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挖掘农民群众就业潜力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之举。近年来,四川省中江县利用人力资源优势,围绕“畅渠道、拓岗位、提质量、创品牌”的就业战略部署,抢抓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机遇,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县、乡、村三级人力资源架构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信息库,立足职业院校和公共实训基地优势健全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依托政府投资项目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发展现代农业、设置公益性岗位拓展农村就业路径,逐步构建公平合理、顺畅有序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格局,促进农民群众稳定就业、持续增收。
现代农业造就新岗位
就业帮扶
多点发力助农增收
中江是四川省传统农业大县,地处丘陵地区,全县面积2200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2022年全县脱贫人口33684户78454人,监测户2733户6630人,“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是基本县情。为此,充分挖掘农民群体就业潜力是中江县巩固脱贫成果的基础,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通过参与就业获得工资,可较快实现相对稳定、可观的收入。稳定农村劳动力就业,需要多措并举、多点发力,持续加大就业帮扶。
以顶层设计为引领,就业渠道更加顺畅。中江县始终坚持“把农民工作为战略性资源”“把服务保障农民工作为战略性工程”,深入实施乡村振兴和就业优先战略,全县农民工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成功入选2022年省级返乡入乡创业示范县名单。创新推出专门针对中江县企业和求职者而设计的公益性求职、招聘类“互联网+服务”小程序“职在中江”,搭载“5G+区块链+大数据技术”,能够有效实现招工企业和求职人员的双向匹配,在招聘、求职过程中给予双方充分的参考意见,有效化解企业“用工难”、群众“求职难”等问题。据统计,“职在中江”目前已经注册31万人。截至目前,超13000名外出务工人员选择留在家乡就业,实现企业与求职者的双向便捷。近年来,中江县组织脱贫人员参加各类线上线下招聘160场,精准推送岗位信息3.6万条,促进1.8万名脱贫劳动力就地就业。在广东、重庆等地建立9个驻外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站,累计推送县外工作岗位1.6万个,促进9000余名脱贫劳动力就业。
“春风送岗·乐业中江”大型招聘会现场
“春风送岗·乐业中江”大型招聘会现场
以技能培训为载体,就业能力持续提升。在中江县龙台镇建成德阳市首个并投入运行的公共实训基地——中江县公共实训基地,建成实训大楼两幢,涵盖实训教学用房、成果展示大厅、学员食堂宿舍和相关配套设施等,可承担20个以上职业(工种)、近1000人同时使用,每年可开展各类技能培训5000人次以上。以“强化培训+打造品牌+晋位升级”为运营路线,加速引培技能人才,年均培训企业产业技能工人2200人次以上,技能水平覆盖初、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多元化开展劳务品牌、创业培训等各类培训年均2300人次以上。按照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社会大健康、中江劳务品牌四大分类创建精品课程,打造“中江表嫂”劳务品牌培训等特色化、品牌化培训精品课程。联合校企开展“专精尖”技术定点培训推动晋位升级,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充分整合“周边资源+国有平台+院校力量”三类资源,形成培训、竞赛、鉴定、就业、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健全技能等级评价体系,实现“培训后立即鉴定,持证后立即上岗”。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本地就业更加充分。深入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加强入企调研,针对企业所需的紧缺人才,进行精准引进和培训。全面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线上招聘”“专场招聘”,促进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近就地就业。建设打造雄健实业等2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达飞电子等3个新型灵活就业基地,常态化开展城乡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实现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模式,突出企业特色、提升培训实效,通过院校系统教学、企业加强实操,打通服务企业技能人才“最后一公里”。
经验启示
着力构建就业服务体系
中江县推进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创新实践生动地诠释了稳就业、助增收,政府主导、精准服务是关键,立足实际、以人为本是重要基础,因势利导、按需培训是重要抓手。
就业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政府主导,精准服务,统筹各方力量是关键所在。中江县统筹各部门深入推进就业工作,充分运用项目投资、设置公益性岗位,同时拓展现代农业产业链,补齐农村就业短板,探索出一套全覆盖的就业保障体系,促进农民群众稳定增收。
在劳动力构成、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劳动力素质等复杂因素的作用下,只有立足实际,以人为本,方能构建高效高质就业服务体系。中江县进行差异化就业服务,订单式因人设岗。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建设,形成了供求双向选择、劳动者自主就业新格局。
面对产业和企业需求、市场和个人就业需求等情况交织的复杂局面,因势利导,按需培训,方能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顺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的需要。中江县依托公共实训基地和农民夜校,面向农村中老年群众开展“短平快”培训再就业;利用职业中专院校开展面向青少年“专精尖”的未来工匠培训,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有效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
公益性岗位受劳动者欢迎
公益性岗位受劳动者欢迎
中江县的实践同时也告诉我们,在推进农民就业服务工作中要注重激发农民工就业激情,保障农民工人身安全,正确评价农民工就业质量。受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影响,部分农民群众还存在 “眼高手低”心理,认为工作简单,但在实际操作时却面临种种困难。同时,由于小县城的薪资待遇与一线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导致大多数群众更倾向于在外务工,不愿意留在本地就业发展。此外,因社会对月嫂、餐厅服务员、外卖员等行业的歧视,他们从事此类服务行业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对此,还要加大正能量宣传,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发广大群众内生动力,营造劳动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
现代农业造就新岗位
现代农业造就新岗位
值得关注的是,现在中江县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弱劳动力,虽然大部分群众参与就业的意愿很强烈,但由于身体及年龄因素,以及要面对农村工作的恶劣天气和环境,存在对务工人员人身安全保障难的问题。如稍有不慎导致受伤或其他意外情况,将会引发其他社会问题和群体事件。在此,出于公益和社会稳定的初衷,高危行业要提出明确的从业条件,对其他农业农村务工群体,要明确告知就业风险,并强制购买人身意外保险。
同时,在目前就业环境中,一定程度存在着“干好干差一个样”的情况。“南郭先生”的存在,不利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将会助长更多人滋生“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理。这种情况的产生,不利于行业的发展。因此,在保障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还要积极探索对农民工薪酬进行差异化支付,以此激励先进,促进农业农村就业环境的真正改善。(中江县发展和改革局供图)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