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九期

【调查研究】陕西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与协调发展

发布:2020/09/05 22:19  作者:许兴琛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9月刊  阅读量:

党的十九大以来,县域经济发展受到高度关注。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从总体上看,由于资金、劳动力、地理位置、经济基础等原因,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中,东部沿海与西部内陆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长期过大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社会稳定。

 

位于我国西部内陆的陕西省,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近年经济发展也稳中向好。但陕西省的县域经济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正视。只有这样,才能清楚地了解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现状,找出发展短板,制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战略,推动陕西省区域协调发展。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从陕西省的情况来看,县域经济占到了全省经济总量的七成以上,可以说县域经济已是陕西省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但由于一系列原因,在发展过程中,全省县域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目前,关于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中大多以市级为单位,以县域为研究单位的较少。


为此,笔者以陕西省最新行政区域划分标准,以县级行政区作为研究单元,使用县级人均GDP的标准差、变异系数、库兹涅茨比率(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库兹涅茨在研究收入分配差距及其度量时提出,指一个以数值反映总体收入不平等状况的指标,下同。——编者注)以及偏态系数(以平均值与中位数之差对标准差之比率,下同。——编者注)为衡量标准,通过对全省各县(市、区)2008-2018年连续十年人均GDP的变量分析,探索其原因,找出最近十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


——绝对化差异处于始终上升的趋势。从陕西省各县(市、区)的标准差的分析中可知,2008-2018年间,陕西省各县(市、区)人均GDP的标准差每年平均增长率是16.25%。这说明陕西省县域经济的绝对化差异处于始终上升的趋势。第一个时期从2008年到2011年,绝对化差异是缓速扩大,标准差从4348递增到4523,年均增长率是1.56%;第二个时期从2011年到2014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绝对化差异迅速扩大,标准差从4523递增到6935,年均增长率是12.11%;第三个时期从2014年到2018年,陕西省县域经济出现极速增长的趋势,绝对化差异极速扩大,标准差从6935递增到15637,年均增长率是23.69%。


——相对化差异先增加后递减。用变异系数来衡量陕西省各县(市、区)人均GDP的相对化差异发现,在2008年到2014年间,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变异系数从0.59递增到0.78。而在2015年到2018年间,由于陕西省北部相对落后地区的县域经济得到显著发展,总体上出现慢速递减趋势,变异系数从0.78递减到0.69,基本上趋于稳定。这说明县域之间的相对化差异出现先增加后减少的现象。


——低收入人口比重与收入加大县域经济差异。虽然基尼系数可以分析区域大小的差异,但是不能分析区域变化差异的形成原因。库兹涅茨比率可以通过分解来得出区域差异变化的形成原因。并且在对这两个指标的研究中没有发现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它俩并不能相互替代。


在此,把低收入人口的增加导致库兹涅茨比率的增加由A表示,高收入人口的增加导致库兹涅茨比率的增加由B表示,这可以分析区域差异变化的原因。


深入分析库兹涅茨比率发现,2008年到2013年间,全省总体上出现减小的趋势,但个别年份的比率出现了增长。从2013年到2018年间总体上出现缓速上升的态势。从库兹涅茨比率中A和B的变化中看,A在2008年到2013年间增长了12.01%,B下降了12.31%,这说明导致这些年份县域经济差异加大是由于低收入人口的快速增加。A在2013年到2018年间下降了4.53%,B上升了7.96%,这说明导致这些年份县域经济差异加大是由于高收入人口收入的快速增加。由此可以肯定,库兹涅茨比率的缓速增加前期是由于低收入人口数量的增长,后期是由于高收入人口收入的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低收入人口的收入增加,人口比重减少,但是相对增加幅度不大,这便是陕西省县域经济差异持续扩大的原因。


——两极化现象日趋严重。用偏态系数可以分析陕西省各县(市、区)的人均GDP频率密度偏态情况,如果偏态系数显著大于1,则说明陕西省出现“富的愈富,穷的愈穷”的现象。从2008年到2018年间,陕西省各县(市、区)人均GDP的偏态系数都显著大于1,这说明频率密度分配曲线是正偏分配。而将各县(市、区)按照全省人均GDP水平划分后得出的结果显示,最高等级为16个,最低等级为11个,并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县比重为65%。这说明县域之间两极分化现象出现增加趋势。


——差异变动的空间格局。相对发展率是用来衡量各个区域人均GDP的变化与同一时期大区域人均GDP变化的关系。运用相对发展率进一步分析发现,陕西省各县(市、区)经济地位变化分为四类。其中,显著上升型共10个县(市、区),缓慢上升型共22个县(市、区),缓慢下降型共42个县(市、区),显著下降型共13个县(市、区)。从分布数量中可以看出陕西省县域经济差异较大。

 

推动陕西区域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高度重视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加强区域协调发展。要实现陕西省县域经济协调发展就要加强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加速横向经济协作。省政府应着手解决县域之间经济发展出现的不协调问题,研究出台在新时期推动县域经济协调发展、持续快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举措,以进一步激活偏远山区、革命老区发展要素,补足短板,打破陕西省县域经济的发展瓶颈。


——应创造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加强陕西省县域的基础设施建设,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先进完备,而县域内的水电、教育、道路等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要在县域内建立产业园区,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来引领县域经济的全面发展。同时,要加快县域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物流网、5G网络等,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迈向快车道。并且要完善县域融资体系建设,各县(市、区)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制定资金投入政策,完善融资体系,以此来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将一些农业领先项目引进到本地,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贷款投放力度。要加强县域的科技创新,支持科研机构探索开发适合本地工业需要的技术,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用技术,实现本地供给侧改革目标。实行人才引进政策,实现产学研联合,使得人才与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批具有科技含量、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活力。当前,陕西省的大多数县(市、区)存在主导产业不强、辅助产业不明确的现象。这种产业结构趋同所表现出的严重问题,阻碍了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具备县域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创新能力强、需求弹性高并且规模化的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县域内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目前陕西省县域经济中第三产业落后于第二产业,因此,要在做优农业、工业后,提升县域经济中服务业的发展地位,提高服务业对于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吸收作用。陕西省的每个县(市、区)都应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主导产业,确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许兴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