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
在线阅读
[摘要]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作为党的二十大之后首份乡村振兴工作指导意见,释放了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强烈信号。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发展乡村旅游是有效路径之一。古村落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资源,其历史底蕴深厚,大多已形成辨识度较强的文化特色,有利于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反之,乡村旅游也有利于加强古村落文化价值利用与保护。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知名古村落——江头村为例,对古村落文化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如何相互促进开展实践调查与分析,提出对策与建议,推进二者互利共赢,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在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着力提高古村落文化的利用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古村落;乡村旅游;江头村
[基金项目] 广西文旅智慧技术重点实验室2022年度开放课题“日本入境来桂客源市场及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大数据分析”(CTST23007)
[作者单位] 广西民族博物馆
我国传统村落保护和乡村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因此乡村旅游在传统村落方面的作用处于实践与磨合阶段。有研究认为传统村落的保护要尊重村民生产生活需求和传统村落生成规律,遵循完整性、真实性、延续性及典型性的保护发展原则。古村落作为传统村落的一个类别,古建筑保护与文化价值利用一直备受关注,其文脉赓续离不开村落环境、传统建筑和村民群体。本文以江头村为例,围绕与古民居利用情况、文化与优势、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等展开论述,对古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提出对策建议。
江头村概况
江头村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距灵川县城19公里,距桂林市区34公里。该村作为古村落,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丰富。村内现有180户800多人,90%以上村民为周姓。
该村从明清时期开始,特别是清代乾隆以来大兴科举,办义学、设私塾,培养人才,其中秀才、举人、进士、庶吉士不胜枚举。留有“父子进士”“父子翰林”和“一门两进士”“三代庶吉士”“四代翰林”“五代五知县”等佳话,其科举文化在当地享有盛誉。
科举文化的兴盛奠定了江头村的村落形态与建筑风格。村内现存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建筑100余座。如祠堂、民居、巷道、石坊、石桥、古井、古墓葬等大量建筑物文化遗存。村内民居大多保存完整,其规模宏大数量众多,村落周边环境风貌保存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最具特色是爱莲家祠,以先祖周敦颐的理学名篇《爱莲说》为思想精髓而得名。秉承先祖周敦颐创建的理学精髓,周氏后裔周启运创立了《周氏家训》,进一步弘扬和崇尚儒学。爱莲家祠先后举办过“爱莲书院”“保粹学校”等,为当地儒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做出积极深远的贡献。
江头村古建筑群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被住房城乡建设部列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2015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可以说乡村旅游和古村落利用相互促进的平衡关系,在江头村得到了有力的体现,在推动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提高了古村落文化的利用价值。因此,江头村作为古村落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具备开展调查研究的基本条件。
古民居利用与村民意愿调查
为进一步开展古村落与乡村旅游相互促进对策的深入研究,本文对江头村古民居目前的保护利用情况与村民意愿进行问卷调查与实地访谈,其结果总结如下:
门票收入与游客人数。门票统计显示,江头村年入游客为1.5万人次,收入约为10万元。江头村作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县处级),近5年来接待自治区内外前来参观的游客约12万人次。门票收入主要用于村内公共卫生和基础设施维修。
公共建筑利用情况。村内有爱莲祠堂、礼堂、老人协会、王雷庙、护龙桥、字厨塔、贞节牌坊、公厕等。爱莲祠堂内设有陈列展览,可供游人自由参观。礼堂和老人协会临时出租给到村修复古建的工人使用,部分区域则作为耕读室和休息室。
商业经营情况。有4家古民居目前用于商业经营。“文林郎”民居开办代销点,主要经营日常生活用品;“五代知县”民居和“太史第”民居在节假日接待游客,为游客提供农家饭;“四代翰林”民居开展书画展,供游客参观,书画作者为房主后裔。村口有两家流动摊点,主要经营饮品和儿童小玩具。
主要古建筑基本信息与使用情况。江头村现存明清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76座,其中有30座户主已搬出古民居入住新房。有的人家一部分仍居住使用,有一部分则为半闲置状态。年轻人外出打工或者入住新房,老人则留守看护古民居。通过对该村主要古建筑名称、年代、房屋所有权、使用情况、卫生状况进行整理,可以看出古建筑的利用率不是很高,日常卫生与基本维护主要依靠房主,缺少统一规划与共同管理。(如表1)
主要古建筑基本信息与使用情况
村民意愿。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务农和外出打工。他们对本村文化资源认可度极高,但对现状不满意,对未来的经营没有打算,没有规划,处于观望状态。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希望解决给排水问题,满足现代生活需求。
周边环境及配套。该村周边自然环境优美,村前良田千顷,三条清溪蜿蜒流于周边,村内有“爱莲江头休闲农业示范区”和“橘红甘棠江田园综合体”,现已成为网红打卡点,有一定的游客量。
江头村旅游开发的优势
文化优势与品牌优势。江头村文化优势明显,传统耕读文化和爱莲文化是亮点,与其他一般村落相比,具有差异性和辨识度,乡村旅游方面具备市场竞争力。该村古建筑群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莲文化入选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姑娘节被自治区列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目前作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县处级),近5年来接待自治区内外参观游客约12万人次。以廉政文化(爱莲文化)教育为主题,集可学、可思、可游、可赏为一体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已有雏形,为研学体验旅游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具备体验式乡村旅游开发的优势。另外,应挖掘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体验式乡村旅游。例如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歌舞文化等。目前村内的体验式乡村旅游围绕传统文化和爱莲文化,建成 “爱莲江头休闲农业示范区”和“橘红甘棠江田园综合体”,供游人进行农业体验。利用当地食材开发“爱莲菜系”,如红烧荷花鲤鱼、莲子鸡(莲子鸭)、清水鸡(清水鸭),但与周边农家口味区别不大。可进一步使用荷叶、荷花、荷藕入菜,再结合当地“九屋圆子”美食,开发出“酿”菜系,例如藕盒、藕丸、荷花酿等。可以通过举办美食赛事促进菜系特色开发,做成爱莲宴席菜品。菜品出来后再取上有爱莲文化内涵的名字,例如鱼加莲子取名“鱼龙戏水”,增添情趣与文化艺术附加值,让游客从不同角度获得满足感。从目前来看,该村的体验式乡村旅游项目较少,还需进行深度挖掘与拓展。
具备乡村田园特色开发的优势。江头村周边虽然有理想的宜居环境,但对于古民居如何开发利用却没有方向与头绪,大多数人处于观望状态。如何将空置的古民居利用起来,发挥其最大价值,是江头村面临的核心问题。目前村内的给排水系统没有改善,无法满足现代生活需求。古民居大多被闲置,没有生活气息,略显荒凉。建议可在村间小道、房前屋后、天井等处种上绿色植物或小景配套,增添观赏性与趣味性。为与爱莲文化对应,可首选莲、梅、兰、竹、菊等植物布景,提高乡村田园的格调与艺术观赏性,一步一景让游客玩出好心情,拍出好照片,满足网络时代游客晒照片、发见闻的心理需求等。
古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互促思考
江头村依托固有的历史文化与田园风光,已具备文化旅游、乡村旅游、自然旅游的基础条件。与目前盛行的体验式研学相比,该村的旅游体验获得感还有待加强。比如:进村看看爱莲家祠,再看看几家民居,走两条巷子,在莲花池边和小溪边拍几张照片,最多1小时左右旅游行程就算结束,如此单一的行程留不住游客。游客留不住,就无法带动村内旅游创收,村民也因此失去信心,配合程度不高。总而言之,江头村的旅游休闲配套还亟须加强。
开展乡村旅游,适度增加人气与烟火气。古村落聚集了古建筑民居,只有在适度利用的情况下才能得以保护。通过开展乡村旅游,适度增加人气与烟火气,做到对古建筑真正的养护,同时要注意游客承载量,不能超负荷运行。
尊重文化传统促进传承发展。古村落的格局与文化环境都是村民长期生活的积淀与写照,如今村民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但文化传统依然起着重要作用。古村落的合理利用需要尊重文化传统,尊重村民的生活合理需求,才能促进古村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注重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村民是古村落的灵魂,没有村民意味着没有人气和烟火气。要将提高村民生活质量作为利用与保护古建筑群的主要目标之一。如根据时代需求改善基础设施和居住条件、通过开展乡村旅游提高村民收入、增强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等。
实行动态保护,维持可持续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在古建筑里面的村民开始追求现代式的生活,在不改变外观的情况下,内部格局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调整与改建。另外,随着社会变迁与村内常住人口的变化,民俗习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产生变化,因此应制定动态保护机制,维持可持续发展。不论是古建筑,还是现今的生活场景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古村落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能厚此薄彼。应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实施,注重古今共有、实行合理规划。
开启周边联动发展模式。应与周边村镇联动发展,形成产业规模与产业优势,突破古村落发展的瓶颈。比如:与周边村落联动发展提升基础配套设施建设、与同级别古村落(灵川县长岗岭村)联动发展乡村旅游,进行区域定位、地域分工或互为补充、客源与信息共享等,提升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实质内涵。
总体来看,要加强江头村古村落文化品牌建设,促进古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开发互利共赢。要充分利用江头村丰富的文化旅游和田园风光资源,通过一系列旅游活动,形成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只要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实施,江头村有希望成为乡村旅游中古村落保护利用的典型代表,可为其他村落提供经验借鉴。通过开发独特的、有识别性的旅游产品,逐步形成知名品牌,从而带动当地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拉动周边产业,增加村民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古村落传统文化,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