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近年来,四川大力推进康养产业强省建设,康养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康养产业的兴起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康养产业具有与县域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密切相关的特点。
四川省攀枝花仁和区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
四川康养产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根据笔者的调研,四川康养产业发展主要体现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特点:
产业形态多样化,重点领域突出。四川康养产业种类丰富,形态多样,仅从地理环境和基础资源看,就有森林、阳光、湿地、田园、避暑、新鲜空气、中医药、膳食、文化、旅游、体育、温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康养类型。这除了其借以发展的资源环境禀赋差异外,还因其具有覆盖面广、融合性强的特点,“康养+”成为发展的主要路径。康养产业在借助其他产业基础不断发展、拓展领域的同时,又创新了相关产业的业态,为其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取得了共赢的效果。如与服务业融合,形成以养老、养生和健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康养服务业;与农业融合,形成以提供健康农产品、农业农村休闲观光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康养农业;与制造业融合,提供了各种满足康养需要的工业品生活消费品;与体育结合,形成体育康养休闲产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康养与旅游融合最为紧密。四川积极推进“旅游+养老”“康复+旅游”,医疗卫生、养老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中国西部国际康养旅游目的地。
虽形态多样,但并非齐头并进,而是重点领域突出,已经形成了生态康养和中医药康养等重点领域。
四川康养产业快速发展,形态多样,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具备。近些年来,国际国内康养产业得到高度重视。早在2013年,国务院就出台了《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发展康养产业。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的健康养老意识增强,对康养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爆发式增长。四川拥有丰富多样有利于康养产业发展的自然地理资源和环境,除了不沿海,其他各种地理环境几乎都有,各种自然资源具备。在发展康养产业上,各级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找到了共同的兴奋点。
依托生态资源等优势,构建三个康养产业集聚区。四川提出加快建设全国森林康养目的地和生态康养产业强省,2022年生态康养年产值实现1000亿元的目标。已经形成三个重点区域,即以安宁河谷为主体的攀西阳光康养产业集聚区;以大巴山脉为主体的秦巴生态森林康养产业集聚区;以藏羌地区为主体的川西民族特色康养产业集聚区。
近年来,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迅猛,有学者研究,这源于政策推力、市场吸引力和产业融合力的驱动。在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方面,四川走在全国的前面。四川拥有丰富的发展森林康养产业资源,森林面积达到184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8.03%,高出全国平均14个百分点,森林类型多样,拥有123个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8个。2016年5月,出台了全国首个省级森林康养发展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四川基本建成国内外闻名的森林康养目的地和全国森林康养产业大省。在产业布局上,已形成环成都平原、秦巴山区、攀西地区、乌蒙山区森林康养集聚区。2017年林业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人数突破3.6亿人次,洪雅县荣获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颁布的“森林康养示范县”称号。峨嵋、青城、唐家河、米仓山、天曌山、鸡冠山、等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正在大力推进。
四川省北川县桂溪镇药王谷已打造成为国家AAAA级景区
四川拥有独特的发展阳光康养产业资源。攀西地区日照时间一年超过11个月,平均年日照多达2700小时,年平均气温20.3℃,即使冬天也温暖如春;森林覆盖率极高,达到了百分之六十,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攀枝花定位为建设全国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着力打造阳光康养旅游城,创建“(中国)阳光康养产业试验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一到冬天就前来避寒,2017年外地来过冬的“候鸟老人”达15万人次。毗邻攀枝花的凉山州也依托独特的生态环境着力打造“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
甘孜、阿坝地区拥有清洁的水、草原、森林和阳光,这些都是发展康养产业的最佳资源。当地群众说,他们那里的牦牛吃的都是冬虫夏草,喝的是矿泉水。像康定、泸定、汶川、茂县、九寨沟这些地方,海拔也不高,还有独特的藏羌风情,很适合康养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依托医卫资源优势,着力打造医养结合“一核两带”。医疗和康养结合是发展康养产业的重要途径,康养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医疗卫生资源保障。根据医学院校和医院的区域分布特点,四川提出重点打造“一核两带”医养结合区域的发展思路。以成都为核心,包括德阳、绵阳、眉山、雅安和资阳等成都平原地区,发挥医养结合高端优质资源集聚的优势,形成带动、辐射全省医养结合创新发展核心区。以成南广高速公路为界,以南、北两大医学中心为支撑,推动形成四川盆地南、北两大医养结合发展带。北带以川北医学院为中心,包括南充、遂宁、广元、达州、广安、巴中等地;南带以西南医科大学为中心,包括泸州、乐山、内江、自贡、宜宾等地。不仅“一核两带”,其他区域康养产业的发展也必须依托医疗资源。例如,阳光康养产业在攀枝花得以快速发展,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拥有三甲医院5家、三乙医院1家,比较完善的医疗服务体系也为其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攀枝花是全国首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
依托中医药优势,大力发展中医药康养产业。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拥有药材资源5000余种,大宗药材品种数量居全国之首。拥有中医医疗机构5243所,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医科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著名医疗教学服务机构,中医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完善。已初步建成成都高新区及彭州、资阳、眉山、泸州等地各具特色的医药产业园,形成较为坚实的医药制造产业基础。
四川分别于2015、2016年成立了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医药产业发展推进小组,专门制定《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快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围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到2020年实现收入1000亿元,年均增长14%的发展目标,从政策、监管、资金、要素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扶持产业发展的重大举措。积极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旅游等融合发展,支持有条件的中医医疗机构开展中医医养服务,积极发展中医药特色养老机构,发展中医传统运动健身休闲产业。鼓励社会资本建设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康养机构,建设以中医药康养服务为特色的产业服务发展示范片、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基地),开展彭祖长寿、禅道养生等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坚持养老与养生相结合,将中医药“治未病”理念、中医药养生保健、中医药康复医疗融入健康养老全过程。在四川,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
加强康养基地建设,探索制定地方标准。发展康养产业需要一定的载体平台,四川十分重视相关基地建设,提出到2022年全省达到生态康养基地250个、森林自然教育基地100个的发展目标。依托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林场、林区等,建立类型丰富多样的生态康养场所。截至目前四川已评定森林康养基地220余处,省级森林自然教育基地70处,其中玉屏山、瓦屋山、米仓山、七曲山、药王谷、白马王朗等28处被列入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单位。
四川积极推进康养小镇建设,依托当地的阳光、森林、草地、河流湖泊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气候条件以及旅游名胜等优势形成特色。政府支持和企业大力开发,众多康养小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功能逐渐配套,融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为一体,对于康养消费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康养产业基地、园区以及小镇建设中,四川强调科学规划,循序推进,重视特色突出、体系完整、协作紧密、功能多元、集现代农林医养休闲等要素为一体。为了加强康养基地标准化建设,规范服务和运营管理,已经出台了《四川省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资源条件》(DBS1/T2262-2016)、《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基础设施》(DB51/T 2261-2016)和《森林康养基地建设·康养林评价》(DB51/T 2411-2017)三个地方标准。发布了全国首个“森林康养指数”,包括森林康养基地的温度、湿度、高度、人气度、舒适度、通畅度等6项康养指数;制定了《森林康养基地评定办法(试行)》,规定了基地的评定标准以及申报、推荐、评定程序和相应的监测措施。经评定公布的森林康养基地,优先享受国家和省贷款贴息、造林补贴、良种补贴、森林保险、农业综合开发等有关扶持政策。
一些康养产业发展比较快的市也积极尝试制定相关规范标准,如攀枝花市发布了《康养产业基础术语》《候鸟型养老服务规范》《运动康复行动指南》等13项康养产业地方标准。
建立医养结合机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因康养与养老密切相关,四川大力推动建立医养结合机制,把加快发展医养结合产业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为此,专门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发展规划(2018—2025年)》等文件。鼓励举办医养结合机构,统筹医疗与养老服务深度融合。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鼓励其与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多种形式的医疗养老联合体;支持医疗机构通过多种形式提供健康养老服务,推进老年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老年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建设;鼓励执业医师到养老机构设置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促进医疗资源向养老机构下沉。攀枝花、德阳、广元、雅安4个国家级和自贡、乐山、遂宁、内江、南充5个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开展试点探索。支持攀西、川南等地区发展“候鸟式”“度假式”等医养融合服务。2015—2018年,省财政专项资金补助医养结合类项目78个,共计投入2.26亿元,大力支持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建成一批医养结合产业集聚区,形成多元的养老办医、医疗办养、养护结合服务模式,基本打破了“养老不医护”“治病不养老”的现状。截至2018年底,全省共有医养结合服务机构1102家,255家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2537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协作机制。
政府积极引导,扶持康养产业发展。2015年以来,四川相继发布了《养老与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关于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大力发展生态康养产业实施方案(2018—2022)》等20余个与康养产业直接相关的文件。各市州以及县区市也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相应的文件,如眉山市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产业的意见》,洪雅县制定了《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广元市苍溪县制定了《林业和园林局森林康养工作实施方案》,利州区编制了《天曌山森林康养规划》等。政府通过规范引导、政策扶持和创造环境促进康养产业发展。相关政策措施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四川省攀枝花村民采摘芒果
一是用地优惠政策。加大生态康养用地支持,将医养结合用地纳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各地在衔接好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上,按照有关法规,扩大用地供给,有效落实生态康养重点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在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以及国家和省关于公益林管理的相关规定的前提下,对投资建设公益林成片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的,可利用不超过3%、最多不超过50亩的土地,开展森林康养,依法支持用于生态康养涉及的必要道路、康养步道、停车场、康养健康指导中心、接待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对林业设施用地实行与农业设施一样的政策。优先保障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需求,合理控制地价,降低建设成本。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利用和改造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兴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可以依法用于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二是融资信贷支持。综合运用多种金融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源向医养结合领域倾斜,开发助推养老、康复、医疗、护理等服务有机结合的老年护理保险产品。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健康产业投入,发展健康消费信贷,积极探索以养老机构有偿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明晰的房产等固定资产为抵押,提供信贷支持,满足养老服务机构多样化融资需求。鼓励社会资本采取建立基金、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用于建设养老设施、购置设备和收购改造社会闲置资源等,单独设立或与金融机构合作设立融资担保公司,为养老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各种形式的贷款担保服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养老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股票上市、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三是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康养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调整存量、优化结构,整合和统筹使用相关财政资金,积极支持生态康养示范基地、示范区、示范小镇、生态康养品牌创建等重点项目建设以及生态康养服务。加大养老服务业财政性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对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给予支持。对养老服务业给予税费优惠,适当提高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补助标准。创新融资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生态康养产业的投入力度。积极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发展生态康养产业。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各类经营主体平等参与。此外,还有人才培养和就业、鼓励公益慈善组织参与养老服务等支持政策。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使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融资难、用地难、运营难等瓶颈问题逐步得到解决。
重视康养理念培育,推进社会参与。四川在康养产业方面办有“四会”“三节”,即“中国·四川森林康养夏季年会”“中国·四川森林康养冬季年会”“中国·四川森林自然教育大会”“四川生态旅游博览会”和“中国·四川大熊猫国际生态旅游节”“四川红叶生态旅游节”“四川养生旅游节”。此外,还创设了“国际生态康养天府论坛”“中国康养产业论坛”和“中国西部康养产业发展”论坛。举办生态康养产品创意、生态康养形象大使、最佳生态康养师、最佳生态康养基地及最美森林康养人家等赛事。确定每年5月为“森林康养月”,5月5日为“生态康养日”,重视互联网与康养产业发展的融合创新。通过这些活动,宣传普及康养理念与健康生活方式,增强公众康养意识。
在制定医疗卫生和养老等相关规划时,给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预留空间。通过政策鼓励等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康养产业,支持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兴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健康管理中心等医养结合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以科学健身为核心的体医结合健康管理机构。 积极推进生态养生示范村、乡(镇)、县建设,培育和引导种养大户、家庭农场(林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生态康养,积极发展森林康养人家,使康养产业与农民脱贫致富结合。目前开展森林康养的农户近3万户,已评定省级森林康养人家400余个。社会力量投入康养产业超1000亿元。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驱动的健康养老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现代农业园区—四川省中江县万亩丹参基地
县域发展康养产业要重点关注“三化一园”
发展康养产业离不开好山好水、清新的空气、温暖的阳光等,生态环境是最重要的资源,而这些主要都集中在县域。因此,县域发展康养产业要重点关注老龄化、城市化、优质化及农业公园“三化一园”。
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我们整个国家面临的挑战,但相比其他省市区四川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2000—2018年,四川全省60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年均增速0.63%,高出全国0.23个百分点。截至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2万人,占21.13%,65岁及以上人口1181.9万人,占14.17%, 分别比全国高3.25和2.23个百分点。四川老龄人口数量大、占比高,老龄化水平高于全国,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长期以来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一直比全国每年低2个千分点以上。二是大量青壮年出省务工。三是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2015年以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高于全国。2018年全省人均期望寿命77.1岁,其中男性74.34岁,女性80.34岁。四是得天独厚的宜居宜业环境,吸引了大量省外老龄人口入川定居。
中老年人对健康问题更加重视,加之退休后也有更多的闲暇时间。从消费者群体构成,特别是各地康养小镇外来人口看,康养产业主要面向中老年。攀枝花更是响亮地打出了“孝敬爸妈,请到攀枝花”的宣传口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促生康养产业的最初动因就是养老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康养产业几乎等同于养老产业,许多康养产品就是直接为老年人量身打造的。50后刚步入老龄人群,60后将紧随其后,这两个年龄段人群非常庞大,加之我国养老观念、模式正由传统的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老龄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因此,发展康养产业一定要密切关注老龄化,认真分析老年人群康养需求,提供针对老年人群需要的康养产品和服务。
需要注意的是,不论康养产业与养老服务关系多么密切,绝不能把二者完全等同,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能消费康养产品的低收入老年人群,政府应加强基本养老保障,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
城市化。我国城市化快速推进,这对县域经济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县域经济发展需要认清并顺应城市化大势,势必人强。
总体上看,城市化使我国人口出现大规模的集聚和流失。人口持续不断地向一二线城市和一些具有区位等优势的大中城市集聚。例如深圳连续多年年增加数十万人,2018年增加49.8万人;广州从2015年到2018年,人口增量分别为42.06万人、54.24万人、45.49万人、40.6万人。而且,城市人口争夺还在加剧,大城市落户限制全面取消,超大城市也在引进人才的名义下纷纷放宽落户政策。西安自2017年3月份实施“户籍新政”以来,新落户人口已超过100万。特大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和力度还将持续增强,如《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提出至2035年市域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较2018年的1633万人增加667万人。天府新区建设快速推进,东进战略实施力度加大,未来5年,成都还要增加8条地铁线路,天府国际机场将于2021年上半年建成投运。可以预料,将有更多的人口向成都集聚。在进入大城市的人口中,主要是年轻人和各类人才,如深圳2018年净增人口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28.5万人。
流入大城市的人口主要来源于县域,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县域人口流出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西充县2018年全年迁入1500人,迁出7796人,迁出人口是迁入人口的5倍。在人口总体上流出的同时,当地的城镇化率却在提升,2018年南充市城镇化率48.14%,较上年增1.64个百分点,各县市区的城镇化率也有所提升。这一现象说明,在县域人口总体外流的同时,当地农村人口也在向县城等城镇集中。
伴随城市化进程县域的人口不断被大城市吸走,随之流失的是人才、资金和市场,这是县域经济发展必须正视的问题。但从县域发展康养产业看,城市化也为其准备了广大的消费人群。由于大城市越来越大,交通拥挤、噪音、雾霾等各种城市病也在加剧,人们更加向往湖光山色、田园风光,特别是很多退休后的老年人,更是希望找个好山好水清净的地方住下来。因此,县域发展康养产业要瞄准城市,特别是域外城市消费人群,研究他们的需求,提供满足他们需要的康养产品和服务。同时,还要主动引入城市资本、人才和技术。
四川省三台县龙树镇第三届大地艺术节盛景
优质化。现在,各地都很重视康养产业发展,要想增强竞争力,突出特色无疑很重要。但是,很多情况下面对同样的消费人群和相似的资源,要完全“人无我有”是很困难的。因此,根本上还是要靠质量取胜,即使所谓“特色”,如果没有内在的质量做支撑,最终也会被消费者所抛弃。如何提升康养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是始终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可以说对县域发展康养产业生死攸关。以有机农产品为例,随着人们健康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收入的增加,市场需求不是问题,只要是真正的有机粮食、有机果蔬,多花点钱很多人都愿意。生产有机农产品,关键是要严格标准,规范生产,确保品质,实实在在把质量做上去。在生产出真正的有机农产品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做好品牌培育和市场监管。现在影响有机农产品生产的主要问题,甚至可以说瓶颈,是市场信用体系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消费者真假难辨。因此,市场监管要跟上,政府要建立严格的市场监管机制。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等,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和保障体系,使消费者容易辨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完善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体系,使弄虚作假者无生存空间,使真正的有机农产品优质优价。在有机农产品生产方面,西充县已经摸索出了一些经验,十万亩有机粮油基地建设初步取得成功。
农业公园。2019年8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再次提出:“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培育一批美丽休闲乡村,推出一批休闲农业示范县和乡村旅游重点村。”县域发展康养产业,以建设农业公园的理念发展现代休闲观光康养农业是一个重要的抓手。农业公园是把农业生产场所、地方特色的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的一种现代休闲农业经营方式。在农业发展中引入田园康养的内容,农作物选择、农事活动组织以及农活安排等,突破传统的耕作等方式,根据当地的区位以及自然环境等条件重新布局组织,使休闲养生度假与当地的田园、乡村和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既要考虑旅游观光的需求,更要着眼于休闲养生的需求。观光主要靠景点新奇,吸引人,而休闲养生则主要靠环境服务。发展休闲农业,主要不是让人到此一游,而是要设法使人留下来。各地农村都有大量的空置房屋,有些还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院子,可以用来发展民宿。在规划农业项目中要兼顾休闲养生度假需求,既要有“动”的农耕体验项目等,也要有“静”的居住等空间和环境,在发展农业生产中休闲养生,在休闲养生中促进农业农村发展。
抓住康养产业兴起机遇,立足当地实际,彰显生态田园优势,县域经济将拓展出一条高质量绿色发展新路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院长 侯水平
上一篇:【谈发展】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