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6第八期

强镇兴县

发布:2016/07/28 16:12  作者:车文斌  编辑: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6年8月刊  阅读量:

镇强则县强。镇域经济3.0时代,推动粗放县向精细县转变。


当下中国,在“新型城镇化”的指挥棒下,万镇竞发。


从浙江到四川,从广东到黑龙江,各种强镇方略竞相施展。县域,正由“粗放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镇强,县才强;县强,省方兴。


因地制宜,特色发展;地域是根,文化铸魂。审视镇的发展历程,镇的生命力与发展动力,都脱不开地域与文脉。


本刊关注“扩权强镇”之后,再次将目光投入县域为数众多的镇,试图推动镇域经济的进一步壮大,于四川而言,则是进一步夯实“多点多极”的底部支撑。



镇强,则县强,则省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的坚石,更是磨砺美玉的利器。


市场经济最前沿的浙江省,向来不乏敢闯敢试的创新基因,其借鉴的“坚石”,正是欧美成熟的特色小镇发展经验,瑞士达沃斯,法国格拉斯,美国格林威治……产业与美艳相融合,精细化正从县域向镇域迈进。  

    

镇强,则县强;县强,则省兴。


一组数据很有说服力:“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陆域面积1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约5500余万,是全国最小的省之一,可其2015年GDP在全国31省区中却排在第四位,达42886亿元,仅次于广东、江苏和山东。2015年中国“百强镇”,浙江省就占20席,其他大部分“百强镇”席位也为广东、江苏获得。


镇是县的细胞,细胞充满活力,则县的机体就盈满生机。


浙江省的“小镇经济”撑起全省经济命脉。“小镇经济”发轫于“块状经济”。浙江是中国“块状经济”的起源地,其30年工业经济发展与“块状经济”结下不解之缘,如大唐的“袜艺小镇”、海宁的“皮革时尚小镇”,以及桐乡的“毛衫时尚小镇”,都是“块状经济”的产物。


可是,这些曾经为浙江经济立过汗马功劳的“块状经济”,近年也陷入了层次低、品牌小、结构散的困局。浙江困惑了:为何当年灵丹妙药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不灵了?


任何一种生命体,都有“产生—发展—成熟—老化”的过程,强势如浙江的镇域经济,如果死抱着已显僵化的成熟教条,将逐渐丧失动力。此时,西方各类小镇的成功经验进入了浙江高层的视线,多番考察调研之后,浙江决定:镇域经济转型升级。


2015年以来,浙江着力创新,引导“小镇经济”转型升级,将文化内涵、旅游功能与产业支撑融合起来,创建100个省级特色小镇。如今,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逐渐建成,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西湖云栖小镇、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等引来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关注,全国都在学习浙江特色小镇,一批批调研团前往浙江取经。


浙江经验告诉我们:强镇也需要转型,也需要以创新的方式,源源不断地注入生机与活力。


    

郫县菁蓉镇发展成创客小镇    


西部的内生强镇路径


如今,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镇域经济,已进入转型升级的3.0时代,在强势的工业经济支撑下,东部镇已向宜居宜业宜旅的精致化方向发展,一批精美特色小镇脱颖而出。


西部,以及作为西部火车头的四川,又当如何撑起西部标杆?《当代县域经济》记者了解到,西部的特色小镇正在崛起,正走出一条内生强镇路。


立足于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早在10年前,成都就开始打造“十大古镇”,从水乡古镇黄龙溪、竹编胜地怀远到西部客家第一镇洛带等,沉浸在历史人文中的风情小镇往往引来游人如织。


更具特色的四川“十大古镇”,汉代的江口古镇,元末明初的福宝古镇,明清时代的李庄、郪江、柳江、西坝古镇,清代的上里、龙华、磨西、罗泉、铁佛古镇,都已成为全国的旅游名镇。


旅游名镇,正在旅游大省四川兴起。而文旅镇,仅是四川坚实镇域经济的六条路径之一。


四川从来不乏改革与创新精神,当东部沿海打造镇域经济3.0时,西部之远的四川亦正跨越式抢道镇域经济3.0。


2012年8月,山东省推出“百镇建设示范行动”,很快,四川版的“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发布,以更加吸引眼球的方式,推出六条发展路径:工业园区、旅游观光、商贸物流、生态宜居、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六大特色发展的方式,每年推出100个,总计300个特色小镇的建设,在西部抢先发力。


百镇引领,千镇共进。四川以300个特色小镇为龙头,带领全域2000多个镇竞相发展,吸引全国关注。


泸州市二郎镇和遂宁市沱牌镇发掘川酒千年文化内涵,推动“名酒·名园·名镇”互动发展,成为展示四川厚重白酒文化的特色名镇;成都市新繁镇发展四川泡菜和家具之都产业园,年实现总产值175亿元……是为工业园区特色镇。


甘孜州磨西镇打造以低海拔冰川和多民族风情为主题的特色旅游镇;南充市将搬罾镇打造成城郊“锦绣田园”乡村观光旅游镇……是为旅游观光特色镇。


成都市濛阳镇建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创建国家级蔬菜博览会品牌发展农业贸易重镇;宜宾市新市镇依托长江、金沙江黄金水道,建辐射大小凉山的物资集散中心;泸州市九支镇依托川黔交界区位优势建设商贸物流重镇……是为商贸物流特色镇。


攀枝花市红格镇利用冬季气候温和盛产温泉的优势,打造阳光旅游品牌小镇;眉山市高庙镇依托峨眉山秀美风光和森林资源富集的优势,打造七里坪国际康养度假基地;郫县友爱镇、合江县福宝镇、广安市代市镇等一大批生态宜居小镇已经初具规模……是为生态宜居特色镇。


资阳市龙台镇突出柠檬种植优势打造“中国第一柠檬小镇”;内江市镇西镇发展无花果、大头菜等特色农产品;西充县多扶镇发展有机农产品和休闲观光等产业……是为现代农业特色镇。


郫县菁蓉镇打造“创客小镇”品牌,推动产、镇、人融合发展,仅一年时间就集聚创业创新人才上万人;华蓥市电子信息产业园在两年多时间内,就吸引3000余人才创业就业,一个“无中生有”的电子产业名镇在大巴山麓深处崛起……是为创新创业特色镇。


这是一条内生强镇之路,四川不靠边不临海,唯有依托自身内力潜心发展。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深入调研之后,总结出四川“百镇建设行动”的几大启示:以“人”为核心、“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共建共享共富”为目标,将加速四川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为四川经济转型升级注入强大动力,更加坚实四川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基础,必将有力地推动四川脱贫致富奔小康。


“乡土四川”正加速向“城镇四川”迈进。


    

浙江桐乡市濮院“毛衫时尚小镇”    


由粗放县向精细县转变


粗放:粗略豪放、粗耕粗种。《当代县域经济》提出“粗放县”一词,意指以往一些县的发展方式缺乏统一规划与前瞻,偏重于县城的发展,而缺乏对镇、村的统筹与协调。


当前,西部不少镇域经济的发展面临四个问题:数量多、规模小,“苗多不壮”;基础条件差,“先天不足”;产业趋同、缺乏特色,“竞争力弱”;发展缺乏扶持政策和资金投入,“营养不良”。


2014年3月16日,中央和国务院发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再次明确要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


可是,因为以往粗放式发展,仍有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和解决: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自然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不力,城乡建设缺乏特色;体制机制不健全等。因而,向“精细化”发展已成县域不可回避的命题。


镇是县域的细胞,镇域的发展与千千万万的人的个体密切相关;县域将更多的人力财力物力转向镇域,扩权强镇,是县域“精细化”发展的需要。简单粗放式的发展与中央、国务院精神相悖,也与时代需要相悖,百姓需要宜居宜业的工作生活空间。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提升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水平,加快拓展特大镇功能,加快特色镇发展,培育发展一批中小城市,加快城市群建设,做好城镇发展规划与安全生产规划的统筹衔接。


对城镇化的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一针见血地说:“突出问题是城镇化质量还不够高,城市数量不足、功能不够完善。”此说用一些数据可以印证:我国城镇人口有7.7亿,但城市只有653个,而日本只有1.1亿多人口,却有787个城市,美国则有10158个城市。


《当代县域经济》记者初步统计发现,中国有约2800多个县市区,全部建成城市,与3.1亿人口的美国相比,城市数量也远远不足,需要有大量的镇发展为小城市。


因城市不足,一些县城的“城市病”已开始显现,点击百度,“县城堵车”越来越受关注,词条达2020000个:浙江各小县城堵车日益严重;三线城市开始堵车了;大家开始买车了,西部县城越来越堵……


镇域的转型升级,推动县域“精细化”发展,已成为摆在县域主政者面前的一道绕不开的题目。


    

四川白酒文化名镇——郎酒生产基地二郎镇    


强镇已铺向全国


《当代县域经济》注意到,未来强镇势必会发展成为小城市,在东部,一些特大镇的城市化道路早已开启。


早在2014年,国务院就公布了62个特大镇改市的试点。“镇改市”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结果,镇改成的市将有更大的权限,更多财力,更多的机构设定,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镇改市”也将成为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不完全统计,人口在10万人以上的镇,全国约有200个,这些镇被称为“特大镇”,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


在中西部,也有一些镇已经城市化。如成都近郊的双流区华阳镇,随着天府新区的迅速发展,其镇域范围已全部划入新区,城镇规模早已城市化。


在四川,随着成渝城市群的规划,有序引导发展壮大“特大镇”也应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一个方向。强镇将有更加优美的环境,更为灵活的政策,更大的人口承载能力,更强的经济发展活力,从而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早在2013年,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秘书长林坚博士就注意到了强镇的巨大潜力与作用,他提出,“城镇化别忽略强镇主题”“国际上的城市结构,是多中心、组团式的,单个城市规模不是很大,但有一定的分工,若干个城市连成一个城市带或城市群”,他说,可以统筹考虑把县镇做强、做实,建设创新型城镇。


四川的“扩权强镇”试验早已开始。2011年初,川南宜宾县推开强镇实验,县级的部分人权、财权、地权、审批执法权、融资权、管理权下放到一些人口大镇,从而激发了镇的活力,观音镇、孔滩镇、蕨溪镇等一批强镇脱颖而出。2015年,宜宾市全域推开“扩权强镇”。


2010年,富顺县启动“扩权强镇”试点,2012年7月开始全域实施行政管理“放权”、财政管理“放宽”、人员管理“放活”,涌现出长滩镇、童寺镇、代寺镇等一批强镇。


强镇的建设行动也早已进入国家选项,2014年12月,国家财政部、发改委、住建部等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建制镇示范试点工作的通知》,在2014年7月确定的3675个全国重点镇中,选择90个建制镇试点,获批的试点乡镇可获中央财政每年2000万元转移支付补助,连续支持三年。四川三台县西平镇、合江县九支镇和阆中市老观镇进入试点。


在西平镇,近三年投入各类资金2亿余元,全镇道路、水利、场镇基础设施等发生了巨大变化。目前,西平镇正把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做实规划,做强产业,做优城镇,打造“四川最美古镇”,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新型城镇化的亮点。


镇强则县强。镇强民富,是县域的未来;强镇的城市化,是县域的明天。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