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金融机构应以目标方向为引领, 以普惠金融为战略, 以金融科技为支撑,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 通过配套差别化政策措施, 有效缓解民营经济在融资难、融资慢等方面的痛点。
调整优化信贷政策
金融机构在研究制定信贷政策过程中,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积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民营经济信贷资源的配置,在民企客户授信安排上, 应打破各种界限,真正从贴近客户、了解客户上下功夫,对不同的民营企业实施不同的支持措施,对杠杆率低、效益好、质量优良的民营企业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对杠杆率比较高但发展前景好、管理规范的要创新服务,让那些“主业清晰、经营稳定、财务结构合理”的民营企业都能获得信贷支持,实施差别化政策, 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题。
做实民营企业调查评估
对民营企业的资质、信誉以及经营能力和发展前景等各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深入了解民营企业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够为相应的金融服务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最大限度地获得收益,降低服务风险。在调查评估过程中,需要做好各方面的基础工作,一方面深入研究和民营企业相关的金融服务产品有哪些,了解民营企业对金融服务产品的具体需求,做好市场调研,全面收集各方面的资料,掌握行业的发展动向,并运用相应的理论和技术对统计调研资料进行综合评估, 计算行业的发展风险等情况;另一方面确定服务的具体领域和提供的具体服务。既要加强政策的研究,也要对国家行业相关的发展政策等进行分析,同时还要与政府有关部门以及行业监管部门等进行沟通,全面了解民营企业的各种情况,为精准服务等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完善配套机制建设
全面启动普惠金融发展战略, 构建全方位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增配普惠金融战略专项信贷规模。加强与政府部门对接,强化与经信委等部门以及各类协会等组织机构合作,主动获取优质民营企业信息,主动营销拓展;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引入财政专项资金,探索民营企业共管、风险共担机制。积极配置财务资源,从规模、客户、渠道、营销等方面组合安排专项费用,综合平衡客户、规模和风险等指标,引导业务高质量发展。完善考核机制,设置专项指标,提高考核权重,将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挂钩,同时,要完善容错机制。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
近几年来,伴随着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金融的发展,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对于已经通过验证的技术和模式,商业银行可以积极主动运用金融科技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最新成果,加大金融产品科技、市场科技的研发资金投入,创新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同时, 也要增加在合规科技和风险控制科技方面的投入,明确客户来源就是细分市场的小客户,避免大数据在运用中所产生的具体目标缺失问题。
开辟绿色通道
对于重点优质民营企业以及民营企业临时、紧急的信贷或理财业务等非信贷需求,优先安排信用评级、综合授信、项目评估及授信审批等,并合理压缩审批流程和时间;增强主动授信,前移授信审批介入关口,围绕绿色金融、先进制造业、消费金融等发展潜力较大的领域开展审批策略研究;通过立足可验证、可持续的真实数据,不断完善客户大数据画像,跳出传统看报表的思维,创新评价授信模式;加强民营企业授信审批专业化建设,全面梳理和分析民营企业经营管理特点、资金使用规律、主要风险点等;对于信用记录良好、银企合作关系密切的大中型民营客户,创新客户评价和审批方式,探索线上审批模式。
发挥银行优势作用
对于出现临时资金困难的部分民企,坚持“三不原则”,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实行“一户一策”的风险化解策略,充分发挥银行在资金运行、项目评估等方面的经验和优势,融资与融智相结合,做好民营企业的参谋,帮助企业理性经营,积极利用行内各业务条线资源,搭建服务平台,帮助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或者撮合上下游供应交易, 推动企业经营向好、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根据客户实际资金收支情况,通过拉长还款期限、调整计息方式、灵活还款计划等方式,缓解优质民营企业短期资金困难。对于出现重大风险的客户,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兼并重组等方式,助力企业纾困解困,帮助民营企业渡过难关。
加强风险防控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 防范风险是第一要务。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金融机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主要目的在于纠正过去金融企业支持民营经济方面存在的不足和畏难情绪, 进一步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合理的金融发展环境。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要多策并举,提高政策实施效果,解决执行不到位问题,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增强民营经济发展信心。同时,不宜盲目跟风, 要根据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精准投资, 也就是说要做好前期的市场调查,弄清楚国家金融支持政策取向,对未来发展进行相应的风险预判。
(作者:何德斌 杨林 单位:四川长宁竹海农商银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