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人口向城市大规模单向流动和转移,我国许多地区都存在着农村常住人口减少、农业青壮年劳力不足等问题,更缺少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这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人是生产力第一位的要素,振兴乡村必须加快聚集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人才,加快补齐农村人力资源短板。
——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城里人下乡投资兴业。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智慧、科技等各种要素之源。尤其是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更是人才济济、群英荟萃。振兴乡村,必须采取“筑巢引凤”的办法吸引城里人到乡下来,促使他们把知识、技术和资本等投向三农,为乡村振兴增添物质财富和精神力量。首先,要制定优惠政策,提供便利条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到乡村和企业挂职、兼职和离岗创业。其次,要支持和鼓励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的干部、知识分子开展决策咨询、规划设计、技术攻关、业务指导和人才培训。最后,要引导城市工商资本和企业家等下乡投资兴业、承包项目和开展各种经营活动。
——深化农村改革,吸引青壮年打工者返乡创业。多年来,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之所以背井离乡到外地打工,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农业比较利益低下,在家务农没有外出打工挣钱多。改变这种局面,必须深化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利用制度红利吸引外出务工青年返乡创业。首先,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让农民吃下“定心丸”。其次,要深化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让普惠金融惠及千家万户,为农民解决生产经营资金难题。再次,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新的实现形式,加快推动和实现“三个转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最后,要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促使农业资源能够得到合理配置,让农业生产者能够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和好处。
——打好情感牌,引导在外创业成功人士支援家乡建设。要以乡情为纽带,充分激发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关注家乡、热爱家乡、支持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社会网络把外部资源引回家乡兴办教育和产业。自古至今,在外成功人士给家乡捐资助学、修路架桥、投资兴业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人士常年在外打拼,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但时空很难隔断他们的浓浓乡情。不少人都有叶落归根、反哺家乡的强烈愿望。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打好“乡愁”这张情感牌,利用情感纽带可以吸引更多有爱心、有能力的成功人士返乡投资兴业,回报家乡,参与家乡的现代化建设。
——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乡土人才的潜能。振兴乡村不仅需要高素质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也离不开土专家、田秀才等能工巧匠。乡土“能人”不仅头脑机灵,往往都有一手“绝活”和“绝技”。为了发挥这些人的潜能,使他们能够充分施展才华,基层政府和组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为他们创造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必要时还应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授予他们应有的名誉和称号,提高他们的自豪感和荣誉感,鼓励他们通过传帮带等方式帮助更多的村民一道勤劳致富。
——搞好技术培训,发展和壮大职业农民队伍。乡村振兴必须有一大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从根本上来说是要解决未来“谁去种地”和“怎样种好地”的问题。为此,必须将那些真正愿意扎根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文化基础,而且迫切需要提升自身素质和生产技能的中青年农民,尤其是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作为重点培养对象。通过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农业生产经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成为振兴乡村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选配好村干部和带头人。“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强基固本,抓好农村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首先,必须要组建一个好支部。要把党的基层组织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组织活力化作攻坚动力,彰显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次,要选配好村支书。通过加强政策宣讲和业务培训,提高村支部书记的政治觉悟和履职能力,使之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路人”。最后,要锻造素质过硬的党员队伍。通过发挥党员群体的“雁阵”效应,带领广大农民通过艰苦奋斗早日走上乡村振兴之路。
河南省委党校经济管理教研部 杜爽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