平台。平台一旦建立,不仅可以实现竹资源的现货和期货交易,甚至可以开展林权转让、产品知识产权交易及碳汇交易,发挥公平、公开、健全的市场效应。


目前,纳溪区正积极打造“云溪竹网”整套线上交易系统。该系统将通过“互联网+竹产业、竹农”现代物流体系打造,在展示宣传产品的同时,实现竹产品标准化服务和个性化需求的结合;通过统一挂牌,采用交易会员,经纪会员和中介会员统一在线注册与服务等形式,形成竹产品交易信息统一发布和聚集平台;通过建立竹产品线上交易商城,为广大林农和中小竹产业企业提供“无限”市场,实现竹产品交易全面电子商务化;通过在园区建立竹产品园区展示交易中心,实现线下实体体验与网络市场融合发展。


而实际上,建立网络交易平台,纳溪区还有更长远的考量。


据了解,纳溪区乃至泸州市的竹产品贸易主要依赖于国际市场,但是进口国的技术壁垒和环保壁垒已成为阻碍竹产业企业出口的主要限制。随着现代人环保意识的逐渐觉醒,竹产品出口需求在不断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境外各大市场设置的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等非关税贸易壁垒。


竹产品是国际贸易中最具价值的非木质林产品,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竹产品出口国。因此,研究主要竹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找出对策以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克服贸易壁垒,对全国的竹产业可持续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具体而言,构建竹产品贸易信息平台,将有助于帮助企业根据进口国的技术标准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向开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促进出口结构由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高检疫风险的产品向竹炭、竹纤维、竹炭纤维、叶黄酮等高附加值低检疫风险产品转变,利于走向国际市场,也利于竹产业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与结构调整。


大旺竹海3.jpg    

大旺竹海    

 

绿山富民奔小康的大蓝图


近年来,纳溪区以“绿化全川”为统领,持续推进竹产业发展,“绿山富民奔小康”的美好愿景正成为现实。2017年,全区林业产值50亿元,其中竹业产值达34.56亿元。竹业产值中,竹产品加工产值17.95亿元;生态旅游突破110万人次,产值11.87亿元;林地综合开发产值达14.92亿元。竹业助农人均增收1785元。


农业上,纳溪区组建和规范各类竹业专合社10余个,采取先行补助、农民种植、订单收购的模式,实现利益共享,互惠共赢。建成标准化竹下种养殖基地18个,带动1100余户开展“乐道子”林下鸡养殖;实现林下竹荪种植600余亩,每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通过竹下种养殖带动人均增收800元。新成立的竹藤竹编培训基地帮助1.5万余名贫困户和残疾人实现了就业增收,有效助力脱贫攻坚。


工业上,目前,纳溪区已拥有四川银鸽纸业、竹韵公司等为代表的10家规模以上和130余家个体经营竹木加工企业,形成竹浆纸、竹炭、竹酒、竹纤维等30多个系列、80多个品种产品;竹制新材料、竹家居用品、竹食品药品、科研培训等竹类高新产业企业先后落户园区;基地和园区积极互动,农工结合、以工哺农、以农养工、工农共富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日益凸显。


第三产业上,纳溪区充分利用竹林资源丰富、竹林形态优美、全年常绿的特点,大力推进特色集镇、特色景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全面展现田园生态之美、现代林业和绿色产业之美——凤凰湖湿地公园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试点,并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级景区;“天然氧吧”大旺竹海景区荣获“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和四川省首个“中国森林养生基地”称号;泸州大旺国际竹种园培育竹种200余类,享有“西南竹基因库”的美誉;白节镇以建设“中国第一竹镇”为目标,成功入选“四川省首批特色小镇”,积极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下一步,纳溪区将继续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融合发展路子,引领竹产业由生产链前端向后端延伸,由供应链始端向终端延伸,由价值链低端向中高端延伸。


具体而言,就是在种植端重点打造“种苗繁育+标准种植+竹下种养殖”产业链、加工端重点打造“竹制新材料+竹家居用品+竹工艺品+竹食品药品”产品链、消费端重点打造“休闲观光+餐馆娱乐+养生保健+文化旅游”消费链,着力构织多链条发展、多环节互补、多功能延伸的新型产业链条体系,争取实现“百亿林业”目标。


竹制品生产车间.JPG    

竹制品生产车间    


本刊记者 陈天航 潘兴扬 周淼葭

 

 

记者手记

2018年年初,为支持竹产业转型发展,提高竹林资源质量,四川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推进竹产业转型发展的意见(川办发〔2018〕8号)》,并加大政策扶持,以促进竹区县域经济增长、助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到2022年,基本形成以川南竹产业集群和青衣江、渠江、龙门山三大竹产业带为支撑的现代竹业发展格局,建成竹业重点县40个,竹林基地稳定在1800万亩,现代竹林基地突破1000万亩,竹产品就地加工转化率和品牌覆盖率均超过70%,竹旅游康养达到5300万人次,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竹农人均竹业年收入达到1500元。


政策扶持上,主要涉及培育现代竹林基地、竹材竹笋等转化利用、支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大财税扶持力度、撬动社会投入多个方面。


在四川,泸州市纳溪区林竹资源面积不具备绝对优势,但产业整体“突二带三”、园区“教科工贸”一体化发展、着力打造绿色循环经济体系的思路十分清晰,发展势头日趋强劲。


但就现实而言,作为农业产业,竹产业必然存在生产周期长、资金回笼慢的特征,企业前期投入较大、又要起到对农户的保障和带动作用。政府方面要扶持农户和基地建设,也需要扶持相关加工企业,加大培育和支持力度,给予政策倾斜,才能保证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木耳.JPG    

专业合作社种植的木耳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