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5年第3期

【调查研究】高质量建设遂潼蔬菜产业带策略

发布:2025/03/05 20:33  作者:彭雄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5年3月  阅读量: 182840

[摘要]  高质量建设遂潼优质蔬菜产业带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赋予遂宁市和重庆市潼南区的重大使命和任务,也是两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要大力培育产业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品牌营销,高质量建设遂潼优质蔬菜产业带。

[关键词]  遂潼优质蔬菜;特色农业;现代农业园

[作者单位]  中共遂宁市委党校(遂宁行政学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提出支持遂宁与潼南探索一体规划、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建设模式,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打造渝遂绵优质蔬菜产业带。遂宁和潼南是渝遂绵优质蔬菜带的核心区,高质量建设遂潼优质蔬菜产业带,既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两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

 

具备的优势条件

遂潼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地理中心,两地主城区直线距离仅35公里,已构建至成渝及周边城市90分钟交通圈,内联外畅的航空、铁路、公路立体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是成渝重要交通枢纽,区位、交通优势突出。同时,遂潼两地气候、土壤、水质等自然条件适宜种植的农作物种类多,生产成本低、品质优良,而且充足的农业灌溉水源、完备的农田水利设施,为优质蔬菜产业集聚化、标准化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遂潼是川渝及全国重要的“菜篮子”基地。目前,区域内蔬菜种植面积约为198万亩(遂宁市102万亩、潼南区96万亩),产量为428万吨(遂宁市226万吨、潼南区202万吨),产值超过110亿元(遂宁市60亿元、潼南区50亿元)。除完全满足本土需求,还可为其他区域超过1000万人口提供优质蔬菜。已建成省级四星级蔬菜现代农业园区1个,杏鲍菇产量位居四川第一,莲藕种植面积位居西南前列,冬春萝卜远销东北市场,莲藕、食用菌出口欧盟等国家。拥有“潼南萝卜”“罗盘山生姜”等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遂宁鲜”“潼南绿”为享誉川渝的知名品牌。这为高质量建设遂潼优质蔬菜产业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需破解的问题短板

农业标准建设不优。遂潼两地对种子、种苗、产品等方面缺乏统一的技术规程及质量标准。种子、种苗存在品种单一(如大规模栽培的柠檬品种主要为尤力克)、种子种苗质量分级和栽培技术标准(农机农艺融合度不高、柠檬冻害、黄脉病严重)不规范等问题;产品标准存在农产品质量分级、包装运输贮藏等环节不够规范的问题;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缺乏统一标准体系处理生猪养殖产生的粪污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问题。

农业产业体系不全。遂潼川渝毗邻地区在粮油、生猪、柠檬产业部分区域有一定的全产业链基础,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区域基本局限于种植、养殖环节,加工规模小且多为初级农产品加工,产品商品化处理率低,加工业普遍以家庭作坊、中小企业为主,精深加工、高附加值产品少,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值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大路货、原始货多;营销体系落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尤其区域内200万亩蔬菜产出的尾菜及废弃枝叶等,以及年出栏370万头生猪等畜禽粪便的标准化处理和循环利用程度低,环保压力大、资源浪费严重。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够高。近年来,遂潼川渝毗邻地区积极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智慧农业发展,紧抓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联网等重点工作,但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农业现代科技、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农业等科技自主研发与推广应用水平偏低。现代农业在该区域的应用领域相对狭窄,产业链水平不高。部分传统种养业科技支撑不强,标准化程度低,基地硬件条件差,建园标准不高,设施配套不全,经营管理不善,经济效益不高。

人才培育力度不够大。近年来,遂潼川渝毗邻地区出台了一系列引进和培养农业人才的政策,但由于未成立专业农业科研机构、人才引进难度大、农村实用人才挖掘培养力度小等原因,存在农业产业对口人才总量不足、高层次人才紧缺、文化层次总体偏低、缺乏新型职业农民及农业职业经理人等复合型人才等问题,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对人才的需求。

农业品牌建设不够好。遂潼川渝毗邻地区农产品品牌杂而小、多而散,品牌设计、经营和推介不够,缺少具有引领带动的龙头骨干企业和拳头品牌,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资源缺乏整合,缺少对公用品牌的有效保护,品牌作用未充分发挥。虽拥有“遂宁鲜”“潼南绿”两大区域公用品牌,但品牌影响力不大,缺少遂宁与潼南地区共用的跨区域公用品牌,限制了两地农产品一体化发展。

 

路径建议

加强基地建设,筑牢底部支撑。一是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蔬菜产业发展需求,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推动产业基地“田网、水网、路网、电网、互联网”五网配套。加大项目整合力度,重点加强耕作路网、运菜道路、排灌渠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排灌能力、机械化能力、综合生产能力。

二是抓实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将保供蔬菜基地纳入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保护和管理,严格征占管理,对确需征占的,必须按照1∶1.5补充发展新保供基地,实现占补平衡,切实保障城镇蔬菜供应。

三是高质量建设蔬菜现代农业园区。推动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蔬菜现代农业园区,共创遂潼毗邻地区蔬菜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遂宁市、潼南区要各自高规格、高标准规划建设1—2个万亩以上核心示范区。着力引进和打造一批全省(市)和全国有影响力和带动力的龙头企业,推进蔬菜就地精深加工。同时打造一批集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蔬菜主题公园,提升产业附加值。

强化主体培育,构建多元格局。一是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向蔬菜产业园区集中,发挥集群集聚效应,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建立蔬菜产业化经营集团。支持农业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建设仓储物流设施,实施品牌发展战略,着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助推蔬菜产业整体提档升位。遂宁的每个县(市、区)培育3家以上生产、加工、流通型蔬菜重点龙头企业,对新晋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龙头企业进行特别奖励。

二是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大力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社区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蔬菜类农民合作社,推动区域合作和同业联合发展,培育壮大蔬菜专业合作社。规范农民合作社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健全民主决策和盈余分配制度。深入开展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创建行动,实施动态监测,着力提高农民合作社发展质量。深入开展全国农机合作社示范社创建,引导农机合作社建立加工中心、烘干中心、培训中心,为蔬菜产业提供全程农机化服务。

三是大力培育家庭农场。鼓励和支持蔬菜种植大户成立家庭农场,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引导符合条件的家庭农场进行工商登记。开展示范性家庭农场创建活动,培育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效益良好的示范场,引领家庭农场健康发展。

四是培育组建产业联合体。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引导龙头企业联手多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力争做到每个优势特色产业都有联合体带动发展,构建上下游相互衔接配套的“产—加—销”全产业链。在遂潼重点龙头企业中,遴选数家产业龙头,探索组建遂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联盟。

强化科技支撑,提升竞争实力。一是加强产业科技支撑。依托西南大学、四川省农科院、重庆市农科院、绵阳市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加强优质高产绿色技术推广。市(区)、县、乡三级农技推广部门要进一步充实蔬菜专业技术人才,搞好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加快新技术试验引进步伐,集成、示范和推广先进的绿色栽培技术。试验、研究和推广机械化种植技术,提高从整地到种植、移栽、收获、收储等生产过程机械化水平。引进推广现代储藏保鲜技术,延长蔬菜产品供应周期。

二是要建设现代育苗科技中心。健全种苗繁育体系,依托川渝科研院校育苗技术优势,利用现有资源基础,在蓬溪县、潼南区建设渝遂绵优质蔬菜生产带现代育苗科技中心,在安居区建设莲藕繁育中心。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在核心乡镇依托业主建立1个县级蔬菜育苗科技中心。将现代育苗科技中心建设为集优质种苗供应、高质高效栽培示范、休闲观光、培训教学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蔬菜科技中心。

三是要提高设施生产水平。重点发展以钢架大棚、竹架大棚、喷灌滴灌、遮阳网、防虫网、杀虫灯等为主的设施蔬菜,提早蔬菜上市时间、增强抗灾能力、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确保保供蔬菜基地设施栽培面积达到一定比例。支持水肥一体化灌溉等设施,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具,提高蔬菜生产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提高生产能力和蔬菜生产经济效益。

四是要运用质量安全追溯技术。对于中高端鲜销蔬菜产品,从生产源头控制蔬菜产品品质,一物一码溯源防伪,能够有效增进消费者信任,提升蔬菜产品价值。要综合运用多种网络技术、条码识别等前沿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流通过程的信息管理和农产品质量的追溯管理、农产品生产档案(产地环境、生产流程、质量检测)管理、条形码标签设计和打印、基于网站和手机短信平台的质量安全溯源。

强化品牌营销,提升附加价值。一是做大做强蔬菜品牌。建立完善品牌培育、管理、运行和保护体系,推动“遂宁鲜”“潼南绿”等“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协调发展。强化蔬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指导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严格把控产品品质,加强蔬菜产地环境监测,统一对蔬菜农产品开展定期抽检,建立健全监测结果通报制度和质量诚信体系,打造一批叫得响的蔬菜企业品牌。

二是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加快农业品牌认证申报步伐,将品牌化和标准化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三品一标”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推进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以品牌化带动标准化,以品牌化推动农产品营销工作。持续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工作,支持申报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挖掘地理标志产品,继续做优做强蓬溪青花椒、潼南萝卜、潼南罗盘山生姜等地标产品。

三是创新品牌宣传营销。构建遂潼优质蔬菜社会影响力、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结合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着力构建蔬菜品牌宣传、展示、交流、交易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支持优质蔬菜品牌在国内主流媒体开展专题宣传推介。支持开展名特优产品展示展销、参加农博会、农交会等大型展会营销等推广活动。优化销售网络,拓展电商销售等渠道。鼓励品牌企业加强与商贸流通主渠道对接,推动蔬菜农产品进市场、进商超、进餐企、进网络。支持蔬菜品牌企业申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提升域外市场占有率。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