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九期

【典型案例】藏羌美地 理县,在旅游优县道路上疾进

发布:2020/09/05 22:50  作者:车文斌 廖俸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9月刊  阅读量:

西出成都,哪里最美?


当然是“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横断山脉藏羌风情最美。


从都江堰市向西而出,有三条旅游精品线路:往东南小金、丹巴,往中线理县、马尔康,往北去是汶川、茂县、松潘、九寨沟。300公里的路途中,有着天下最美的景致和民族景观。


其间,有着“理想之县”的理县,则是妙不可言的一个旅游美县。


最近,《当代县域经济》记者来到这个正在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的小城,感受到浓浓的美丽扑面而来。

 

理县甘堡藏寨一景.jpg    

理县甘堡藏寨一景    


一小时圈的都市休闲美地


这是一个仅仅4万多人的小县。可是,在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懈发展壮大旅游产业的道路上,已行进了很多年。


英国诗人、小说家、文学批评家约翰生说过一句话:“成大事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其“坚持多久”四字,不仅适用于人生,还适用于县域经济的产业发展。譬如眉山彭山区的葡萄,广安的柚子,眉山的泡菜,涪陵的榨菜,安岳的柠檬,汉源的花椒。而理县,坚持的就是特色产业下的旅游。


理县西出成都都江堰市,仅约一小时车程,围绕建设“都市后花园”,理县新投入的各项建设,紧紧围绕旅游休闲来展开。


新冠疫情发生后,理县复工复产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旅游景区。3月6日,理县县委书记依当措带队到毕棚沟调研指导景区复工复产。“切忌麻痹大意思想和侥幸心理,要建立完善应急机制,”依当措说,“分时段入园、间隔性入园。确保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两手抓。”很快,理县旅游业恢复正常,步入正轨。


在古尔沟镇丘地村,记者了解到一个民族贫困小山村靠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传奇经历。


曾经,丘地村是一个名不见经传,以种植蔬菜、采挖野生药材和放牧为主的普通藏族村寨。2005年,因狮子坪电站建设需要,整体搬迁到现在所处的大沟口。而如今,这个贫困村已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名声传到成都,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前去旅游,成了网红打卡地。


联办集体牧场,年均分利达20余万元;投资水电产业,每年收入120万元以上,人均年分红利可达5000元左右;成立旅游合作社,全村日接待能力达到1000余人,旅游年收入不低于80万元;拥有集体资产2000余万元,村集体年均收入上百万元……


特有的藏族风情,好客的藏族乡风,让来到这里的都市休闲客体味到了独特的民族味儿。


丘地村多次被省、州、县授予“省级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等十多个荣誉称号。2019年,丘地村成功创建3A级景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4780元。


理县筹边楼.JPG    

理县筹边楼    


特色产业让百姓过上富足日子


“十里不同天”的横断山脉区域不仅有着美丽风情,其好山好水更出产优质水果,名声远扬。


理县甜樱桃就是其中之一。每年的5月至7月上旬,是理县甜樱桃(车厘子)的出产季。阿坝州山高沟深,雪山水质,气候独特,出产的甜樱桃口感、肉质、糖分极佳。如今,甜樱桃已成阿坝州果农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甜樱桃源于理县通化乡,乡里的杨凤军是种植甜樱桃第一人。年轻时,他在四川农业大学学习,听指导老师讲到甜樱桃,便引种了百余株到卡子村试点,后来不断总结改良,发展出了品质、外观、风味极佳的品种,市场上供不应求。


“市场反响特别好,推介了理县民族旅游,吸引了200多万人。”今年6月,理县县长王世伟在拼多多等平台直播带货促销民族特色产品,他说,“甜樱桃供不应求,很快就卖光了。”


理县苹果也是都市人的最爱。南方看惯了桃林、梨园、橘园,就是苹果林很难看到。而成都人要看苹果林的最好去处就是理县。车沿陡峭山路往山上开,突然就会看到山坡上大片大片的苹果园。


桃坪镇佳山村500亩苹果林坐落在碧山间。翻过重重山林,突然就在一个山坳处看见一大片绿莹莹的苹果林,让人突生世外桃源的感叹。


技术员龙庭恒正是苹果林的主人。他说,从父亲开始,已种植苹果30年。因地处半山间,光照充足,温差又大,这里的苹果口味特别好,是典型的“冰糖心”苹果。2016年,村里成立了苹果合作社,效益越来越好。“每年暑假,来这里避暑的成都人特别多。”龙庭恒介绍,尤其是每年11月苹果采摘时节,城里的人络绎不绝。


这些年,理县坚持不懈地打好特色农业和民族旅游两个“组合拳”,抓好高山河坝产业布局,一三产业联动发展,举办甜樱桃采摘节,带动相关景区游客数量的增长,旅游业迅速发展。

 

四川理县羌族姑娘采摘特色农产甜樱桃.png    

四川理县羌族姑娘采摘特色农产甜樱桃    


藏羌风情沁入魂脉


理县民俗活动表演中的尔玛小鼓手.jpg    

理县民俗活动表演中的尔玛小鼓手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作为藏羌文化走廊节点的理县,这些年倾力挖掘、保护并传承藏羌文化,取得累累硕果。


农历二月初二是羌族“夬儒节”,理县蒲溪乡百姓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开启春耕生产。这是理县开年第一个民俗传统活动,自2012年首次向公众推出后,已成为理县一张独有的文化名片。


农历十月初一是羌历年,一般持续五天至十天,既庆丰收,又感恩山神。这天,羌族人杀猪宰羊,祭天神、祭牛神,家家户户祭祀礼拜、饮酒、轮流宴客。


桃坪羌寨是理县桃坪乡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西汉年间,两千多年的历史让其充满古朴的古羌民族风味。岷江支流杂谷脑河自村而过,寨内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坡上垒,碉堡林立,被称为最神秘的“东方古堡”,自古就被赋予了关隘要塞的军事功能,形成多层次、多空间,建立独有的防御体系。


尤为罕见的是,桃坪羌寨一反传统古城设东、西、南、北四门的建筑形式,筑成了以高碉为中心的放射状8个出入口,又以13个甬道织成四通八达的路网,分布无数暗道,形成八阵迷宫。同时,从高山上引来的泉水,经暗沟流至每家每户,形成众多的引水暗渠和四通八达的地下水网,让人叹为观止。


这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羌族建筑文化艺术“活化石”,浓郁的羌族风情吸引着大量的游客。


1 四川省理县古尔沟镇丘地藏寨 车文斌 摄.JPG    

四川省理县古尔沟镇丘地藏寨 车文斌 摄    


甘堡藏寨是理县的又一张名片。这是一个“坡上的村落”,民居、官寨均用石头修建而成,鳞次栉比,气势恢宏,背靠绵绵青山,面临千古沱水。


四百年前,甘堡藏寨已是百户大寨。具有屯兵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石头文化,犹如世外桃源,年年都吸引着不少观光客前往旅游。


理县是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重要部分,高品位景观绵绵不绝。“三千里江山、三千里红叶”的米亚罗、“四季山水、山水世界”的毕棚沟、“东方阿尔卑斯”的孟屯河谷、“西川第一汤”的古尔沟、邛崃山脉面积和冰量最大的“甲司口冰川”……自然美景与深厚的藏羌人文底蕴相融合,其独特的藏羌民风民俗、饮食歌舞文化令人心驰神往。


目前,理县已成功创建1处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3处国家AAAA级景区,2处国家AAA级景区,2处国家AA级景区,荣获省级旅游强县、乡村旅游示范县、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乡村旅游强县、旅游扶贫示范区称号,旅游成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


2019年,理县接待游客580.9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0.68亿元,位居阿坝州第一。2020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在做好疫情防控游客限流、分时、错峰的情况下,全县接待省内游客13.3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65.02万元。


理县,已成为川西旅游环线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廖俸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理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