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2年第8期

【县域金融·理论】 商业担保公司供应链业务金融风险研究

发布:2022/08/05 17:02  作者:王国忠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2年8月刊》  阅读量:

[摘要]  随着国家出台鼓励增加对中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提供低息普惠金融支持的政策,商业担保公司应积极研究如何在有效控制金融风险的基础上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获得合理的风险收益比。商业担保公司的制度设计、审批决策流程、信用风险数据评价体系、在供应链业务中的定位等综合因素形成供应链业务金融风险。

[关键词]  商业担保;供应链;风险控制

[作者单位]  甘肃省融资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商业担保公司的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问题是指市场化的商业担保公司在对中小企业的采购、供应和流通过程进行支持、支付和增信服务中,供应链金融三大参与者任何一方发生违规而给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参与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我国商业担保公司深度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业务起步迟滞,对供应链主体增信的整体风险管理还没有形成理论体系和完整的实施方法。商业担保公司应不断增强对供应链业务金融风险控制的理解,减少给自身造成损失。

 

担保公司供应链业务金融风险问题

 

——供应链金融制度设计和审批流程不完善。首先,商业化担保公司对供应链业务融资需求方以及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审核制度还不够完善。担保公司在做供应链金融业务中比较关注核心企业的付款能力,但实际上许多核心公司因为考虑到巨额资金占用利息,不及时付款容易发生道德风险。其次,担保公司对供应链业务各个参与主体无法实现严格有效的审批和决策,仅仅流程化进行传统模式尽职调查,并没有对委托企业的资产状况、信誉度和信用风险等有关的事宜做出仔细考量。目前来看,商业化担保公司收入板块中供应链金融服务领域在整个经营收入结构中占比较低,担保公司在对供应链金融风险控制的深入研究和相关投入方面缺乏动机。

 

——供应链数据无法形成独立客观的风险模型。首先,供应链风险指标统计缺少针对性,欠缺行业统一的风险预警信息收集整理工作指引。由于我国担保公司存量较多,分布较为分散,在对客户数据搜集整理工作方面没有规范性文件,无法为目前的供应链业务金融风险评价工作提供丰富的数据参考。其次,担保公司科技化转型道路还在探索期。目前实力雄厚的担保公司已经开发了基于数字化升级的全新担保业务系统,其中嵌套了专属的供应链业务模块。部分知名供应链公司也开发了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和配套维护方案,供无力开发供应链业务IT系统的企业选购。

 

——供应链业务风险收益难以匹配。首先,我国大部分省市基于风险共担的融资担保体系尚未建立,多数商业担保公司尚未纳入再担保体系中。担保费定价受到严格管控,产生的收入无法全面对冲代偿风险。供应链风险易传导的特性放大了经济波动风险。其次,商业担保公司在银担合作中处于劣势地位。在传统银担合作中,担保公司由于与品牌化银行规模对比悬殊,谈判中常常处于劣势地位。商业银行将易发生违约的风险客户大量推荐给担保公司,要求追加担保后才能放款。担保公司的平均客户质量较低,在不恰当的考核激励下,业务人员往往追求业务短期内大量扩张,发生代偿风险的概率很大。

 

供应链业务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完善具体的管理体系。商业担保公司应成立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供应链业务金融风险管理的整体战略规划和建立供应链风险的预警分析体系。风险管理部作为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产品设计和管理部门,具体统筹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任务。在风险管理部门架构中,应设置专业供应链业务风险经理,监督检查各分(子)公司供应链业务风险管理质量。要特别注意强化对增信链条中物流和资本流的管控。在物流信息管理方面,要做好对仓库和抵押物的管理,在现场核实客户抵押物的质量与规格,并核实物流信息与购销协议内容是否相符;在现金流方面,管控好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总量,与核心企业进行现金流的对碰,密切监控货物采购方的业务回款,在增信期结束前确认回款账户资金差额。

 

——构建科学合理的审核过程,避免逆向筛选风险。首先,商业担保公司要制定严格的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方案和审查规范,从严甄别供应链金融产品目标客户的资质水平和信用程度,并全面调查目标客户的地位和所在地的产业状况、经营能力、社会信誉度以及发展前景等,最终建立供应链业务目标客户准入和退出名单。应当注意的是,采用存货质押模式下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选择应该建立相应标准,选择可信赖的、有实力的、资质强的物流企业作为供应链业务中的准入企业,以加强对整个贸易链条的风险把控。其次,商业担保公司要定时跟踪在保客户动向,定期对供应链业务在保客户的资信等指标作出重新评价,一旦在保客户的资产状况有重大异常表现,就要及时采取严格管控措施,比如联络核心企业或放贷金融机构,及时将风险客户账户锁定,以防止其产生资产转移的风险。

 

——收集全面的风险数据,以形成客观的风险模型。商业担保公司应采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保证风险预警指标的真实有效。在风险指标量化前,要进行供应链企业的信用风险数据收集和梳理等工作,以保证供应链信用风险原始数据的全面性和真实性。担保企业一方面可采用建设供应链金融商业信用风险数据库的方法,系统地筛选和收集有用的商业信用风险资料;另一方面可通过借款人的信用信息、第三方公司披露资料、地方政府经济统计资料等各种途径来收集资金和信用风险数据,并进一步拓展数据库的信息范围,使供应链企业风险评价成果更为精确。

 

——构建供应链单核心或双核心保证策略。首先,针对供应链加保交易模式下的反担保措施问题,一般要求企业提供应收账款质押或应付账款反向质押的方式,通过核实核心企业应收账款真实性来保证还款来源的确定性。商业担保公司应选择在交易链条中可明确追溯核心企业债权债务关系的环节参与进去,采取保理和反向保理的方式进行融资加保,一旦融资企业出现风险进行代偿后可向核心企业进行追偿。其次,要综合评价供应链上下游配套企业的资信情况。除了核心企业以外,应全面考察配套企业的历史履约记录和实际控制人的过往经历。对于贸易链条不清晰、履约记录较少,存在刷单、空转等嫌疑的配套企业应重点关注,需派出双人进行现场尽职调查,留存调查凭证和记录。再次,对于首次涉及的高风险交易业务,应考虑采取双核心策略,即同时要求买卖双方均为核心企业,从而尽可能减少业务不确定性。

 

票据担保的供应链加保风险管理

 

——商业担保公司介入商业票据市场模式。核心企业基于真实交易关系开具电子商业承兑汇票,背书N手至持票人,商业担保公司通过电子商业汇票系统(ECDS)为持票人提供担保,持票人将已添加担保公司背书保证的商票背书给资金方指定的持票代理人,资金方进行放款。电子商业汇票贴现系统可根据风控模板及票据自动衍生计算,支持票面企业名称、账户信息、开户行信息、注册地信息以及票据背书、转让等维度的反欺诈规则管理,担保公司可借助该平台实现票据在线审核及多角色审批管理。

 

——商业票据加保业务风险控制措施。商业担保公司应在承兑人准入和持票人准入两方面设立门槛,一般要求承兑人须为公司白名单客户,持票人在企业资信、票据背书转让历史和真实贸易背景方面做出要求。业务期限方面一般授信期限不超过1年。授信限额方面,对平台公司本身、单一承兑人涉及的业务余额、单张商票票面金额分别设定授信限额,以减少风险过于集中的隐患。承兑人拒付率控制方面,一般要求承兑人承兑记录需满足拒付金额率(拒付总金额/承兑总金额)、拒付笔数率(拒付总笔数/承兑总笔数)均不超过5%,且承兑人不得出现关于承兑汇票到期未兑付相关诉讼纠纷,不得发生实质性票据兑付违约。作者:王国忠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