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7第二期

瞿懿:最美农信人,在平凡中闪光

发布:2017/04/19 14:32  作者:龚丽妮 陈天航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7年2月  阅读量:

最美农信人,在平凡中闪光

记石棉县田湾信用社主任瞿懿


  他没有动人心弦的豪言壮举,也没有惊天动地的英雄事迹,但却有着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默默奉献的精神。


  2004年7月,当23岁的他满怀激情与憧憬,脱下绿军装,从部队回到地方,成为石棉县农信社一名员工那一刻起,他就凭着军人那颗赤诚的心,十几年如一日,扎根基层,先后转战新民、安顺、田湾三个信用社。


  从一名普通的员工到信用社主任岗位,他始终坚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扎实细致的工作作风,以共产党员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吃苦耐劳,勤奋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和汗水诠释着一名山区信合人无怨无悔的追求,连续多年被评为石棉县联社先进个人。


  他,就是石棉县田湾信用社主任瞿懿。



临危受命不惧难 坚定信心谋发展


  如果说热情是奉献的源泉的话,那么他愿意将毕生的热情奉献给他的信合事业;如果说敬业就是奉献的全部内容,那么他愿意用百倍的勤奋回馈给农村信用社。


  瞿懿热爱信用社、更热爱信用社工作。说起来他家也算得上是信合之家,父亲是刚刚才退休两个月,将一生都奉献给了农信事业的信用社老员工,妻子也是奋斗在信用社的一线员工。在老父亲的影响下,他一心为农信事业奋斗,默默无闻地挥洒着青春。为了信用社的发展,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他都一如既往,要求自己勤奋爱岗,兢兢业业,用真心、真情、真诚去做好每一件事。


  2014年12月,瞿懿服从组织安排,调任田湾信用社主任。田湾乡前临大山,后临田湾河大岗山库区,是全县最为偏远的一个社。这里不但条件艰苦,交通极为不便;而且由于地理环境差,经济状况较为落后,致使信用社业务发展“三难”:存款难、贷款难、不良贷款清收难,员工畏难情绪严重。


  初来乍到,面临这种困难局面,给他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是他想:既然联社党委让我到这里来,就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工作能力的考验,作为信用社的主任,我首先要顶住,决不能让难题吓住。他暗下决心:我一定要向联社党委交出一张合格的答卷!


  一个人有信心还不行,关键还要让员工形成共识,调动全员的积极性。为此,他多次召开职工座谈会,一起谈心、交流,引导员工不畏艰,不怕难,多出主意,多想办法,逐渐在干部职工中统一思想,树立了发展信心,为做好各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有了职工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支持,在联社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决心带着职工干,做给职工看,时刻把信用社的发展,职工的利益放在首位。


开动脑筋重实干 多措并举抓业务


  “干工作没有捷径可走,如果硬要找捷径的话,唯有苦干加实干”。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在工作中,他始终做到:一是要会干,开动脑筋想办法;二是要实干,脚踏实地做事情。


  存款是立社之本。为打开存款业务发展的新局面,他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一方面强化目标管理,逐一将任务分解到人,实行全员吸储、按月考核、奖勤罚懒,坚决杜绝“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现象。另一方面,他大力开展“优质服务强信誉”活动,倡导微笑服务、站立服务,提倡用真情打动客户,通过柜台服务、资料发放、客户接待、疑难解答等方式,加大宣传信用社“立足农村、服务三农”的服务宗旨,加强蜀信IC卡短信服务、手机银行、POS机具等新兴业务品种的宣传推介,提高了广大客户的认知度、认可度。


  同时,他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信贷支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畅通与农户、个体工商户之间信息沟通渠道,赢得实力客户信任,增强吸储力度,实现以大客户带动存款稳步增长。


  贷款是效益之源。“农户的兴旺就是我们的兴旺,农户的发展就是我们的发展。”如何把有限的资金用好用活,用在助农增收致富的关键点上,是他天天思考的问题。


  在“农信进万家”活动中,他亲自带队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家中,主动与农民拉家常,详细了生产经营、信用、资金需求等情况,不仅为农户提供贷款支持,还主动为农户提供科技、市场信息,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


  跃进村三组是田湾乡最远的一个组,与泸定县接壤。不仅道路情况较差,开车上去要2个小时左右;而且由于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为改变村民贫穷的面貌,他多次前往贫困户苟科华、苟先珍、苟科龙等家中,给他们宣传扶贫信贷政策,开展对口扶持。


  苟先珍丧偶,家庭特别困难,厨房都是简易厨房。在了解到她的贫困状况后,瞿懿急她之所急,主动上门发放扶贫贷款,帮助她新建了厨房,改善了生活条件;苟科华患有肺炎,身体状况较差,家庭特别困难,瞿懿主动出点子、想办法,动员他勤劳致富。同时,还积极协调,发放贷款1.5万帮助他发展羊养殖,让他看到了致富的希望。


  几年来,在他的辛勤努力下,田湾信用社还先后贷款35万支持农户潘龙娇在草科乡新建了当地最大的宾馆,贷款50万元支持农户张福锦在草科乡和平村新建了温泉山庄,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贷款600余万元,支持跃进村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开展起牦牛养殖和核桃种植,带动了当地100余户农户走上致富增收的路子。


  不良化解是重点。清收不良贷款,特别是清收历史遗留不良贷款是信用社工作的重中之重,难上之难。他坚持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摸清底子,组织客户经理下乡,深入农户、个体工商户走访调查,逐笔落实已发放贷款的真实性,对即将到期的贷款发放贷款到期通知书,对已形成不良的贷款找到责任人,真正将辖内的贷款工作澄清理顺,落到实处。另一方面,他严把出口关、控紧源头,贷款发放实行审贷分离和逐级审批制度,贷款责任人对贷款的收回负有终身责任,严格期限管理,要求到期收回,否则追究贷款责任人的责任,从而有效地防止了新增贷款产生沉淀,确保新增信贷资金安全。


  他还多措并举,及时制定清收方案,早安排,早部署,将清收任务、清收对象落实到月份、相关责任人,改变月初不催收、月末搞突击的不良习惯,并坚持率先垂范,自我负重加压,与信贷员一起攻大户,攻难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紧紧抓住各种有利时机进行清收。


  “持之以恒、坚忍不拔”是他的座右铭。他常说,清收不良贷款没有好办法,只有蚂蚁啃骨头的笨办法。只要盯住贷户,一竿子插到底,就能收回贷款,就能降低不良占比。


  田湾村村民陈某原在信用社贷款5万元做生意,由于经营不善,造成亏本,妻子跟他离婚而去,陈某也从此外出谋生杳无音讯。在多次催收见不着陈某的情况下,瞿懿转变思路,找到陈某的姐姐晓之以理,反复宣传信用社的信贷政策,陈说利害关系,希望她联系上陈某。一次不行、两次、三次……连续十多天,陈某的姐姐终于被他的诚心打动,联系上了陈某,还在自家条件也不宽裕的情况下,主动承担了陈某的偿还债务,并且每个月都做到了按时还贷。


  “跟踪收贷法”是他多年来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对那些“难缠户”“钉子户”,他决不放手,不论贷户在哪里,他都要跟在哪里,直至贷款全部收清。


  正是以这种蚂蚁啃骨头的精神,2014年,他创造了在短短15天的时间里,带领员工大力清收化解不良贷款250余万元的优异业绩。


  有付岀就有收获。截至2016年9月末,田湾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13015万元,较2014年净增4100万元。其中卡存款余额2346万元,较2014年净增120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183万元,较2014年净增470万元。


  2014年12月以来新发放农户贷款3000余万元,存款净增4000余万元,各类电子银行业务实现成倍增长,不良贷款实现“双降”,资产质量不断提高。


  短短两年,他以身作则的实干精神、积极创新的工作方式一举扭转了田湾信用社多年来经营指标完成相对落后、员工士气比较低落、服务三农效果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实现了自身经营效益和支农效果的“双赢”。从多年倒数排名的社,一举跻身全县先进,各项考核指标打分均排名联社前茅。


     

敬业爱岗做模范 无怨无悔多奉献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瞿懿作为基层信用社的主任,责任大,任务重,事事都要想在先,做在前。


  在学习上,他率先垂范做表率。把提高自身素质作为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的基础。坚持学习党报党刊,认真研读上级关于农村信用社改革的精神,在工作执行中做到了不走样、无偏差。借鉴各地金融部门好的经营思路和经营理念,勤学善思,使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在工作上,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与同事真诚相待,和睦相处,努力搞好同事间的团结,营造人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能够得到发挥的工作氛围。他处处把争做员工的模范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以身作则,吃苦在前。


  2015年夏天,跃进村农户李元英因左腿受伤骨折急需用钱上医院救治,但他本人又不能亲自到信用社办理相关手续,一家人急得团团转,不知道该怎么办。在得知消息后,瞿懿第一个念头就想到要尽快把钱送到病人手中。他二话没说,立即跳上摩托,冒着当晚洪水和泥石流暴发的危险,往返120多公里崎岖的山路,连夜上门办理挂失手续,及时把钱送到了李元英手中。当李元英伸手接过还满是体温的一沓钱时,眼里瞬间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在工作中,瞿懿始终把为当地老百姓办实事,让农民得实惠作为自己履行社会责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准绳。在遇到农民群众有困难时,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帮上一把。草科乡村民约甲子因女儿患病,生活贫困,他不但带头捐款500元,而且主动找上门去,积极岀谋划策,鼓励约甲子开展牦牛养殖,还帮他办理好了农户小贷手续,使约甲子一家不但看到了生活的希望,而且也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他工作上付出得多,自然对家庭付出就少,特别在他的妻子身上,瞿懿免不了有些愧疚感。


  2011年,妻子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并做了干细胞移植手术。巨额的医疗费用在当时已让他的家庭困难重重,面对如此重大变故,他既要担负起家庭的重担,还要一如既往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妻子患病期间的几年里,为了不耽搁自己的工作,他经常加班加点,深夜还奔波在乡间崎岖的山路上,没有好好地陪一下妻子。虽然如此,但是他从不后悔,因为他认准了一个道理:干工作就应该发扬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既然选择了农信事业,就要在岗一天,爱岗一天,从业一天,敬业一天!


  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不求轰轰烈烈,但求扎扎实实;不求创造经验,但求卓有实效;不求人人如意,但求无愧于心;不求个人名利,只求员工利益,在平凡中彰显本色,不断闪光的山区信合人。


(龚丽妮 本刊记者 陈天航)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