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2019年春日,当代县域经济记者来到四川省邻水县柑子镇。车行山野,李花盛开,蜿蜒近10公里,美不胜收。
柑子镇镇长张堂说,“一片产业就是一个景点,一个新村就是一个景区。”柑子镇的桅子村、岐山村一带,就是发展李子产业的前沿阵地,也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的示范带。
柑子镇的盛名,绝不单单只有如火如荼的李子产业。这里,是南海卫士李准的故乡,乡间处处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遗迹。同时,还谱写着一个个脱贫致富的故事,显示出柑子镇人不甘人后奋发向上的感人情怀。
柑子镇梨花盛开,宛如三月之雪
文旅产业为村民增收
三月正是桃李竞放的时节,柑子镇也迎来了以观赏李子花为主的乡村旅游旺季。记者来到柑子镇产业环线观景平台实地探访,张堂介绍说,柑子镇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把农民利益放在首位,以撂荒地为主规划建设柑子镇环线乡村旅游基地,通过免费提供良种树苗、发放种植补贴等方式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群众以经营农家乐、种植李子树等渠道提高人均纯收入,带动柑子镇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张堂说,柑子镇在岐山村、桅子村等6个村,因地制宜地建起1.2万亩的李子园,将柑子镇打造成农旅结合、林旅结合的旅游扶贫示范区,打造出了春赏花、夏品果的特色乡村美景,让贫困村成为景区,也让广大群众快乐享受乡村旅游带来的磁效应。
行走在李子园中,优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气,让记者一行流连忘返,拍照留念是带走这片美景的唯一方式。而一到周末,这更成了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一时间人头攒动,很是热闹。
李子园里的花开了,附近的村民也做起了“花生意”。经营农家乐、卖烧烤、卖野菜……短暂的花期同样给村民带来一笔不小的收入。以土地入股,李子成熟采摘的季节,村民还可以从中分红。发展乡村旅游,相关村落都修建了平整的柏油路,村民也搭上了旅游便车,不仅增加了收入,还方便了出行。
在柑子镇,不仅仅是单一发展李子产业。柑子镇党委政府还鼓励村民转变观念,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农民夜校、农村院坝会、技能培训、文化下乡等活动,转变旧思想、旧观念,唤醒农民脱贫致富意识,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发挥致富带头人、大户带动作用,发展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脱贫帮扶长效机制,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在去年,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远超贫困村脱贫要求,部分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
而探索以贫困户增收为核心,创新利益联结机制,破除发展机制壁垒也是柑子镇工作的重点。在整个产业环线采取农户“土地银行”入股村办企业的基础上,岐山村采取“专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发展模式、桅子村采取“村集体+基地+农户”发展模式、金关村采取财政资产收益股权量化发展模式、金鼓村采取“企业+村集体+贫困户”发展模式,实施利益分成,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预计在2020年李子产业园区果林成熟后,涉及村(居)户均年收入将增加10000元以上。
柑子镇镇长张堂向本刊记者介绍桅子村的村史 周淼葭 摄
脱贫攻坚精算致富经
走进柑子镇桅子村村民吕剑平家中,映入眼帘的是一株株、一盆盆五颜六色的花卉盆栽,加之旁边的潺潺流水,俨然是一处天然的“世外桃源”。
近年来,柑子镇充分抓住“精准脱贫”这一伟大历史契机,坚持标本兼治、因户施策,大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这才有了村民口中所传的“世外桃源”美景。
55岁的吕剑平曾是桅子村里典型的贫困户,幼时因小儿麻痹症造成腿脚终身残疾,做不得重体力活,一直与80多岁的母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很清苦。由于缺乏劳力,文化水平也不高,老吕娶媳妇的事情想都不敢想,但是如今,因为“精准脱贫”得到了改变。
柑子镇的帮扶干部在“真心实意走基层,畅通网络舆情直通车”活动中发现,吕剑平对种植花草比较感兴趣,也有一些小小的“研究”。帮扶干部便引导、鼓励他发展庭院经济脱贫致富,还给他送去了花钵、种子,让他将花草养好后,对外销售获取收入。在镇、村的支持鼓励下,老吕的信心倍增,2016年,吕剑平通过种植花草发展庭院经济实现纯收入5000余元,他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了脱贫。
更为可喜的是,吕剑平在学习种植花草的过程中,通过网络结识了同样爱好花卉的48岁辽林抚顺籍女士高惠云。两人经常在网上讨论种植花草的话题,慢慢熟络起来。志同道合、相互扶持的两人终于在不久前走到了一起,结为夫妻。结婚那天,吕剑平兴高采烈地邀请了帮助过他的乡镇干部一起来喝他的喜酒。
可以说,吕剑平的脱贫致富,是柑子镇众多贫困户的一个缩影。柑子镇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将账算得十分清楚。首先就是算好收支账,确保真脱贫。通过群众自己报、干部帮忙算、梳理贫困户当前土地种植、务工等方面的综合收入,看是否达到脱贫标准线。再次是算好帮扶资金账。镇脱贫办牵头根据“一卡通”和帮扶措施,对贫困户享受的转移支付、产业扶持、社会保障、惠民直补等可达到的收入进行梳理并建立台账。最后则是算好生活支出账。根据贫困户主要致贫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分项细算,汇总得到每户生产生活支出总额。确保预期收入减去大额支出后的人均纯收入超过脱贫标准线。
文化村落深挖历史底蕴
柑子镇的桅子村还是南海卫士李准的故乡,2014年被认定为省级贫困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经过几年努力,成功创建省级文明村、“四好”村、集体经济试点村、乡村旅游示范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强力推进乡村振兴。
在桅子村的党群活动室,记者看到许多村民结伴而来,围观活动室上悬挂的画卷。而画卷上的内容,正是李准维护海岛主权的故事。在柑子镇,发掘村史,凝聚自强自立精神,已是惯例。
张堂说,深挖李准爱国情怀,提炼桅子“活”文化,建成村史馆,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好用好广安新时代讲习所,办好办实“农民夜校”,完善村规民约,开展“晒家风·比形象”活动,倡导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培塑群众自强自立精神;核心引领,凝聚跨越发展共识,这些工作虽然繁琐,但不可或缺。
另外,桅子村党支部坚持把贫困群众增收和全村经济破冰发展紧密联系,根据传统李子产业基础和乡村旅游热潮,统筹规划李子、花卉、中药材、酒厂等产业,打造度假村、康养中心,积极引导群众普遍参与支持,形成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跨越发展。
同时,做实做强村办农业发展公司,强化土地转包和自主经营,建立固定分红、服务创收等多形式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增收。在文化开发上,更是扶持贫困残疾花农吕剑平发展花卉产业,以其为原型的小说、话剧《高腔》在四川全省巡回演展。
本刊记者 彭志萍 周淼葭 文/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