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4年第2期

【调查研究】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思考

发布:2024/02/06 09:20  作者:李欣茹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4年2月刊  阅读量:

[摘要]  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中国互联网行业已逐渐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相较于消费互联网,产业互联网更注重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连接,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生产流程的智能化管理和灵活的供应链协同。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监管机制,建立行业标准,加快产业互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以破除技术壁垒、数据安全隐患、技术人才短缺等困境,促进产业互联网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产业互联网;产业链;数字经济;价值经济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我国互联网行业在过去20年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从1995年中国电信在上海和北京建立两个网络接口开始,到如今互联网行业已经构建了庞大的流量分发网络和生态应用体系,互联网行业正逐渐从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互联网的前半段是消费互联网的时代,主要以满足个人消费需求为目的的互联网应用,比如电子商务、社交网络、在线娱乐等;而产业互联网则是利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和升级传统产业,从而提升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的互联网应用。

 

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消费互联网时代,重点在于个体消费者与商品或服务之间的连接,通过电商、社交网络等平台为个体消费者提供便利的购物体验和商品信息。消费互联网实质上是对流量和注意力的争夺,是围绕用户的“眼球经济”,吸引人的注意力并转化为商业价值,完成注意力—认同—消费行为的转化。然而,当前互联网用户数量已接近天花板,人口红利逐渐减弱,流量主要被阿里、腾讯等龙头企业掌控,创业者和从业者想在消费互联网中再谋求一席之地十分困难。于是,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产业互联网这片全新的处女地。

 

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连接从消费端向产业端渗透的过程,是从眼球经济转向价值经济的途径。产业互联网的横空出世意味着互联网技术已从单纯的线上交易向线上线下一体化发展,与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产业互联网关注生产端的智能化和定制化需求,通过大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和灵活调整,满足多元化、小批量、定制化的市场需求。这种转变体现了互联网技术不再仅仅是为了拉动消费,而是更多地赋能生产效率提升,立足于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创新和价值链的重构,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在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的转变过程中,互联网技术的角色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相比于消费互联网时代将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升用户体验和扩大消费市场,而在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技术更多地成为一种基础设施,支撑着产业链的数字化、智能化和灵活化发展。

 

发展产业互联网的积极影响

 

产业互联网促进了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数字技术和数据分析,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从而优化生产过程和资源配置,实现生产效率提升。例如,制造业建立有效的检测体系,实现全程追溯与可视化生产,生产前通过设定指标判断设备状态,生产中自动检测,生产后智能质检,极大地提高了生产线的运行效率,保证了产品质量。同时,在数据支持下,人工和机器可以达到更高水平协同,产业互联网可将人工从大量流程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多地参与到维护管理与创造性决策工作中,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产业互联网推动着供应链的优化和协同。通过互联网技术,企业可以实现对供应链的不同环节、生产体系与组织方式、企业与产业之间的合作等全方位赋能,从整体上优化组织结构,推动产业效率变革,推动硬件、物理基础设施和软件、数字化基础设施等一体化发展,推进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产业优化升级。

 

产业互联网加速了企业创新进程。通过连接企业、研究机构和消费者,产业互联网为创新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进行市场调研、产品设计和用户反馈意见收集分析,从而根据市场需求更好地制定生产计划。同时,产业互联网也推动了传统企业的升级转型。在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下,制造业和服务业、硬件和服务之间相互隔绝,产业互联网可以将这种隔绝打破,把数字功能更多地嵌入到产品当中,促使其向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高附加值领域发展。

 

产业互联网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兴起,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和互联网专业人士,为就业市场提供了新的岗位。同时,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软件开发、物联网设备制造等,进一步促进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产业互联网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技术壁垒。产业互联网需要依赖先进的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作为支撑,但目前来看,产业互联网发展中仍面临一些技术难以突破。例如,人工智能技术需要具备强大的算法和模型支持,同时需要大量的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对于一些传统产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对技术要求较高的企业可能面临困难。

 

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涉及的数据量越来越大,信息也越来越敏感,保护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成为重要任务。但现实中数据泄露、网络攻击等风险也在不断增加,这给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风险和挑战。由于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场景多样化,目前还面临网络稳定性、传输速度等技术问题。

 

缺乏标准。由于产业互联网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各个行业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这给产业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广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由于不同企业采用不同的设备和系统,数据的传输和共享就是一个难题。

 

人才短缺。产业互联网需要熟练掌握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物联网技术等复合型人才的支撑,而目前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供应短缺。消费互联网的编程人员也是业务人员,他们可以很容易地用计算机语言和思维描述业务,但对于产业互联网而言,编程人员和业务人员处于分离状态,编程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缺少计算机思维,复合型人才较少。

 

监管法规不完善。产业互联网需要多方参与和协同合作,但现有反垄断法律法规对于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等新型经济活动的监管措施始终滞后,监管政策尚待完善。特别是在跨境合作、国际交流等方面,产业互联网更面临国际间数据流动、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安全等问题。

 

促进产业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建议

 

加快产业互联网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产业互联网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攻关,在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要加快生产自动化和数字化进程,可以采取应用商店模式,细分行业的解决方案、研发设计、运营服务系统等,形成技术及供应链资源交易系统。要注重对线上线下数据的整合分析,在满足用户需求和个性化定制的基础上改造供应链环节,实现流程优化与生产协同,完善生产消费闭环。

 

健全监管机制,保护数据安全和隐私。针对产业互联网领域的特点,制定专门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数据收集、使用、存储和共享办法,保护用户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加大对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数据安全监管和执法力度。建立健全监管机制和执法手段,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建立健全数据隐私保护机制,明确用户的个人信息保护权利,规范企业在数据采集、处理和使用过程中的行为,保障用户的隐私权益。

 

建立统一标准,促进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由于产业互联网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各行业标准不一,因此,要建立产业统一的互联标准,规范数据接口和数字化系统,让数据系统可以在不同企业与产业之间流通,实现跨行业产业关联。政府部门要主导标准制定和推广,引导企业采用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从而促进产业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

 

建设高水平产业互联网人才队伍。产业互联网需要具备互联网技术、数据分析、物联网等综合能力的人才。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必然成为生产管理中的一部分,生产管理研发人才兼具计算机思维和能力是大势所趋。因此,要注重IT人才队伍建设。政府部门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制定产业互联网新技术人才培养规划,引导并支持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开办产业互联网领域的专业课程,同时鼓励企业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投入,推动产业互联网和企业管理深度融合。

 

完善监管体系,保障产业互联网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要跟进产业互联网发展情况,及时完善监管措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产业互联网的健康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