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6第十期

王文军:敢为人先的呼吸领域创新者

发布:2016/11/01 16:59  作者:连通 余昇滢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6年10月刊  阅读量:

  他是湘雅医学院的高才生,凭借着对呼吸危重症和微创介入技术的浓厚兴趣,在基础设备缺乏的情况,敢于尝试,大胆创新,为科室撑起一片天,“只要能做到的,就要做到最好”这是他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病人的承诺。


  他桃李满天下,自费送门下的研究生外出进修,尽其所能指导学生,“既然带了这个学生就要负责,不能误人子弟!”这是他对学生的承诺。


  他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注重病人的情感体验,提倡“话疗”减轻病人的精神痛苦,从医十数年无医疗纠纷,患者赞不绝口的好医生。


  他,就是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呼吸内二科组长王文军教授。


2016.6.20 王文军老师查房带教 梁婷摄 (3).jpg


“别人不敢做的,我来做”


  与一般人心目中的内科医生不同,王文军教授有着外科医生的胆魄和果敢,作为业务骨干他和呼吸科团队陆续开展了10多项新技术,如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纵隔淋巴结穿刺、气道支架放置、大容量全肺灌洗等等,领导和同事称其“技术水平在川南地区是拔尖的,为科室危重症及呼吸微创介入技术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7年,王教授做了第一个呼吸介入病例,那名患者是肺癌晚期,左主支气管完全堵塞,就是左肺完全不通气了,他为患者成功实施了微创气道肿瘤切除术,将患者预期半年的生命延长到了5年半。


  “别人不敢做的,我来做”,这源于他对医学事业的热爱和对自身进步的要求,而这种“胆大”也是建立在丰富的经验和渊博的学识上。空余时间王教授常常阅读大量的外文文献,从国外前沿技术中汲取灵感,在现有的条件下大胆创新,开创出一个又一个适合于本院病人的诊治技术,为病人的进一步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王文军作为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内科胸腔镜技术,纵隔淋巴结穿刺的第一人,开始时的艰辛是旁人难以体会的。别人觉得作为内科医生,在胸壁上划个口子,放个内镜是不敢想象的事,很多人劝王文军不要做,但是他坚持敢于尝试才能进步,“当医生就是不能畏首畏尾,不能因为怕犯错误就不去尝试。”


“不把病人治好我睡不好觉”


  在这个医患纠纷日益严峻的时代,如何处理好与病人的关系似乎已然成为每一个医生的心病,而王教授从医十数年没有一例医患纠纷和病人投诉,着实让我们感到震惊。除了与王教授精湛的技术息息相关外,还是他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密不可分。王教授极具责任心,“不把病人治好我睡不好觉”,所以他常常为守护病人通宵奋战,他的敬业精神感动了一批又一批的病人,有的病人去世后,家属仍来医院表示感激,与王教授热情相拥。他提倡“话疗”,希望通过与病人的沟通,人性的关怀帮助病人减轻心理上压力,共同战胜身体上的痛苦!


  这么暖心的王教授同时也是“侠肝义胆”之士,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曾经有一位富顺病人病情十分严重,辗转来到他所在科室,一天中午,王教授下班前去查看他的病情,结果在病房门口看到这一家老小以白水泡饭配豆瓣来当午餐,王教授非常难受,细问之下才得知,因肇事者逃逸,病人原来的生意一落千丈,负债累累,变卖了所有家产艰难度日,更别说医疗费了。王教授当即把身上所有的钱共计上千元全部拿给了病人,让家属给病人买点好吃的,给孩子买些鸡蛋,希望能解病人燃眉之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王文军除了自己有着院内外领先的技术,还希望自己的学生可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曾两次自掏腰包,送学生去成都上海等地进修学习,了解先进的医学技术,坚持每周开展读书报告会,跟学生一起讨论分享国际最近的科研进展和前沿的医学思想,致力于帮助提高学生的科研和学习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定的基础。他还在病房和实习医生情景互动,扮演患者家属,要求实习医生说明对检查的取舍和原因,看似刁难的背后实际上却是希望年轻医生夯实基础的良苦用心。


  “作为学生,我们从老师的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医术、科研,更多的是为人处事的态度。”王老师的研二学生罗丹说道。王老师还在湘雅医院时,有一次书写一个病人的病历就用完了一整支笔芯。这件事一直以来让罗丹记忆深刻,王老师这种对病人用心、仔细的态度也是一直在深深地影响着她。她还提到,王老师能够得到众多学生的喜爱,不仅仅是精湛的技术,更多的是因为他的人格魅力。“粉丝千千万,而我很幸运地能够成为王老师的学生。”王文军教授的研一学生毕小菁开心地说。作为一名学霸,毕小菁放弃了考取更高学府的机会,坚持报考王老师的研究生,只因为和王老师同“信”相吸,“我就认定这个师傅了。”


  王教授内向的研二学生陈梦晴提到,王老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因材施教”,不会用固化思维禁锢学生。而这种用心更是体现在对待患者上。在临床上,王教授会根据每个病人性格或需求的不同,来施行不同的沟通方式和诊疗计划。


  他们很佩服老师行医多年无一例医疗纠纷,也知道作为新一辈的年轻医生应该学习老师扎实精湛的医疗技术,设身处地地为病人着想,待人接物平易近人,勇敢尝试但准备充分的无畏。


  当前,在医患矛盾日益尖锐的大环境下,如何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王文军认为,当代医生不仅以着力提高自身技术,用疗效说话,切实为病人解除痛苦,更要懂得换位思考,把病人当亲人,站在病人的角度尽自己所能使病人利益最大化。“病人不仅忍受着身体的病痛,更承受着心理的负担,给予病人精神关怀,我们每位医生责无旁贷。同时,提高院内职工的幸福感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医务人员感觉幸福了,才能把这种幸福感传递给患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连通 余昇滢/文 梁婷/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