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八期

农信社精准扶贫要下“绣花”功夫

发布:2017/08/02 10:49  作者:张循  编辑:卢锦根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8月刊  阅读量:

当前,脱贫攻坚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农村信用社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要狠下“绣花”功夫,确保“扶真贫”“真扶贫”,从而助推金融精准扶贫向纵深发展。

 

认真领会“绣花” 功夫的内涵


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责任要压实。攻坚克难,最怕花拳绣腿,最忌光说不练。农信社金融精准扶贫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下“绣花”功夫的重要指示精神,就是要拿出对脱贫决战绝对打赢的决心、对人民群众绝对负责的耐心、对精准施策绝对严谨细致的精心,做到稳扎稳打、务实管用。


——“绣花”重在实。绣花是技术活,重在务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理应如此。农信社在推进脱贫攻坚时,始终要求做到“实”。


——“绣花”贵在精。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准扶贫应像“绣花”一样,一针一线都要恰到好处,准确无误。


——“绣花”强在恒。金融精准扶贫像“绣花”一样需要细心、耐心和恒心。金融支持脱贫攻坚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保持定力、保持韧劲,瞄准穷根、绵绵用力,聚焦长效、久久为功,做到“一个难关一个难关过,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克”。遵循生肌造血、授之以渔的思路,通过扶持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就业等硬招,增强贫困群众增收能力,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确保贫困群众真正脱贫、稳定脱贫、长久脱贫。

 

用好“绣花针” 做实 “绣花功”


全体农信社员工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用好“绣花针”精准发力,狠下“绣花”功夫,夯实精准扶贫措施,用心、用情、用力,继续扎实推进金融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工作,全面吹响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冲锋号”。


——始终做到“三个实”。一是措施制度要实。要自上而下分别成立工作小组,组织专班人员对金融精准扶贫工作进行反复调研,认真分析,制订实施方案、考核办法,明确目标,做到扶贫攻坚有法可行、有责可施。二是宣传发动要实。要深入召开县、乡(镇)各级金融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及扶贫贷款工作推进会,驻村“第一书记”要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扶贫、济困、敬老、助学、支教”等活动,通过“送金融知识进千村万户”和 “支农恳谈会”,把金融扶贫方针、政策传达到每一位贫困农户,帮助贫困人员牢固树立脱贫致富自信心。要结合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脱贫措施,并积极总结经验与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技术培训、服务和指导,提高贫困人口的劳动致富技能,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子,争取早日脱贫致富。三是澄清底子要实。要充分发挥驻村金融联络员人熟、地熟、底子清的优势,深入乡镇、“村两委”走村串户,开展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强力推进评级授信工作。


——着力于“三个精准”。一是扶贫对象精准。要加大对管理规范、操作合规的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农民合作社、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村残疾人扶贫基地的金融支持力度,积极支持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农民工、妇女、残疾人等群体就业创业,支持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以及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信贷投向精准。要狠抓市场前景广阔、带动力强、具有特色效益优势的产业发展,因地制宜,选好品种、提升品质、打造品牌,注重产业特色效益与规模效益。要探索开展各类扶贫资金整体进村,“一村一策、一户一案”,创建金融精准扶持示范村、创业扶贫示范基地等,形成可持续的产业群体,让贫困户看到产业发展的希望,促进贫困户想创业、敢创业,想贷款、敢贷款,通过产业发展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三是扶贫方式精准。要积极推行“公司+基地+贫困户”等多种产业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好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致富能手的引领和带头作用,把贫困群众的利益联结起来,引导助推贫困村经济发展、贫困户增加收入,实现长效脱贫致富。要适应农村扶贫开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加大金融产品、服务、工作机制等创新,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要积极创新担保方式,探索将林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等非传统抵押物纳入担保范围的途径,搭建银政、银协、银保、银担、银企等合作平台;要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满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规模化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加强专项产品开发,强化辐射带动作用;要本着精简效能的原则,积极采用现代化科技降低扶贫业务成本,加快发展农村互联网金融及其他便利性金融业务。


——持续优化普惠金融环境。一是持续扩大小额信贷金融扶贫服务覆盖范围,加大对贫困乡村的金融资源配置力度。要依托村组织、特约商户、乡村超市等固定场所,加大电子机具布放。二是精准开展“拎包银行”业务,为农村居民提供消费、转账、查询和小额取款等基础性金融服务,实现贫困乡村金融服务“村村通”,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三是通过“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加大金融知识和产品宣传普及力度,触角延伸到村到户,让扶贫乡村居民共享均等化金融服务。


——完善政策构建机制。 一是从政府层面上,要建立健全金融系统与扶贫开发相关部门的合作机制,加强各方在信息共享、政策制定、创新发展等方面的协调联动,为金融机构选择扶贫项目和对象、管理信贷风险提供便利条件。要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财政贴息、财政补助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普惠金融服务的政策扶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扶贫领域,促进涉农资金最大化集聚和利用。要降低贫困地区金融机构经营成本,调动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精准扶贫的积极性。要探索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担保基金,完善农村信贷风险补偿机制。要健全差别化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对于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有较大贡献的农村金融机构,应适当给予奖励。二是从金融监管层面上,建议完善责任共担机制,适当提高“三农”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加强政策性担保体系建设。


(作者:张循 单位:四川省沐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