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通过合作社带动农户走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道路,是解决农产品销路、带领农民致富的重要抓手。秦安县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旋律,着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取得了突出成效,但也面临着资金不足、辐射带动能力弱、盈利能力差等困境。秦安县要从实际出发,加强主体培育、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以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秦安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基金项目] 甘肃省教育厅教育科技创新项目(No.2022B-356)
[作者单位] 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广大农民群众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是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中坚力量。作为新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具有连接市场营销与农业生产,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提升产业竞争能力,提高经营效率等功能,对于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国家多项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在组织带动小农户、激活资源要素、引领乡村产业发展、维护农民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从甘肃省秦安县的情况来看,该县财政每年从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通过资金及政策扶持,引导农民合作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增强带动能力、提升发展质量,与广大农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合作社与农户互利共赢,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必须立足实际,探索有效措施破解问题,促进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现状
近年来,秦安县以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主线,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着力完善基础制度、规范运营管理、加强能力建设、深化对接服务、健全指导体系,推动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通过积极搭建“合作社+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着力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截至2022年末,全县组建各类合作社144家,其中主要以果品生产贮藏营销类合作社为主,共68家。尤其是以秦安县大地家园果蔬专业合作社、秦安县陇原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示范的果品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形成了以当地瓜果业,特别是苹果和桃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一社”发展格局。
合作社组建形式多样化。一是基层党组织带头组建型。由农村基层党员围绕科技培训、信息咨询、果品代办等业务创办,如依仁油桃合作社由党员牵头兴办,实行“四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定植、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目前合作社拥有社员56人,二代日光温室90栋,社员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以上。同时,村党支部结合“一村一品”产业化发展的需要,组建了一批适合本地发展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叶堡乡侯滩村党支部创办了蔬菜协会,协会成立后,积极开展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多方筹集资金,在村内新打机井1眼,铺设塑料管道2000余米,硬化水渠1500米,有效解决了灌溉难的问题。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培训,共举办了12期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达1300多人次,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开展设施蔬菜种植。如今,蔬菜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支柱。
二是科技能人牵头组建型。由当地综合素质较高、有一技之长的科技能人兴办,如县农机监理站某职工作为当地有名的科技能人,先后从北京、河南、定西等科研所(室)引进天麻菌种进行杂交育种,通过多年的实践及研究,摸索出了一套天麻的栽培方法、操作程序和管理技术,培育出了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优质天麻,在县科技局的指导下进行了示范推广。
三是涉农部门指导组建型。由涉农部门充分发挥在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领办,先后指导成立了秦安县农村能源沼气、五营农机、农兴果业合作社和果品合作社等,这些合作社充分利用了部门资源优势,发挥了一定的引领带动作用。
四是基层供销社牵头组建型。依托原乡镇供销社、代销点成立,主要为社员提供农资供给服务。如娲乡果品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化肥、农药等农资,帮助社员销售苹果、桃等农产品,解决当地果品卖难的问题。
面临的困境
为了全面了解秦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情况,通过对全县33家正常运营的合作社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普遍面临资金薄弱、融资困难、盈利能力差、内部制度不健全等困境。
资金薄弱,农户辐射带动能力有限。调查发现,33家合作社中,注册资本超过300万元的合作社仅占10%,注册资本在50万—200万元的合作社占45%,而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的合作社占25%。相对较少的注册资金导致了合作社的经营规模小,对农民的吸引力也不够强。调查显示,只有8%的合作社管理200户以上的农户,而管理20—50户的合作社占48%。这充分说明,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农业合作社带动农户的能力十分有限。
金融机构支持不力,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差。调查发现,秦安县大部分合作社的经营发展资金主要依赖于农信社的贷款,其次是农行和邮储银行。然而,在以合作社名义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的合作社中,仅有4.2%能够比较容易获得贷款,以社员个体名义办理的贷款仅占15.38%,且多为单笔不超过5万元的贷款。最常见的贷款方式是担保贷款,其次是期限在一年以内的小额信用贷款和抵押贷款等。这些贷款只能填补短期流动资金的缺口,对农产品加工和流通长远发展不够有利。
合作社内部制度不健全。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合作社存在组织结构不完善、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等问题。虽然一些合作社非常重视内部的财务制度建设,但由于缺乏统一的运行机制作保障,管理混乱的情况仍比较普遍,导致合作社自身的信用度较低,很难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同时,大部分合作社留存收益较少,自身积累不多,缺乏提取公积金或公益金的意识,这不利于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抗风险能力。
总体来看,秦安县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数量虽多,但规模小、层次低、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绝大多数局限于生产和流通领域,规模较大、组织完善、带动力强的合作社还待培育。
破解之策
强化主体培育,规范合作社发展。首先,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农民从根本上认识到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其次,要落实合作社发展管理办法,出台相关政策,对合作社的发展给予具体扶持,并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到合作社的发展中来。再次,必须依法对合作社进行管理,对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内部运行机制以及多方利益关系进行规范。同时,要加强合作社领导层与成员之间的民主协商、共同决策。要按照章程定期召开社员大会,在确定重大事项时,要严格遵守“一人一票”的原则,以保障合作社成员的共同利益。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政府有关部门可以设立合作社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农民自发成立能满足社会需求的专业合作社,并承担技术攻关、人员培训、新品种研发等任务。同时,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信贷方式,简化审批程序,以更好地满足合作社运行资金需求。要健全互助保险制度,加大对资金需求较大的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对于信誉好、实力强的合作社,应给予贷款优惠。
建设网络信息平台,树立典型样板。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采取新型交易模式,建立“互联网+合作社”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从而组织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大户等各类经营主体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经营管理。同时,通过培育和宣传推介典型合作社作为榜样,带动全县合作社发展。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必将成为推动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主要力量。农户要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依托合作社进行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秦安县要坚持因村制宜的原则,紧紧围绕当地果品支柱产业和当地名优特色产品的开发,广泛联合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等企业、组织和个人,把握市场导向作用,要在“特”字上下功夫,在“优”字上拓市场,积极组建类型多样的合作社,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