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6第八期

珙县农商银行助力精准扶贫

发布:2016/08/31 14:48  作者:刘祥荣  编辑:潘兴扬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6年8月刊  阅读量:

农商银行助力精准扶贫路径

——以四川珙县农商银行为例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关键靠扶贫。珙县农商银行以“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为宗旨,积极抓实精准扶贫,夯实扶贫基础,有效推进扶贫工作顺利开展,谋求新办法,找准新定位,将金融服务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促进扶贫攻坚目标按期完成。农商银行怎样助力精准扶贫是笔者近期实践与思考的问题。


摸清情况  找准致贫返贫原因


珙县隶属乌蒙山片区贫困县之一,农业人口340979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截至2015年末,全县贫困村共计60个,贫困户7088户,贫困人口22669人,贫困发生率约17%。


目前全县有农村商业银行等7家金融机构,其中农商银行存、贷款总额分别占全县金融机构的43.87%、41.14%,存、贷规模均居全县金融机构首位,是支持精准扶贫的主力军。


——致贫的主要三个因素。一是自然环境比较恶劣,发展农业生产困难。全县60%的地形为山区,50%以上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山区,目前,因环境条件致贫人口约10068人。二是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持久产业支撑。由于贫困户大多居住在山区,且居住较为分散,信息交通闭塞,受自然环境制约,加之缺乏长效产业支撑,脱贫之路任重道远。三是劳动力缺乏,且素质较低。目前,全县贫困户中丧失劳动能力的约33%,全县因病致贫人口约3226人。据统计,全县贫困人口平均接受教育时间仅2.93年,远远低于全县人口平均接受教育水平。


——农商行扶贫中存在的问题。一是自身扶贫能力不足。农商行扶贫资源单一,各方未形成有效合力,扶贫资金有限,资金撬动效应不明显。二是扶贫积极性难以调动。因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弱势地位,以往许多扶贫资金单独投向经济基础较好的产业大户,贫困户想贷贷不到的情况屡有发生。三是农商行贷款产品“不接地气”,产品体系不完善,单一不丰富,不能对贫困户的发展需求实现覆盖。


对症下药  七项举措精准扶贫


——优化扶贫小额贷款,发挥“脱贫酵母”效应。一是要准确掌握贫困户金融需求信息资料,确保信用信息采集准确,评级授信有效无空白,做到贫困户想贷能贷,农商行应贷尽贷。二是要优化小额扶贫贷款,进一步加大投放力度,做到精准扶贫,有效破解贫困户缺资金难题。三是要逐步建立完善扶贫小额贷款体系,对符合评级授信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以及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专业大户等经营主体,给予更多金融产品服务和利率优惠。


——创新金融产品,分享“扶贫红利”。一是积极探索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以积极的态度和灵活的方式,结合“两权”基本属性,在贷款利率、期限、额度等方面给予支持。二是针对贫困村实际,创新试点“抵押+不动产抵押”组合型贷款方式,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农户贷款投放力度。三是抓住“惠农兴村”工程契机,积极投放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优化贷款操作流程,有效满足贫困户发展资金需求。四是积极推进异地扶贫搬迁贷款,结合地方政府易地搬迁住房建设贷款风险基金,开发以贫困户住房建设为主的贷款产品,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计划资金难题。五是有效利用BT工程,以地方BT通畅工程应收账款为贷款担保,通过动产质押登记平台,发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六是优化助学贷款管理,创新助学贷款效用,为贫困户子女提供“智力扶贫”支持。


——结合产业发展,拓展“致富空间”。一是积极依托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结合当前农村“八权一股”改革,有效解决专业大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合组织的融资问题,支持地方产业发展。二是探索建立“农商行+农户+保险公司”的扶贫模式,农商行提供贷款助力贫困户,保险公司提供保险,提升扶贫有效性。以创新金融服务,适时推出“产业扶贫贷款”,为贫困户“输血”脱贫。三是采取“公司+农户+农商行”“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农商行”“龙头企业+农户+农商行”的产业化扶贫模式,拓展金融脱贫模式。


——利用扶贫再贷款,提供“脱困动力”。一是在金融扶贫中充分利用好扶贫再贷款,有效发挥扶贫再贷款的杠杆作用,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和贫困人口创业就业,促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二是建立扶贫再贷款台账,确保涉农信贷投放在数量、用途、利率等方面符合扶贫再贷款管理要求,充分发挥扶贫再贷款作用。


——完善金融服务,开通“绿色通道”。一是以新一代电子银行平台为契机,以ATM、POS、EPOS、企业网银等电子支付设备为载体,全面创新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扩大自助设备机具覆盖范围,完善服务机制,实现贫困户“足不出户领补助”。二是简化办理各类贷款办理手续流程,完善贫困村便民服务点建设,有效满足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


——开展银政合作,搭建“互助模式”。一是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联系,利用政府开发项目,引领金融扶贫方向,结合农商行自身实际,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及时提供扶贫资金支持。二是建立完善“银政合作、抱团发展、互助脱贫”新模式,以小额扶贫贷款等优惠政策为载体,组建“抱团发展”互助小组,实现精准扶贫目的。三是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协调,争取贷款贴息、风险补偿、融资担保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强化金融扶贫队伍,注入扶贫“循环活力”。一是有效结合“惠农兴村”金融联络员,优化金融联络员管理办法,加强各村社与农商行的联系,根据各村社具体情况,适时调整金融扶贫办法。二是可聘请各驻村第一书记为农商行金融联络员,充分发挥第一书记的驻村纽带作用,宣传金融知识,帮助贫困户“增智”,完成“雪中送炭”的金融扶贫任务。


当前,在深入推进金融扶贫的同时,农商行更要不断优化贫困地区信用环境,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提高贫困户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同时更应继续加强对 “已摘帽”的贫困户帮扶,确保扶贫攻坚“不断档”,贫困户不返贫。另外,在创新扶贫产品以及大力投放扶贫贷款的同时,更需严控贷款风险,确保扶贫资金的安全,真正在解决贷款“放得出”的基础上能够“收得回”,促进金融扶贫工作的可持续推进。


(作者:刘祥荣 单位:四川珙县农村商业银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