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七期

【前沿观察】区域协调发展与西部双城使命

发布:2020/07/03 14:59  作者:车文斌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7月刊  阅读量:

进入2020年,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注入了全新内涵,进入全新阶段。


14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提及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具有特殊意义,西部地区开放开发核心引擎的地位凸显。


继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三大区域性规划之后,西部内陆锚定成渝双城,中国经济第四极有望加速形成。


西部大开发,成都和重庆担纲重要使命。

 

成都天府新区(资料图).jpg

成都天府新区(资料图)


30失衡下的盆地使命

 

区域,即土地的界划、界限、范围,晋代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称“芒芒九有,区域以分”。从我国整体而言,正是一个“大区域”。“大区域”下又有众多“小区域”。


早在201710月习近平总书记所作十九大报告中,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已成为国家战略。近一年来,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密集落地,形成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战略为引领的区域发展模式。


我们注意到,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都处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这些地区,社会经济、生活、福利都进入高质量发展的状态,对各种资源要素的吸引力极为强大。


东部沿海三大强势区域,而中西部内陆几乎为零,大区域布局的30”现象,显现出区域规划下的某种失衡,必须尽快改变。


一些经济失衡现象早已引起党和政府的重视:2018年,北方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为38.5%,比2012年下降4.3个百分点;2012年至2018年,东北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8.7%下降到6.2%,常住人口减少137万,多数是年轻人和科技人才;一些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矿区城市发展活力不足。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正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利用其强大的虹吸力量,源源不断地将资金、人才等从西部、东北地区吸走。日渐失血的东北已经引起经济界人士的担忧。


人力与人才是社会经济的决定性因素。如果大量的人口都迁往沿海,不仅会造成区域经济发展失衡下加剧东部资源紧张,更会造成广袤的北方和西部人口和产业的空心化。这种失衡必须加以调整,并予以遏制。


改变大区域下的经济失衡,在2020年开年之始正式破局。20201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召开第六次会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两大核心议题应运而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兰州-西宁城市群、黄河“几”字弯都市圈等均被提及。中国大区域协调发展下,发力北方与西部,构建北方与西部的内陆经济高地,为广袤的内陆地区注入洪荒之力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形成几个能够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这些“新动力源”,未来将更加偏重于内陆。西部的“新动力源”,中央确定为四川盆地内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打造西部社会经济的产业制高点,舒适宜居生活地,壮大并做优盆地城市群,承载内陆产业和人口,做优做强中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腹地,是为盆地使命。

 

毗邻重庆的四川广安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复工复产企业进入良性循环  邱海鹰 摄.JPG    

毗邻重庆的四川广安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复工复产企业进入良性循环  邱海鹰 摄    


经济圈“一体化交通”加速推进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内陆撑起重要一极,3:1”区域协调发展格局正在形成。


大区域下,在东部沿海地区布局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三大经济圈之后,与之相协调,国家在内陆地区落子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圈,又名“环”,古为兵器,用金属制成的圆环。此次未称“成渝城市群”,而首次提出“双城经济圈”。以“圈”替代“群”,定位更为精准,意义更为深远。四川盆地,本就是由周遭四大山脉群围合而成的一个“圈”,它本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完整的盆地生态,如果任由成都和重庆两个特大城市生生割裂,对盆地的经济生态是一个破坏,极不利于川渝区域的协调发展。因而,中央高瞻远瞩,强力促进双城经济整合为“圈”,由两个半圆整合为一个闭环,将对西部双城的未来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1+1相向而行,共融共生,方能发挥1+12的作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一枚楔子,让经济从火热的东部楔入内陆,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心剂。那么,成渝双城又将如何破局?从而在西部撑起一面旗帜,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引领西部大开发?交通是经济圈的脉络与血管。


雄安新区首要推进的是交通一体化。自2018年始,《交通运输部支持河北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18-2020)》《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暨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等一系列的规划、措施紧密推出。


在长三角,首先推进的同样是交通一体化。20205月,《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规划》出台,“轨道上的长三角”“一小时城市圈”,上百个交通项目,拉开长三角一体化大幕。


没有交通的一体化,就没有双城经济圈的一体化。交通,是双城的血脉,是魂。血脉成,产城活。成渝两地交通部门已签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运输服务一体化发展合作备忘录》(下简称《备忘录》),一大批交通项目正加速推进。


414日,广安市与重庆市7个毗邻区县联合签署了《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战略合作协议》,两地要通过铁路、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等近30个近期建设项目实现双城经济圈示范区交通一体化融合发展——


铁路方面,示范区规划近期开工建设渝西高铁等7大铁路建设项目。


航空领域方面,研究推动广安民用运输机场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的联动发展,协同制定航线管制机制,建立两个机场之间的集疏运体系。


水运方面,打造长江上游港口群,构建重庆3核心8重点10一般”港区布局体系;打造四川“两核六翼多点”港口群,带动成都、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发展,进一步发挥沿线港口的服务功能,以水运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此外,将创新发展水上旅游圈,开辟四川水上旅游新路径,发展省内“两轴五线四心六核”水上旅游圈,加快重庆长江三峡国际旅游发展,建设现代化邮轮母港。


目前,交通运输部正研究编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按照《备忘录》,成渝双城将在协调统筹、道路运输、水运港口、多式联运等17个方面加强合作,提速两地交通互联互通,协同打造“共赢通道”——


2020年底,川渝间高速公路大通道将达12条,加快推进多式联运一体化发展,强化川渝“一卡通”。


2025年,川渝间将形成17条以上高速公路大通道,水运Ⅳ级及以上航道总里程达到1700公里,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300万标箱,推动形成成渝双核1小时直达的“1123”交通圈。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下属企业重庆国际集装箱码头(资料图).jpg    

重庆港务物流集团下属企业重庆国际集装箱码头(资料图)    


“双城经济圈”引领西部崛起

 

“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鼓励重庆、成都、西安等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在《指导意见》中,重庆和成都处于西部大开发“内陆多层次开放平台”和“开放大通道”建设的引领地位,双城经济圈支撑作用显著。


“要着力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要着力推动产业协作共兴”“要着力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61日,重庆市委常委会研究部署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与四川区县的融合发展,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要求,全力打造川渝合作先行示范带。


四川的动作也很迅速,5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彭清华要求,“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推进‘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重大部署”,更好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此间,成渝两地的联动和部署正在密集展开——


重庆向西向北,主城格局迎来重大变化,主城都市区大扩容。59日,重庆发布消息,原主城9区加上渝西12区扩至21个区。


成都向东向南,920平方公里的成都东部新区应运而生。56日,新区正式挂牌,构建“双城一园、一轴一带”空间布局,成为四川继宜宾三江新区后设立的第二个省级新区。


成渝两地相向发展,加速推进一体化。成渝加速握手,缓解经济圈中部塌陷难题。


成渝毗邻地区也在加速对接——


遂宁市与重庆潼南区签署了推进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成立遂潼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及8个专项工作组。目前,两地正加快编制《遂潼一体化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共同打造遂潼锂电及新材料产业示范区、成渝地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等新兴产业基地。


资阳市是唯一直接连接成都、重庆两个国家中心城市的区域性城市,区位条件和交通优势凸显,正加快建设成渝门户枢纽、临空新兴城市。安岳县与泸县、重庆大足等地区规模化种植中药材,争创双城经济圈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中药饮片加工中心。


四川隆昌市与重庆市荣昌区共同谋划“十四五”综合交通战略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推动隆荣两地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成渝铁路和成渝高速公路扩能改造,加强川渝合作特色工业园、中国夏布产业基地和中国西部陶都建设,协同发展全面加速。


广安市强力推进与重庆毗邻六区县的合作,在交通、产业园区等方面推进“三大合作”,建设“三大园区”,谋划推动川渝合作高滩—茨竹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争当川渝合作示范区,渝广联动共促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泸州市分别与重庆荣昌区、永川区、江津区签署了2020行动计划”,将与永川区组建4个产业联盟,即组建智能装备、大数据、龙眼、茶叶产业联盟,共同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业合作示范区。


百舸争流千帆竞,双城并起谱新篇。成渝双城昂扬向上,打造西部地区开放开发核心引擎,正成为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核心力量。


重庆洪崖洞夜景(资料图).jpg    

重庆洪崖洞夜景(资料图)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