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8期

【调查研究】提升农企发展质效探讨

发布:2022/08/05 14:46  作者:唐鹏 李淑厚 谢义 高飞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8月刊》  阅读量:

[摘要]  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农业企业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力量,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对农业企业的特殊性进行准确定位,正确认识农业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及时解决农业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关键词]  农业企业;乡村振兴;农业融资;农村信用体系

[作者单位]  临沂市农业农村局;临沂市罗庄区盛庄街道办事处;临沂市郯城县郯城街道办事处

 

党和国家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突显了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农业企业作为农村地区市场经济的主体,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农业企业的健康成长成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解决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等农村民生问题的关键所在,提升农业企业的发展质量对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将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农业企业起步时间短,与城市地区相比,发展速率比较慢,由于受城市经济辐射的带动,部分农业企业逐渐以满足城市的需求为自己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结合度较低,大部分的农业企业仍然是以传统的种植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生产技术水平低、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导致了我国大部分的农业企业效益依旧不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企业逐渐迈入了转型发展的新时期,经过产权制度改革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部分农业企业走出了困境,融入了城市工业体系,但大部分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特别是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健全、融资难等瓶颈,如何提升发展质量,成为农业企业转型发展急需破解的难题。

 

农业企业发展中的问题

 

——农业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整体不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农业企业属于家族企业,企业管理主要以家族关系为依托,管理者现代规范化管理意识淡薄,给企业增加了管理风险,不利于企业规模的发展;企业的决策模式过于单一,家族式管理模式极易形成“一言堂”现象,制约了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不能形成长远的成长发展规划;农业企业内部的分工比较模糊,各种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应有的监督,财务、人事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实,造成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浪费,很难激发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企业核心竞争力难以有效提升。

 

——农业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差。因为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农业企业缺乏良好的决策机制和管理手段,使得企业不能对外部市场信息和环境的变化进行快速的反应,加之农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渠道传统单一,迫于传统观念的束缚,线上销售等“互联网+”的销售模式未能得到广泛推广,管理者凭经验进行判断和决策,对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不敏感,导致决策的滞后,很难跟上市场变化的节拍,企业难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农业企业融资困难。农业企业发展的“破题”需要资金的支持,大部分农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规范,没有完善的财务核算管理机制,在高成本低效益经营环境下,农业企业不能形成规范且有效的财务状况记录和可靠的财务担保,致使企业很难从正规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另外,当前我国民间资本的借贷制度及管理方式还不是很健全,种种原因增加了农业企业吸引投融资的难度,限制了农业企业的发展。

 

——农业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滞后。农村地区农业企业的管理者和工人以农民为主,普遍存在文化素质低、新事物接受能力差等问题,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了生产上,管理者忽视了对工人的培训再教育,企业生产技术得不到升级,也影响了工人技术水平的提升;由于城乡差距的存在,企业的薪资待遇不具有吸引力,受工作环境、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制约,导致大部分高学历、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不愿意选择到农业企业就职,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企业,缺少新鲜人才血液的注入,限制了农业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制约了农业企业的发展。

 

提升农业企业发展质量对策

 

——建设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现市场的有效对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企业应积极构建和完善自身规范化管理制度,调整治理结构,重视自身企业文化建设,注重树立企业的品牌和形象。结合企业的实际,企业管理者应通过对相关经济管理知识的学习,科学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明确企业的价值观和目标,做好相应的制度文化建设,逐步进行农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民主的管理意识,构建科学的决策机制,打破家族式企业“一言堂”的管理模式,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逐步实现群策群力,降低企业的决策风险,从而提升对市场信息的快速反应,科学及时地调整企业的市场战略,实现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产业优化升级,融合“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逐步优化农业企业发展的产业内部结构,结合当地实际,注重发展以旅游、观光、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为主的优势产业和特色农业,特别是积极开展农产品品牌化建设,发展特色农作物种植示范园区等,实行农业企业带头的“订单+农户”的产销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及品质;搭建“互联网+”电商平台,开设网店、微店,借助抖音、快手等新兴网络直播的方式,增加农业企业的产品知名度与销售量,减少传统经销商销售模式的流通环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农业企业可以实现择优建立稳定的产供销关系,拓宽销售渠道,实现利润最大化。

 

——政府主导建设信用体系保障农业企业融资需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破解农业企业融资难问题,当地政府应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数据对企业的信用情况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依据,这样既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提供了信贷管理手段,也为农业企业提供了解决资金需求的融资渠道和方式;加强农村“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农业企业成本,通过相关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吸引其他资本进入农业企业,为其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务,保障农业企业的资金需求。

 

——强化农业企业的人才支撑。由于农业企业经营者自身素质的限制,影响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规范化制度的应用,提升农业企业的发展质量必须要对管理者进行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的培训,让管理者真正明白什么是市场经济,增强企业管理的能力,提升他们对市场经济的判断能力,生产出更多适销对路的商品;企业自身要注重现代专业管理人才和财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逐步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地方政府要为农业企业和科研院校搭建“桥梁”,一方面对现有企业人员进行素质提升和技能培训,进一步优化农业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通过与科研院校建立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方式,实现对农业企业的人才输出,优化基础设施及薪资待遇,吸引院校人才服务农业企业,实现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推进农业企业品牌化提升建设。农业企业大多从事以农产品加工为主导的产业,产品利润低,大都没有自己的品牌或者存在品牌知名度低、市场认可度差的问题。因此,推进农业企业的品牌化建设,一方面,要从制度上建立健全政策扶持体系,政府出台农业企业品牌扶持培育政策,结合当地产业优势及企业状况,大力加强农业企业品牌的培育工作;另一方面,农业企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突出产品特色,逐步实现产品的转型升级,结合“互联网+”开创农业企业品牌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农业企业品牌的辨识度、知名度,实现品牌的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质变过程。(作者:唐鹏 李淑厚 谢义 高飞)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