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五期

乐山: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发布:2017/08/02 10:56  作者:张彤  编辑:卢锦根 车文斌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5月刊  阅读量:

景城一体开放合作

建设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

 

旅游业是最富活力和最具潜力的绿色产业,也是乐山最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特别是2015年跻身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为乐山旅游改革发展提供了平台和抓手。先行先试、走在前列,形成可推广的旅游改革发展模式,是乐山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为此,乐山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要求,确定了“四川旅游首选地”的定位,以推进首批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为抓手,以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全省旅游商品集散地为载体,努力把乐山建设成为游客最向往的城市。


探索全域旅游新格局

打造四川旅游首选地


乐山是四川省旅游资源大市,禀赋条件优越,但全域旅游格局尚未形成,“留人难”的问题还较为突出,我们将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改革的着力重点,做好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三篇文章”,着力构建立体化旅游发展格局。


——推进扩容提质。峨眉山、乐山大佛景区是乐山的两大“核心景区”,但两大景区的接待容量都非常小,峨眉山日接待游客仅4万人左右、乐山大佛不到3万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将做大峨眉山、乐山大佛两大核心景区品牌,依托峨眉河打造乐峨休闲度假带,丰富看点、玩点、卖点,推动核心景区由“两点”向“一带”延伸,形成“两核一带”的空间布局。加快乐山大佛旅游休闲度假区建设,创建峨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突出峨眉山“佛教圣地”、乐山大佛“佛国乐园”两大载体,逐步恢复峨眉山千佛顶、万佛顶和乐山大佛景区“凌云九峰、峰各有寺”景观,抓好乐山大佛景区南大门景观整治,促进核心景区亮点多元、品质提升。抓好峨眉山景区旅游环线等项目,完善两大景区内联外通交通体系。


——实施景城一体。目前,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两大核心景区之间、景区与城市之间是分割的,城市对旅游的支撑不够,旅游对城市的拉动不强。我们将按照“景区化”的思路谋划城镇发展,依托中心城区山水生态资源优势,打造“一湖五湿地”,构建“三江六岸”景观带,提升城市绿心公园整体品质,促进景城深度融合。加大老城区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力度,积极推动故宫文物南迁遗址保护开发,配套实施一批历史文化街区、特色餐饮街区、星级主题酒店等项目,促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理顺景城管理体制,建立市中区“景城一体”和峨眉山“山城一体”联席会议机制,强化旅游市场监管,加强涉旅标准化建设,打造“满意在乐山”旅游服务品牌。


——发展全域旅游。乐山的每个县(市、区)都有各具特色的优质旅游资源,发展全域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我们将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推动全市旅游目的地由核心景区“一枝独秀”向周边景区“百花齐放”转变。以全域旅游大环线为纽带,有机串联9个区县特色旅游组团,形成“一环九组团”的全域旅游新格局。推进A级景区创建和提档升级,加快东风堰·千佛岩、桫椤湖、黑竹沟、大瓦山、大峡谷、大风顶、美女峰、竹海等景区综合开发。积极实施“旅游+”行动计划,深度开发康养休闲、文化创意、水上运动、山地探险等新业态新产品,促进旅游业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实施特色品牌创建,打造“四个特色”工程,每年建成一批特色小镇、特色街区、特色村落和特色产业。


探索旅游开发新路径

实现旅游发展上台阶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旅游发展新趋势,简单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们将统筹优化规划,用改革创新办法破解旅游发展瓶颈制约问题,为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强化规划引领。在原有规划基础上,按照全市“一盘棋”思路,规划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带、新型工业发展带、现代农业发展带和生态涵养带,统筹优化全市旅游发展“路线图”。坚持旅游主导、多规合一、项目支撑、国际领先的规划理念,加强旅游与土地利用、城乡建设、交通枢纽、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规划的有机衔接,强化“多规合一”,同步完善智慧旅游、康养旅游、会展旅游、旅游商品等专项规划。增强旅游部门对上位规划编制的话语权,支持旅游主管部门进入同级规委会。


——拓宽融资渠道。未来五年,全市要完成文旅投资1000千亿,需要多渠道解决“钱从哪里来”。深化涉旅投融资体制改革,转变财政支持旅游发展方式,做大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灵活运用财政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旅游产业,同时积极申报“国家旅游发展基金项目”。筛选包装旅游厕所、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区道路等基础设施及现有社会资源二次开发旅游项目,引入社会资本以PPP方式投资、建设、运营。依托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旅游龙头企业,推进旅游投资项目资产证券化产品开发,通过资产重组、股权转让、私募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权交易等方式融资,做大做强旅游投融资平台。


——保障旅游用地。充分发挥市土地管理委员会作用,统筹项目供地,把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用地排在首位,优先供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优先安排市级旅游重点项目。放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经营权,推动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引导农户利用林地、水面、湿地、山头经营权等与其他单位、个人合作,共同发展乡村旅游。


探索旅游开放新模式

促进营销合作国际化


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将改革创新与扩大开放结合起来,通过旅游开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乐山旅游的整体吸引力。


——做大会展活动平台。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永久会址落地乐山,乐山旅游的外向度和美誉度极大提升。我们要以“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为导向,主动加强与世界旅游组织、世界旅游业理事会、亚太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采取扩大政府购买服务、引进和培育会展龙头企业、推动“旅游会展+互联网”、提升旅游会展服务品质、拓展旅游会展产业链盈利模式等举措推进会展创新,让四川旅博会常办常新,名扬远播。主动举办或承办佛光花海音乐节、国际国内体育赛事等活动,培育会展旅游等新业态,促进旅游与会展融合发展,让来乐游客既有“看点”又有“玩点”。争取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落地一批特色旅游大项目好项目。


——构建区域合作平台。充分用好“世界旅游城市市长联盟”“大峨眉文化旅游联盟”“成乐绵高铁旅游联盟”等平台,积极构建客源互送、市场共建、政策互惠、利益共享新机制。加强大峨眉区域合作,构建大峨眉区域旅游合作联盟,特别是在编制大峨眉区域规划、科学推进区域规划和划定大峨眉区域建设缓冲区、加大对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力度等方面强化合作。完善区域联合营销联席会议制度,探索建立旅行商代理机制,积极开展与国际航空公司、客源地旅行商等国际国内专业营销机构的合作营销、代理营销。


——创新网络营销平台。积极顺应“智慧旅游”新趋势,开拓“旅游+互联网”新模式,与微软公司合作抓好微软云暨移动技术孵化计划—峨眉旅游大数据产业基地、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旅游行业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与携程旅行网、途牛旅游网、蚂蜂窝等知名网站的深度合作,充分用好主流媒体和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推进营销广泛度,通过线上线下良性互动,提高营销精准度。


探索旅游扶贫新路子

助力脱贫攻坚奔小康


充分利用彝区山区自然风光独特、民俗文化独具魅力的优势,创新实施“旅游+扶贫”改革路子,统筹旅游线路,带动乡村旅游,让更多农户通过发展三产增收,增强旅游扶贫实效。


——开展旅游扶贫试点。目前,全市已启动创建省级扶贫示范区1个、省级示范村4个、民宿旅游达标户30户,为旅游扶贫试点探索了初步经验。我们将以旅游扶贫示范工程为载体,再启动创建一批省级扶贫示范区、省级示范村、民宿旅游达标户。加大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投入,结合彝家新寨、乌蒙新村等建设,推进旅游扶贫重点村道路、旅游标识标牌、步行道、厨房、厕所等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改善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基础条件。创新旅游扶贫开发机制和旅游扶贫支持政策,将黑竹沟景区作为彝族地区旅游扶贫攻坚改革创新试点单位,打造“黑竹沟百里生态旅游文化走廊”。


——发展民俗乡村旅游。作为旅游业发展的“第三极”,我们将突出特色,差异发展,打造一区一品、一村一品,发动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增加经营性收入。在夹江突出以手工造纸、年画、茶文化为主要特色,在五通突出以花木基地、水乡文化、西坝豆腐为特色,在犍为突出以茉莉花田、古镇为特色,在沐川突出以竹文化为特色,在井研突出以耕城文化为特色,在金口河主打峡谷牌,在峨边、马边主打彝家风情牌等,举办“乡村旅游文化节”、“乡村旅游水果采摘节”等主题活动。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旅游商品是“吃住行游购娱”旅游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乐山旅游产业链的重要内容,也是助推特色商品、特色农产品对接大市场有效载体。我们将围绕建设四川旅游商品集散地,强化“乐山造”旅游商品开发,着力培育一批旅游商品研发、生产、销售龙头企业,加大对老字号商品、民族旅游商品、特色农副产品的宣传推广力度,推出十大特色美食和十大旅游特色商品。重点通过深挖乐山大佛和峨眉山佛教文化,开发以乐山大佛、十方普贤为主题的佛文化系列旅游纪念品,通过深挖峨眉山、峨边黑竹沟、犍为嘉阳·桫椤湖等景区的风景资源,形成以秀美风景为主题的风景文创产品,通过深挖翘脚牛肉、西坝豆腐、麻辣烫等为代表的特色饮食文化,打造嘉州美食品牌。


探索旅游管理新机制

推动旅游监管一盘棋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破除制约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完善组织机制。充分发挥市级旅游主管部门在旅游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和服务等综合功能,推进“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综合发展。进一步强化市旅产办及成员单位职能职责,组建市旅游数据中心,完善县(市、区)旅游管理机构职能、职责,配齐配强力量,从组织结构上确保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市、县联动,全力推进。


——完善监管机制。整合工商、物价、食药、交通、文化等部门的涉旅执法资源,探索成立市级旅游综合执法机构,集中统一行使执法权,构建完善“旅游综合执法支队+旅游警察支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管理机构”的联合执法新机制。建立由游客、旅游监督员、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参与的市场监督体系,建立“诚信乐山旅游信用公示与服务平台”,设置公共二维码和涉旅市场主体“一店一码”,推动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信息共享,推动游客消费维权信息化全覆盖。


——完善激励机制。依托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平台,探索从旅游业增加值占GDP和服务业比重的增量、入境游客增长、游客停留时间、旅游促进就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强化对县(市、区)的考核力度,发展旅游作为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重要发展目标和重要考核内容,加大重点单位旅游业考核指标权重,全面推进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建立全域旅游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资源二次开发,强化旅游人才智力支撑等方式为全市旅游业发展提供动力。


(作者:张彤 职务:四川省乐山市人民政府市长)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