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二期

成都经济区乐山定位及作用研究

发布:2017/02/04 21:36  作者:陈彬 吴俊杰 辜萍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2月刊  阅读量:

  成都经济区是四川省五大经济区中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是全省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引擎。乐山作为成都经济区重要成员,应发挥比较优势,与经济区各城市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在推动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中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实现次级突破。


乐山.JPG

乐山经济基础分析


  成都经济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金融、物流、商贸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乐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方面:乐山市已初步形成林竹、茶叶、畜牧、蔬菜、中药材五大主导产业。全市茶业综合发展水平居全省第一。2015年人均耕地面积1.15亩,农业总产值234.7亿元,粮食总产量109.2万吨。


  工业方面:乐山工业门类较为齐全,基本形成了以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制药为主的新兴产业板块,以及以盐磷化工、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为主的传统产业集群。


  全市现有工业企业53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14家,有14个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园区工业集中度达73%。2015年乐山市工业化率55.4%,在成都经济区8市中最高。


  服务业方面:乐山旅游经济总量在四川居成都之后第二位。全市现有国家A级以上景区24处,其中5A级景区2处、4A级景区4处。


  2015年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920.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9.2亿元,分别增长16.9%和29.4%。


  乐山确立了建设四川金融次中心的目标,现有金融机构115家,其中银行业机构32家,2015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27.6亿元,贷款余额1238.3亿元。


乐山发展潜力分析


  在国家和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成都平原地区是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其中,所辖的市中区、五通桥区、沙湾区、峨眉山市、犍为县、夹江县属于重点开发地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集聚人口和经济的条件较好,可重点进行工业化城镇化开发。2015年乐山工业化率55.4%,城镇化率47.3%,总体处于工业化、城镇化中期,发展的空间和潜力较大。


  根据前述分析,乐山在成都经济区可以定位为:区域南中心、旅游增长极、产业新基地、水运枢纽港。


  区域南中心:建设成都平原南部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成为新能源、新材料、建材产业基地,区域性贸易、服务中心和港口城市,宜居山水园林城市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旅游增长极:文旅资源是乐山最核心的竞争优势,也是乐山转型发展、加快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充分发挥资源环境优势,合力打造成绵乐高铁旅游带,大成都、大峨眉旅游圈,建成国家级旅游业改革创新先行区,使乐山和成都成为经济区旅游发展带动经济的双极核、双引擎。


  产业新基地:依托乐山产业基础条件,协同成德绵开展系统性、整体性改革创新,促进高端成长型产业和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成为成都经济区重要的产业基地。


  水运枢纽港:通过岷江航电综合开发和港口建设,乐山港将成为四川重要的枢纽港,是成都经济区水路出川、大件运输的唯一通道。


抢抓成都经济区发展机遇 


  成都平原经济区发展正面临一系列重大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经济区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布局四川,成德绵地区成为创新改革的先行区,为经济区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动能……在此背景下,乐山应发挥比较优势,与经济区各城市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在经济区一体化发展中加快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实现次级突破。


  打造旅游黄金区。旅游是乐山的城市符号,世界级和国家级旅游资源密度达每万平方公里25个,是全省平均值的3.6倍,是“全国旅游竞争力百强城市”之一。


  在城市转型发展中,乐山应始终把旅游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来培育,围绕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定位,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大峨眉文化旅游联盟” 依托四川旅游集散中心——成都市,涵盖乐山、眉山、雅安、甘孜、凉山、宜宾、自贡7个市州,形成“7+1”格局,成为继九黄旅游环线之后四川旅游的“第二极”。


  乐山是大成都国际旅游区和大峨眉旅游区的核心之一,将领衔全川旅游新一极的发展。要继续强化旅游主导,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和“中国国际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抓好扩容提质、景城一体、全域旅游“三篇文章”。


  按照“旅游业+”发展思路,推进旅游与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旅游经济新体系,把乐山打造成为全省旅游发展“多点多极支撑”体系的重要增长极,四川旅游“首选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长江经济带建设为乐山带来了重大产业布局调整机遇,在经济区内产业分工协作、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都大有可为。


  优化产业布局,构建以“一总部三基地”为主的工业布局,把乐山国家级高新区建设成为总部经济聚集区,打造产城人景有机融合的现代新城;把五通桥基地建设成为“循环经济示范区”,犍为基地建设成为“临港产业示范区”,夹江基地建设成为“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


  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农业科技园区、硅材料产业化基地、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国字号”平台作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运用。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清洁能源、新材料、现代装备制造和生物制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大力改造提升冶金建材、盐磷化工等传统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发展高端产品。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金融、养老健康服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推进四川金融次中心建设,把乐山从以传统工业为主的城市调整为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城市。


  加快建设枢纽港。乐山处在南丝绸之路、长江经济带交汇点,横跨成渝经济区成绵乐发展带和沿长江发展带。按照“以航为主,航电结合”的开发思路,加快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有效弥补成都经济区的水运“短板”,使长江“黄金水道”向四川经济腹地延伸160多公里,真正形成与长江干线航道有机衔接、互联互通的支线网络,成为成都经济区最便捷、最低成本的水上大通道和德阳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的运输大动脉。


  同时,着力强化乐山港集散运输服务功能,大力发展铁水转运、公水联运、江海联运等联运联营模式,推动多种运输方式“无缝化衔接”“零距离转运”,构建安全便捷、绿色低碳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打造绿色宜居城市。乐山作为成绵乐发展带上的区域中心城市,在基础设施、交通规划、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化与相关城市的分工和协作,优化提升作为次中心城市的功能。按照旅游城市的要求,把城市作为景区来建设,充分利用中心城区“半城山水半城绿”的天然优势,打造“三江六岸”亲水空间,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疏导老城区功能,推进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重构,加大文化古迹的保护,同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苏稽、冠英等城市新区,大力发展城市经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积极引导人口向区域中心城市集聚。


  着力提升中小城市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建设服务城乡、和谐宜居的节点城市。按照完善功能、集约高效、突出特色的要求,重点培育交通区位优、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特色小城镇,发展成为集聚人口、连接城乡、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


  协同加强生态建设。乐山自然生态环境好,通过加强与各市合作,共同抓好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强化市域空间管控,划定全市各区域生产、生活、生态主要功能,实施负面清单制度。


  禁止在岷江沿线新建石油化工、煤化工等新增水污染物排放的项目,对不符合要求占用的岸线、河段、土地和布局的产业,必须无条件退出。


  加强世界遗产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典型生态系统建设。


  加强沿江城市供水水源地保护,划定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严格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工程方案审查制度。利用沿江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开辟休闲绿带,研究建立岸线资源占用补偿和有偿使用制度。大力实施岷江-大渡河、沱江、涪江等流域COD、氨氮、总磷减排等区域环境联防联控重大工程。


  深化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共建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确保区域生态安全。


(作者:陈彬 吴俊杰 辜萍 单位:四川省乐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