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9第八期

【典型案例】张培云:打造国际嘉绒生态文旅名城

发布:2019/07/31 17:12  作者:车文斌 廖俸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9年8月刊  阅读量:

打造国际嘉绒生态文旅名城

专访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尔康市委书记张培云

 

“把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等变成现实生产力和发展竞争力,敢于和善于无中生有、有中创优,培育发展新优势”,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上,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这样强调。阿坝州马尔康市虽地处高原藏区,但同样有着独特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作为重点生态功能区县,长江中上游生态屏障和全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重要区域,马尔康突出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保护优先,侧重生态空间规模质量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文化旅游,正努力打造国际嘉绒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从而推动全市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尔康市委书记张培云开展“两联一进”工作.JPG    

阿坝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尔康市委书记张培云开展“两联一进”工作    


以有效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


记者:712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大会,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一干多支”战略的底部基石,分四大类考核县域经济发展情况。马尔康市作为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之一,将如何进一步把马尔康市做优做美,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张培云: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要求,2019年重点抓好县域经济发展和文化旅游工作,对地方抓经济抓项目提出了重大考验。从经济组成结构来看,马尔康仍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所以我们必须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以有效投资支撑高质量发展,加速市域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发展全域旅游、特色农牧、清洁能源、嘉绒文化等主导产业,培育壮大经济,争创生态建设标杆县。


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制定“四个一批”项目方案,坚持挂图作战、一线推进,大力实施交通水利、电力能源、城镇建设、全域旅游等领域重点项目,形成一级抓一级的项目攻坚合力,力争形成更多实物投资量。壮大生态经济发展。围绕“三业同优、四区联动”产业布局,做大做强市域经济“三大支柱”。立足现代特色农牧业,打造“生态果蔬”“天然药材”“阿坝蜂蜜”等公共区域品牌,切实做大总量、提升质量。立足清洁能源产业,按照“建设中最小限度破坏、建成后最大程度恢复”的原则,协助推进双江口电站、巴拉电站、松岗500千伏输变电工程,配合推动金鑫公司重组复产,为绿色工业强市奠定基础。立足“全域旅游”,致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马尔康全景  田文涛摄14.jpg    

马尔康全景  田文涛 摄    

 

争当生态示范排头兵


记者:作为川西北生态功能示范区,阿坝州正在全力打造“一州两区三家园”。围绕绿水青山,打造川西北生态屏障,马尔康市是如何做优做美绿水青山的?绿水青山在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过程中,又将如何着力?


张培云: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一州两区三家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顺应了四川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马尔康市坚决扛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专注生态示范、绿色发展、特色引领,致力在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当好主角、打好主攻、做出贡献,争当排头兵。 

                    

马尔康市紧扣“一州两区三家园”目标,决定大力实施“一城一市三地”发展战略,即:加快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名城、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际嘉绒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中国锂业发展基地,着力构建“一屏两带、全域生态,三业同优、四区联动”的绿色发展新格局。


在工作中,我们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靓州府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名城,深度融入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开展绿化美化全市行动,积极做好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严格执行《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规划》,建立健全马尔康生态示范建设机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草)成果,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脚梭两河绿色走廊建设。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长江上游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散乱污”企业整治等战役。完善环境预警应急机制,建立综合应急防灾减灾体系。开发公益林管护、水利工程巡管、地质灾害监测和乡村清洁等公益性岗位,抓实“生态扶贫”工程。

 

马尔康松岗 柯盘天街  方驰 摄.jpg    

马尔康松岗 柯盘天街  方驰 摄    


倾力打造“一核一环” 嘉绒七景


记者:阿坝州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正在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同时,四川也正向“旅游强省”迈进,马尔康市将如何进一步做强旅游产业,实现全市的高质量发展?


张培云:马尔康是阿坝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尔康既是州府所在地,又是嘉绒文化腹心地。拥有卓克基土司官寨、直波碉群、大藏寺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历史悠久的土司、宗教、服饰、建筑等文化,拥有卓克基会议旧址、卓木碉会议旧址、梭磨马塘战役旧址等红色遗迹,具有梭磨河峡谷、嘉绒民俗、土司官寨、唐卡艺术、嘉绒藏织藏绣等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就马尔康的自然风景来说,马尔康林草综合覆盖率95.32%,为全州第一;虽然没有九寨、黄龙这样的龙头景区,但马尔康生态环境优良,风景秀丽,每个乡镇都是自然美景。立足马尔康市情,我们提出了“一核一环”“七景区八通道”都是放眼在马尔康市内;我们致力发展以土司官寨、昌列山、松岗古碉群、大藏生态文化,尘埃落定度假村、松岗“柯盘天街”、雪马山旅游等景区景点为支撑的全域旅游;致力发展以嘉绒锅庄、嘉绒唐卡、尕南藏戏为突破的嘉绒文化产业……


所以未来马尔康旅游发展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打好州府牌,搞好软实力提升,为游客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在唯一上下功夫,打好文化牌,将马尔康的嘉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土司文化有机结合,想办法抓住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

 

漂亮整洁的村寨--龙刚摄影.jpg    

漂亮整洁的村寨 龙刚 摄    


融入巴蜀旅游圈


记者:汶马高速已经分段通车试运行,正拉近马尔康与成都的时间距离,也将促进马尔康交通事业大发展,带来质的飞跃。马尔康将如何抓住机遇促进县域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张培云:过去,交通不便是马尔康旅游产业的心结,也是最大的瓶颈。“酒香也怕巷子深”“养在深闺人难识”,用来形容马尔康的旅游景点再合适不过。汶马高速通车后,马尔康从真正意义上进入了全省旅游圈,成都到马尔康从过去六个半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三小时,这将成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省内游客“快旅慢游”的新目的地。可以预见,天南地北的游客将沿着汶马高速公路纷至沓来。不仅是马尔康从此进入了“高速时代”,马尔康的旅游发展也将进入“高速时代”,我们也认真思考过汶马高速开通后,马尔康该怎么办,该怎么干?


一是做靓州府城市形象。着眼做靓州府,坚持生态、文态、业态共融发展,高质量完成城市总规修编,高标准完成城市设计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高品质推进日瓦坝新区建设,完善备用水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坚持“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加快推动马尔康饭店、嘉绒憩宫、街心花园等旧城点位改建。大力实施“五化工程”,在7月底前完成第一期城市夜景提升工程。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为抓手,推进雪马山国际户外运动公园、松岗古碉群文化旅游区建设,做好“旅游+”“+旅游”文章。紧扣旅游新旧“六要素”,抓紧研发乡村旅游、酒店民宿、美食娱乐、文旅产品“四批项目”,规划建设“双拥模范城”主题雕塑、红军长征在马尔康系列雕塑标识、嘉绒文化小品等设施。围绕嘉绒唐卡、尕南藏戏、嘉绒锅庄文化“三大品牌”,大力发展民族工艺、文化体验、文化演艺和党性教育培训等产业,擦亮“尘埃落定·嘉绒圣地”名片。


二是培育壮大三大产业。致力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坚持“河谷蔬菜、半山粮果、高山畜药”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生态、特色、精品、高效”农牧业,做好“产业振兴”这篇文章。致力发展绿色工业,着力优化脚木足河、茶堡河、杜柯河水电开发,加快推进党坝地拉秋、高尔达锂矿规模化开采,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建好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中国锂业发展基地。致力发展嘉绒文化旅游产业,实施嘉绒旅游文化振兴计划,立足嘉绒唐卡、尕南藏戏、嘉绒锅庄文化“三大品牌”,深入挖掘培育嘉绒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民族演艺等产业,建设一批特色优、集聚高的“非遗”中心、嘉绒旅游文化产业园、特色文化小镇、特色古村落,推进阿拉·姜色影视基地落户马尔康。加快昌列山、松岗古碉群和大藏生态文化国家4A级景区创建,引资打造“嘉绒文旅(非遗)产业小镇”和“雪马山国际户外运动公园”,建设国际嘉绒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三是实施交通大会战。虽然目前汶马高速已经分段通车试运行,全市交通建设仍然较滞后,但我们已主动对接融入省州内外环线,深入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紧紧围绕“西向通道”的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道317、马尔康至康定高速公路、川藏北线马尔康至德格高速公路、马尔康至金川(甘孜界)公路、青海久治至马尔康高速公路等大通道进出马尔康;畅通内部环线,加快推进马尔康至小金公路、红原至马尔康卓克基段改建、马尔康至红原机场快速通道,有序推进境内S220日部至木尔渣段、S217龙尔甲至大郎足沟段、S453龙头滩至尕博段三条省道的改造维修,构建形成“内畅外联、快进慢游”的综合交通走廊,为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提供重要支撑。


马尔康锅庄文化旅游节    高富贵摄.jpg    

马尔康锅庄文化旅游节 高富贵 摄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廖俸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