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五期

【县域金融】新形势下 加强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探讨

发布:2022/05/06 15:56  作者:窦广源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五月刊  阅读量:

[摘要]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银行账户是其参与市场经营活动的重要载体。本文在厘清改革背后逻辑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通过剖析先进国家经验做法,为我国在强化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的道路上提供思路和借鉴。

[关键词]  企业账户;账户管理;银行监管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德州市中心支行

 

近年来,经济社会快速变革,企业账户管理工作压力逐步加大,传统制度已无法满足形势发展需要,自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银行账户进行改革至今,企业银行账户的开户许可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取消,银行业金融机构可自行为满足条件的企业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无须中国人民银行再进行审批。

 

我国企业银行账户改革的必要性

 

——因技术应用而变。20年来,互联网逐渐渗入到各个行业,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的规划,其中就包括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作为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账户体系也因互联网的渗入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监管部门后续还将根据技术的变革,出台更为完善的监管明细,从而有效规范市场秩序。

 

——因社会背景而变。纵观历史,每一次的企业银行账户改革都源于日异月殊的社会形势,中国人民银行于2019年全国范围内取消企业银行账户许可的决定正是在政府进行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一次办好”的时代背景下作出的,其目的就是与政府相关政策遥相呼应,提高金融系统中银行账户的管理能力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水平。因此,企业银行账户的改革总与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在当前简政放权、扶持小微企业的时代主旋律下,未来企业银行账户改革的思路也将与此一脉相承。

 

——因风险防控而变。2010年前后,我国的市场经济进入了髙速发展的阶段,在此期间市场上出现了大量逃税漏税、洗钱、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监管机构陆续出台文件要求相关单位加大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因此,银行账户作为社会资金运行的载体,加强风险防控,维护其有序管理是监管机构不变的工作方向。当前,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商业模式、交易方式、支付手段等加快迭代,各类新增风险也层出不穷,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企业银行账户的发展势必将坚守底线思维,其改革方向也将与风险防控形成更为紧密的关联。

 

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的新问题

 

在当前企业银行账户管理中,存在着法制不健全、监管不力、银行业机构服务不到位等新问题,需要及时破解。

 

——法律层面。一是立法层级不高。当前,账户管理方面的制度文件虽然较多,但立法层级普遍不高,这直接导致中国人民银行及商业银行在账户管理过程中无法可依。同时,在执行账户管理工作要求时,一方面在与公安、市场监督等部门沟通配合时处于劣势;另一方面,在面对违法违规问题及不法分子时,也时常缺乏威慑力,无法起到强大的震慑作用。二是制度修订完善不及时。现有的企业账户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当前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所需,如一般存款账户无法支取现金,其账户性质也无法变更;临时存款账户存在有效期限制等。另外,通过前期调研发现,目前网店、商务服务中心、网络服务中心等企业开立结算账户数量激增,该类企业不需要存货,经营范围为软件开发、企业咨询服务等,且注册地址多数为住宅或××中心××号房间,给上门核实工作造成一定困难,无法准确辨别其真实的开户目的,无法确定注册地址或经营地址是否合规,建议明确“单位注册地址不存在或者虚构经营场所”的具体情形和标准。三是惩戒力度严重不足。当前,对账户违规行为处罚较轻,最高仅给予3万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对其采取控制账户开立、限制账户交易等措施。但综合来看,其处罚多以技术性限制为主,不法分子违规成本较低,震慑力度明显不足。

 

——中国人民银行层面。一是工作思路转变不够及时。取消许可后,基层中国人民银行工作思路转变不够,事后核查及检查多以手工方式为主,缺乏信息化系统的数据支撑,无法充分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银行账户数据和账户支付信息。二是管理系统有待优化。中国人民银行在做出取消企业账户的许可之后,仅是对其账户管理的部分系统功能进行了简单的调整,并未对原系统的管理架构进行重构,系统在数据统计、分析等方面功能有待优化,影响账户信息备案质量和审核效率。三是基层人行监管压力较大。取消许可后,企业开户数量激增,面对庞大的企业银行账户体量和海量账户信息,基层中国人民银行特别是县域支行,受人员数量、素质水平和技术手段制约,监管压力较大,账户事中、事后的风险预警和监测能力相对薄弱。四是账户分散现状制约监管效能发挥。在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中存在部分外汇账户、证券公司账户和保险公司账户等非银行账户,其账户信息并未在账户管理系统中有所体现,而是由不同部门分属管理,管理现状不利于对微观主体进行大数据分析,使监管效能难以最大化发挥。

 

——商业银行层面。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严。企业账户管理改革确实倒逼了商业银行转变管理理念,但作为企业而言,追求利益最大化是其主要目标,商业银行需要在管理与盈利之间做出平衡,加之部分银行考核指标设置不够合理,在“重数量轻质量”的经验理念驱使下,高吸揽储,变相抢夺市场和客户;放松审核标准、违规办理开户;对存在洗钱等违法行为的账户异常视而不见以完成其考核指标。二是服务不到位情况仍然存在。一方面,部分银行过度追求优质客户,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歧视民营和小微企业情况;另一方面,随着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加大事中、事后核查力度,部分商业银行出现以“防风险”为由,推诿、阻挠客户正常开户情况。三是审核压力陡增。在“放管服”改革背景下,企业注册时市场监管部门仅进行登记备案,相关资质审核较此前大大减少,加之中国人民银行对企业银行账户管理改为备案制,对新注册企业情况的审核前置至商业银行,对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能力和工作的细致程度都是极大的挑战。

 

企业银行账户管理对策建议

 

——修订完善制度,提高立法层级。当前,在金融机构中,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的工作现在处于一种无法可依的状态,仅仅依靠部分不成系统、效力较低且无法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的规章制度来维持,一方面在全面获取账户管理数据上显得乏力,另一方面也无法协调各方的合作关系,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当务之急是修订并完善现有法律制度,提升企业账户管理工作的立法层级。以更高层级立法的形式明确居民、企业、银行及其他政府部门的权利与义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惩戒力度,增强企业市场主体对银行账户的重视程度和法律意识,维护良好的经济社会秩序。

 

——压实主体责任,提升风控水平。一方面,加快提升在账户管理领域监管的智能化水平,采集和分析企业账户信息,排查和监测账户风险,实现对企业账户的全面、动态、高效监管,及时处置和纠正商业银行、企业违规行为。另一方面,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指导,督促其建立健全以账户质量和风险防范为导向的账户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客户身份识别,强化内部风险管控。同时,建立健全对公管理、运营管理、风险合规等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制衡的内控合规制度,明晰岗位职责及责任追究机制,加强对下级行账户业务合规性情况的内部监督检查,做好账户业务全流程监控与管理。

 

——优化系统功能,提高监管水平。一是加快技术创新,优化系统功能,实现企业银行账户管理系统对各类监测系统的支撑作用,确保所提供账户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以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二是健全企业账户数据采集体系,确保其能涵盖社会经济的各个层面,一方面能够实现企业之间在银行体系外的资金结算及管理的采集,另一方面也为金融监管部门对金融市场的监测提供一定的依据。

 

窦广源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