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1第九期

【调查研究】山区乡村振兴的挑战与对策——以H市为例

发布:2021/09/07 16:44  作者:林祯祥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1年9月刊  阅读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未来“三农”工作的主题主线。受自然地理、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的影响,我国广大乡村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山区农村底子薄、条件差,整体发展水平滞后,因此,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和难点在山区。大力推进山区乡村振兴,核心在于山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发挥“主心骨”作用,根本在于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关键要把广大农民群众组织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山区乡村建设。

 

H市乡村振兴实施情况


H市属于沿海地区,受自然地理条件影响,辖内的山区、平原、沿海的农村发展水平差距明显。该市眼于解决乡村发展不平衡问题,把主攻方向放在山区乡村,采取多项强力举措,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方面,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编制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个五年规划《H市实施乡村振兴总体规划(2018-2022年)》,明确了H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思想、各阶段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同时,在市级和县(区)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市和县(区)统筹协调。


另一方面,开展“百村示范”工程,从全市各县(区)确定了一百个示范村,并推荐作为全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的示范村。同时,提升设施农业标准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10余个农业产业园区,引领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文明村镇创建,推进乡村网格化治理,培育基层善治示范村(社区),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加快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山区乡村振兴应避免的误区和挑战   


——避免试点经验盲目推广的误区。一些地方为了尽快“ 扶持”出一批“经久耐看”、且“叫得响”的典型,为上级检查、外地考察、本地参观准备“样板”,过分依赖财政资金建设试点村,而忽略发展有经济效益的项目,使村庄缺少自我“造血能力”。这样的乡村振兴“试点”所取得的经验,既不可复制,更不可持续。因此,要避免试点经验盲目推广,在强调“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的试点示范村建设中,要避免形式主义、急功近利的现象。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从现实的情况来看,H市山区乡村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且经营主体分散、规模较小,生产的集约化、产业化程度依然偏低。农产品的质量保障、深度加工水平,以及农业基础装备、技术创新能力、品牌影响力,与现代农业标准相比仍有明显差距。


——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态势弱。目前,H市山区乡村多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主,除了个别村发展了乡村旅游外,大多数村庄“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不突出,没有形成新产业、新业态亮点。同时,村集体经济结构简单,一二三产融合程度低,产业同质化、同业化较为突出,产品附加值不高。


——新农民新技术发展活力差。H市绝大多数山区乡村的青壮年外出经商或务工,农村仅剩下老人小孩。同时,山区乡村中能掌握新型农业经营管理和技术的人才少之又少,并且对人才的吸引力差,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能力、有热情的带头人。

 

山区乡村振兴的对策建议


——加快发展特色乡村产业,做好项目支撑。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通过招商引资、引导企业投入农业开发领域,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做大做强市级服务乡村振兴平台,推动山区有机茶油、名优水果、优质水稻和特色花卉等农产品品牌升级。二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各类企业通过收购、兼并、参股和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农村市场建设和农产品、农资经营,培育一批大型涉农商贸企业集团。三是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改善山区农产品流通销售环境。四是推广“农业+旅游+文化”的融合发展模式,对于一些离城区较近、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或特色文化浓厚的山区村庄,实施农业与旅游、文化融合,打造有产业特色的“微田园综合体”,带动整个村庄产业发展。


——补齐山区乡村短板,突出宜居环境支撑。针对山区乡村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情况,要持续加强山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整治,合理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打造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同时,要加快实施农村公路通达通畅工程;继续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安全饮水、农网改造、通信设施工程建设;加强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乡镇卫生院、农村文体设施建设力度,从而为山区乡村振兴招项目、引人才营造良好环境。


——狠抓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一是广开渠道引人才,实施“科技特派员”等行动,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引导农业领域高层次人才与农民、农业企业“结对子”,通过项目合作、现场指导、定期讲座等方式,帮助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同时,以乡村乡情乡愁为纽带,依托同乡会、同学会、新联会等社会组织,定期召开返乡恳谈会,吸引企业家返乡创业、大学毕业生返乡支农支教支医等,鼓励本乡本土人才回报家乡,投身乡村振兴建设。二是精准施策育人才,一方面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乡村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技艺竞赛等活动,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本地农民技术水平和致富能力。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三农”工作干部队伍的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把农村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从县、乡党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农村任职、“驻村蹲点”和挂职村第一书记等。三是做实产业发展平台,对乡村人才创办的农业产业化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土地流转、项目补贴等方面予以支持,为乡村人才长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

 

全面推进山区乡村振兴的理论思考


——核心在于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实施乡村振兴的“主心骨”,要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坚决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目前,各地在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创新点不断涌现。综合来看,万变不离其宗,核心在于提高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切实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确保山区乡村振兴发展方向。


——根本在于把为人民服务落到实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全面推进山区乡村振兴,根本在于要落实好党的各项惠民政策,推进山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山区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最终实现沿海、平原、山区乡村协调发展、齐头并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山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好了,才有条件在更高水平上服务好群众,不断提高山区乡村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切实把为民服务落到实处,最终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在于宣传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农民群众是乡村振兴的主体,面对山区乡村农民外出较多,人口空心化、老龄化的问题,关键要把山区农村广大农民群众组织动员起来参与乡村振兴。要注重宣传好党的政策,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出群众的主人翁精神、主体地位。同时,要注重畅通农村群众的诉求渠道,及时处理好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要充分发挥山区乡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三治融合”治理体系,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大事一起干、成效大家判、事事有人管”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作者林祯祥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委党校(莆田市行政学院)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