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1第七期

【调查研究】泸定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发布:2021/07/08 14:12  作者:蒋柯秋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7月刊  阅读量:

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生态农业发展关键在于先进的技术和理念,突出打造生态农业产品、品种、品牌,实现传统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化。通过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对于泸定县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来讲,尤为重要。近年来,四川省泸定县在发展生态农业实践中,突出生态立体农业产业带、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区、康养休闲旅游产业链打造,有效破解了地理环境、人才资源等发展短板,探索形成了县域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实践和成效


第一,建设生态立体农业产业带。泸定县根据县域内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的特征,树立“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特”的发展理念,以四川省“10+3”农业产业体系为导向,巩固大渡河流域产业示范带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大渡河流域百公里绿色产业带建设。近年共发展高产核桃7.7万亩、优质魔芋1.5万亩、特色水果6.2万亩、蔬菜4.5万亩,全县特色农林产业面积达23.6万亩,15类产品入选“圣洁甘孜”特色农产品专区,8类产品获准注册“四川扶贫”公益商标。


第二,创建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区。泸定县近年深化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红+绿”旅游资源开发为重点,成功创建泸定桥4A级景区和33A级景区,泸定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红军飞夺泸定桥纪念馆项目(一期)、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泸定桥示范项目(一期)建成投入使用,泸定桥景区被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成功举办“第十届红樱桃节”“首届秋果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8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杵坭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团结村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


第三,打造康养休闲旅游产业链。通过提质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旅游扶贫示范区,针对旅游厕所、旅游接待服务区(站、点)、旅游标识标牌、旅游停车场,以及住宿设施,如农家乐、星级乡村酒店、民宿等进行达标改造。同时依托特色自然资源创建旅游生态新品牌,建设大渡河流域康养旅游产业带,凭借“阳光、碧水、森林、温泉”等自然资源禀赋,规划发展 “旅游+农业”“旅游+康养”等产业新模式,促进各类产业深度融合,形成“1+2+3”产业格局,荣获“2020中国国家旅游年度臻选康养旅游目的地”称号。

 

机遇和挑战


第一,泸定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的重要意义,必须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为农业农村发展制定了方略、规划了蓝图、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性的政策举措,为解决新时期“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为此,泸定县出台了《关于推动农业提质增效促进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全力实施百公里产业带建设。泸定县地处北纬30度附近,长期以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泸定农业产业“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特”的独特格局,历来是甘孜州的蔬菜、水果生产供应基地,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藏香猪、肉牛、山羊、放养鸡等特色农产品有较大发展潜力。


第二,泸定生态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从县域农业生产体系看,泸定极端天气日渐增多,因灾制约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增加,这势必使连续高位增长的农业生产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势头的难度加大。同时,农作物复种指数较高,造成土地有机质下降,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严重。从县域生态农业经营体系看,县域内生态农产品销售批发市场建设滞后,也将影响农产品销售。加之生态农业职业经理人和市场营销人才匮乏、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田间灌溉管道和渠系明显不足,百公里产业带建设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百公里产业带建设进度。而在县域生态农业服务体系方面,由于基层农技人员政策落实不到位,使人心不稳,服务手段乏力。

 

经验与启示


第一,对口帮扶的政策是生态农业持续向好的有利条件。强化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奔康。要做好脱贫奔康百公里产业带建设,必须强化产业扶贫,以产业扶贫促进脱贫奔康。共实施脱贫项目1003个,累计减贫3042户、10503人,44个贫困村全面退出,贫困发生率从15.6%降至0,以脱贫攻坚群众认可度99.16的优异成绩,高标准、高质量退出国定贫困县,成为全州首个“摘帽”贫困县,荣获全省2017年“摘帽”工作先进县称号。成功创建12个省级、79个州级、101个县级“四好村”以及72个幸福美丽新村。


第二,建立健全体制机制是生态农业安全发展的驱动力。健全经营服务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经营服务体系的建设,是农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为解决该县农产品销售问题,该县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当前,泸定县新增家庭农场2个,累计家庭农场64个;新发展11个农民合作社,累计达到482个。泸定县创建州、省、国家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各2个、5个、1个;州级家庭农场、省级家庭农场各5个。2018年完成4个省级农民合作社、6个省级家庭农场创建申报工作。全县共组建供销合作社5个,益农社103个,健全了经营服务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


第三,加强品牌建设是扩大生态农业产品市场的关键点。加强品牌建设营销。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参加农博会、西博会等活动,以展推介、以展促销、以展招商,支持泸定农产品品牌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宣传推介。一是组织泸定桑吉卓玛青稞酒业、贡嘎雪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携带核桃油等15款特色农产品参加第二十二届四川新春购物节,销售额达到13万元。二是蒲泸携手组织泸定7家企业25款特色农产品惊艳亮相第五、六届成都农博会,宣传“红城绿谷、康养泸定”城市名片。仅第六届成都农博会泸定展区共接待专业观众12000余人次,专业采购商500余人次,现场销售金额突破20万元,意向签约金额200余万元,意向合作商20余家。同时,吸引了各大媒体采访报道,提升了泸定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和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拓宽了泸定企业家的视野,更为企业创造了与国内大型企业,甚至国外企业的合作机会。三是依托蒲江电商企业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建立泸定OTO体验店专区,并摆放了泸定桑吉卓玛青稞酒系列产品,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功能。


第四,增强农业科技支撑是提升生态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提升农业标准化水平。脱贫奔康百公里产业带建设,必须以农业科技服务为技术支撑。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技服务,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实施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转化应用。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进程,发挥“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县级运管中心作用,以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便捷的农技推广信息网络平台。借助“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云”解决农牧业生产相关难题304个,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2期。


第五,规范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是生态农业质量安全的保障。深入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能否上市的前提,为确保该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积极巩固提升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成果,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提高乡、村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实施“两减三基本”计划,推进农业种养循环,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强化绿色原料基地认证与保护,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防控面积已达3.5万亩。

 

对策与建议


第一,紧紧抓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农牧业产业调整为抓手,合理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种植业方面,主要以粮食作物为主调整为以特色经济为主,扩大特色水果、绿色蔬菜、有机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生猪养殖为主调整为以藏香猪、肉牛、山羊、放养鸡为主。同时,合理布局农牧业产业,大力实施脱贫奔康百公里产业带建设,提高农户收入,促进脱贫奔康。


第二,加快和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有关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新型经营主体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免费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提供生产用水,按照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提供生产生活用电。


第三,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完善县、乡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和岗位管理,及时科学配足县、乡农技人员,强化农技人员管理考核和知识培训,重点从“土专家”、致富能手中择优为每村选聘12名村级农技员,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技服务。同时,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领办创办经济实体;实施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转化应用,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个,每年培育50户以上农业科技示范户;加快农技推广信息化进程,发挥“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县级运管中心作用,构建便捷的农技推广信息网络平台;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举办农业实用技术专题培训不低于40期;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积极争取扩大农机购置补贴,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此外,要统筹各县直部门资源力量,建设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强耕地和田间灌溉设施建设和耕作保护,改善土壤,控制农业污染;加大救灾、产业带、产业区、产业链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川省委党校 蒋柯秋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