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8第十一期

【调查研究】从荣县实践看乡村振兴人才支撑

发布:2018/10/31 16:49  作者:胡伟峰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8年11月刊  阅读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系统部署,绘就了“三农”事业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并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当前,四川省荣县正处于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型升级的关键期,系统研究和谋划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战略,以人才振兴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激活人才支撑的荣县实践


近年来,荣县不断深化人才“引、育、服”改革,服务“全省农业农村改革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


——刚柔并济,接好“三种”智力。一是打好“联姻牌”,接好“外埠”智力。出台《柔性引才引智管理办法》,着眼搭建高端合作平台,借好高端人才“余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科技支撑、项目拉动等,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5项。


二是出好“乡情牌”,用活“游子”才情。出台《荣县藉在外优秀人才服务联络办法》,建立在外优秀人才信息库,健全联络服务机制,加强与在外人才感情联络和信息沟通。已回引荣县籍在外优秀人才50余名致力乡村发展。


三是谋实“筑巢招”,引得“凤凰”来栖。出台《急需紧缺高端人才引进储备管理办法》,实行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三同步三联动”,着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引进新型工业等高端急需紧人才。已引进硕士及以上人才30余名。


——向内挖“潜”,育好“三支队伍”。出台《田园人才孵化器实施意见》,着眼打通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最后一公里,着力培育村级组织“领头雁”,新型农业“带头人”,“新农民”三支队伍,夯实乡村全面振兴基础。


一是 孵化“新农民”,夯基乡村振兴。今年以来在全县296个行政村开讲产业发展、法律知识、乡风文明、家风家德等各类培训课程3000余次,受教育农民8万余人次。


二是培塑“带头人”,提能乡村振兴。在专合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等中遴选产生“带头人”1010名。组建农业科教网,选聘省、市、县专家,组成“智力服务团”,为“带头人”提供网络实时在线服务和限时承诺现场服务。


三是选育“领头雁”,引领乡村振兴。选送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玉章精英堂”跟班学习。从优秀后备干部、村“两委”成员中遴选村党组织书记培养对象500名、村级后备干部1000余名。


——向“服”问效,做优“三种环境”。一是做优人才“工作环境”。出台《人才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办法》《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人才工作例会和人才联络员制度》等,健全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压实压紧人才工作目标责任,推动一把手大抓“第一资源”,使人才工作由“软任务”变为“硬要求”。


二是做优人才“干事环境”。出台《关于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农业科技体制改革的意见》《名中医评选管理办法》《科学技术奖励办法》《拔尖文艺人才、优秀文艺作品及文艺项目扶持办法》等,健全以质量、贡献为评价导向的多领域多专业的人才评价体系。


三是做优人才“舒心环境”。修订《优秀专家评选管理办法》,出台《党委联系专家制度》《荣县藉优秀人才联系联络办法》,健全党委联系专家、专家决策咨询机制,落实优秀人才定期慰问、优秀专家津贴、柔性引才津贴等。


制度引擎   释放人才活力


 制度变革是释放乡村振兴人才红利的“引擎”。着力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建强乡村人才振兴“制度引擎”,让各路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构筑乡村人才工作崭新格局。坚持人才结构调整、资源配置、资本积累、制度创新“四个优先”,才能形成人才优先发展的决定性优势,让更多“千里马”在乡村改革发展中竞相奔腾。落实“四个优先”的制度安排,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乡镇人才工作站抓具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大联合、大融合、“总动员”的人才工作新格局。


——破解乡村人才流动各类藩篱。只有拆除人才流动的各种藩篱,人才资源配置才能高效、合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灵活柔性引才,鼓励“离岸”创新创业等利用高端人才余力闲时,汇集乡村振兴人才。破解身份限制,探索县域总额编制管理,改革人才聘用制度,顺畅人才在不同层级之间、体制内外的自由流动。破解人才管理瓶颈,深化人才“放管服”改革,减少审批事项和微观管理,充分发挥用人主体主观能动性,实现人才配置最优化。


——创新乡村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突出实践实干实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评价倾向,着力解决对不同类型人才评价标准“一刀切”“一把尺子量到底”的问题,以分类评价为基础,结合不同人才特点,合理设置和使用评价指标,形成导向明确、精准科学、规范有序、竞争择优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造主动性、积极性,让各类人才充分“燃”起来。


——搭建乡村人才发展成长平台。人才成长空间足够宽广,才能激发人才的“鸿鹄之志”。以专家大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着力打造一批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产才融合平台,使人才有“地”可战。围绕重大规划、重大工程、重点项目,着力建设层次结构合理、创新突破能力强的政产学研用创新联盟平台,使人才有“备”而战。建设乡村振兴学校,搭建各类人才交流学习平台,推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多向交流,互补长短、互取精华,使人才有“利”而战。

 

关键突破   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当前,要聚焦关键,奋力攻坚、优先突破,构建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制度优势、战略优势。


——整合人才工作职能,推动乡村人才振兴。成立人才工作局,统筹调度,解决人才错位、缺位、越位的问题,实现人才资源科学合理的配置。聚合人才政策、资金、项目、服务,形成工作合力,创造更强的人才招引优势。打破现行编制、岗位部门化的制度,建立县级统筹的编制管理制度和岗位流动制度,落实基层导向政策激励,把更多的县级人才引导下去,解决边远乡村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和空编较多的问题。


——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引擎乡村创新发展。发挥政府对协同创新进行引导和扶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发挥高校智囊团和创新人才库的作用,推进“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多元协作”的校地、校企合作协同创新联盟,构建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动力源。鼓励开展不同层次的科研和技术创新活动,为乡村振兴不断培养和输送更多高层次人才。


——破解城乡二元制度,新乡贤引领乡村发展。乡贤文化在农村社会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是乡村振兴中不容忽视的一支生力军。打破居住环境、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等制约,完善政策扶持、强化工作措施、优化创业环境,引导新乡贤“反哺桑梓”建设家乡。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机制,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产业发展、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社会治理中。营造尊贤尚贤的社会风气,激励新乡贤为乡村产业兴旺提供智力支撑,为乡风文明建设树立模范标杆,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成立乡村振兴学校,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整合党校、职教中心、农广校、农民夜校等培训资源,组建乡村振兴学校。聚焦产业需求,实施产业人才培育计划。聚焦乡村社会治理,倡导文明健康的乡风民俗。聚焦文化振兴,延续和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特色工艺、地方民俗,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乡村文艺带头人和民间艺术家,实现乡村与城市文明交融互补,助力乡村振兴。


四川省荣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胡伟峰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