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1期

【调查研究】基层治理背景下乡村民宿产业发展研究

发布:2023/01/09 11:01  作者:黄小薇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  阅读量:

[摘要]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基层治理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乡村民宿的兴起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寻找到新的突破口,并提高了群众在基层治理工作中的参与度。本文基于县域经济视域下分析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从基层治理角度提出了健全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加大政府的监督和管理、拓宽民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基层治理;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县域经济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发展民宿产业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新路径,已被纳入基层社会治理范畴,以充分发挥其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农村治理有效、产业结构转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且民宿产业作为乡村旅游业发展中的新业态,以其激活乡村产业经济活力,促进县域城镇化进程加快的优势,成为推动基层治理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之一。重视乡村民宿在基层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民宿产业和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利于构建共享共治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乡村民宿对促进地区发展的意义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从县域经济角度来说,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民宿可以给当地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可以提高本地区村民的经济收入。乡村民宿产业是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通过发展民宿经济可以将乡村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成市场竞争优势,达到将农村提升为景区的效果,实现生态价值的有效转换。通过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有效盘活当地农民的闲置资产,起到将生态效益转化成经济效益的良好效果。乡村旅游民宿产业的发展,也逐渐变成我国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增加村民收入、拉动消费需求的新引擎,民宿业的发展不断吸引更多人参与进来,共同分享县域经济的繁荣成果。

 

——助推乡村产业联动发展。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衍生产物,是乡村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朝阳产业。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将会带动农村各个产业的融合发展,一是通过发展乡村民宿项目,推动了本地服务业、餐饮业、文娱体验业的共同发展,拓宽了村民的就业渠道。二是乡村民宿能够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既能加速乡村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又能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民宿产业链,让三个产业的发展起到联动融合的作用。

 

——保护传承乡土文化。民宿的灵魂就是其乡土文化。充分挖掘当地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融合当地乡土元素是民宿品牌化发展的必经之路。任何产业想要长期可持续发展,绝不是单一的经营,而是要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以其拥有独特的乡土文化,打造品牌核心竞争力,使本地特色乡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与发展。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民宿的发展能够优化乡村环境推动生态宜居。整洁的乡村生态环境才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在乡村民宿经济这个市场力量的利益推动下,村委会及村民主动提高生态保护的热情,积极参与乡村环境的整治,促使乡村环境向绿色天然无污染的趋势发展,让生态环境更美丽。乡村民宿的发展带来的乡村自然环境的改变,提升环境承载力是构建和谐生态环境的有力推手。

 

乡村民宿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规模效应不足。当前的乡村民宿个体经营占绝大多数,规模效应不足,民宿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难以发挥。特别是近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不少民宿倒闭停业。民宿无法单打独斗,一定要形成聚集化,抱团发展才能抵御风险。通过聚集化达到规模效应,才能形成民宿产业的价值链,引领乡村民宿共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质化现象严重。乡村民宿产业作为旅游新产业,它的形成势必会牵扯到县域经济因素,过度趋利会导致文化的商业化和趋同化。一是县域经济的趋利性。出于抢占商机的急躁心态,大多数在经营中相互攀比模仿,仿后的民宿像模式化的流水线产品。二是文化创新不足。部分民宿经营者为快速盈利盲目复制其他民宿模式,没有沉下心去挖掘本地乡土文化,未能够实现与当地有特色文化要素深度融合,如风俗、乡情等,缺少独特的创新理念及特色品牌。

 

——专业人才缺乏。民宿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人才是关键。一是当前政府职能部门中,真正懂乡村旅游民宿产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普遍。农村人力资源整合工作滞后,本土人才培育不够,农村留不住本地青壮年劳动力,大量青年劳动力流失,导致民宿运营人才短缺。二是从业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大多数都是以农民为主,且经营模式为以夫妻搭配的家庭副业形式进行运营。管理者在经营民宿的同时还兼顾农业生产、外出务工等,除夫妻经营情况较多外,民宿服务人员也多是其子女或周边的亲朋好友等。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乡村民宿虽然已兴起多年,但整个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我国民宿所在乡村大多存在基础设施不完善问题。一是道路交通问题,特别是有些山区路况较差,道路崎岖、路窄弯多,车辆交会困难,安全隐患较多。很多班车尚未能打通“最后一公里”直通各村。二是包括网络覆盖面积、道路质量水平、给排水处理能力、停车空间大小、消防设施以及医疗设施水平、电线线路容量等,都是制约乡村民宿发展的因素。

 

——民宿监管失当。国家对乡村民宿的监管存在较大漏洞,地方上缺少专门机构统一管理乡村民宿的情况仍然普遍。缺乏整体统一的监管机构,执法、市场监督及生态环保等各环节实行自行监督,出现各部门互相推诿等情况。乡村民宿旅游发展涉及基层治理的各方面,需多部门协调及统一管理。另一方面,很多地区靠自发成立的社会民宿行业协会来协调处理纠纷,但因行业协会自身发展水平有限,力量薄弱,对乡村民宿管理的约束力不足。有些地区仅靠村委会也无法协调处理民宿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因为缺少专门监督管理机构,我国多数的乡村民宿产业一直是无序发展状态。

 

乡村民宿产业发展建议

——拓宽民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乡村民宿产业是助推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乡村民宿产业要想兴旺,必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体系,延伸民宿产业链,提高民宿业带来的附加值。一是基于乡村特色因地制宜,打造乡村民宿集吃、住、玩、游、购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配齐乡村民宿休闲娱乐设施。注重乡村民宿差异化发展,防止抄袭雷同,推动乡村民宿产业链不断完善,形成产业链联动发展新格局。二是打造民宿集群化,其集群化是以多元素构建而成的旅游产业发展链条,可以充分发挥乡村旅游的多种价值和功能。例如乡村民宿建设中,打造农业观光、旅游、采摘等乡村产业链项目,增加食品、药材等副产品种植加工,依靠乡村民宿的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产品营销方式,提高产业附加值,来激活县域经济的内生动力。

 

——健全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基础设施建设是乡村民宿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为乡村民宿产业发展添砖加瓦,而基础设施滞后会成为乡村民宿发展的绊脚石。重视停车场的建设,充分考虑乡村可能接待的游客规模,在为游客提供方便的同时,也要考虑修建停车场可能对村庄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如无法达到对环境的保障,必要时可以将停车场建设在与村庄有一定距离的地方,并通过其他的交通方式,例如电瓶车将游客带到乡村民宿,这样不仅解决了停车难问题,也可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加大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乡村民宿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规范引导以及政策的大力扶持。乡村民宿产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业态,规章制度尚未成熟,民宿经营管理也未规范,故而需要政府的监督和管理。一是发挥县域乡村民宿经济中政府的作用,当地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和指导,制定符合本区域民宿发展的管理办法或者出台有关制度,对肆意抬价、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打击,实现民宿业规范运营。二是近几年的疫情笼罩下,县域经济发展受挫,乡村旅游产业不景气,民宿市场不堪压力纷纷退出。政府应对重点的乡村民宿休闲项目给予必要的政策优惠和财政支持,帮助民宿产业度过“寒冬”。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