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18第十一期

【调查研究】发展乡村旅游的渠县探索

发布:2018/10/31 16:55  作者:李明锋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18年11月刊  阅读量:

近年来,四川渠县立足明显的区位优势、优美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淳朴的乡土文化,实施“古賨国都、悠然渠县”品牌战略,在推进重点景区建设的基础上,科学整合乡村旅游资源,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持续推动乡村振兴,全力打造神秘临巴、农耕李馥、运动龙潭等个性化特色乡镇。先后成功创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四川省旅游度假区、6个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3个省级四星级以上乡村酒店,民宿达标户24户,贵福、文崇等7个乡镇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乡镇,中滩村等9个单位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渠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措施


——政府主导、科学规划。一是突出政策引领。高起点、高规格编制《渠县“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渠县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等文件,统筹制定乡村旅游分布、城乡环境治理、产业定位等规划,同步实施水、电等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规划专项资金。在县财政每年预算3000万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的基础上,高效整合国土、建设等部门力量和配套资金,撬动社会资本12.8亿元投资全县乡村旅游建设。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一是努力挖掘区域特色。以提升打造賨人谷5A级景区为龙头,以“一心两廊五区”为支撑,积极推动度假万寿、田园渠南、神秘临巴等特色小镇建设,大力推进以桃花、柑桔等基地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建设,使传统乡村旅游经营逐步过渡到差异化、特色化等发展轨道。二是不断培育产业特色。以黄花、柑桔、花椒、核桃、粮油、蔬菜等重点特色产业为依托,提升打造100万亩优质产业基地,通过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村的生态建设,培育出具有农业产业特色的田园风光。三是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开展文化内容丰富、群众参与性强的旅游节庆活动,将文化元素融入到休闲度假旅游、生态旅游等大众化旅游产品中,充分展示文化旅游魅力。


——加大投入,提升品质。一是举办专题讲座。围绕现代旅游服务需求,主动邀请各地旅游专家到渠县举办旅游专题讲座,提升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二是外出考察学习。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开展外出考察学习活动,改进经营管理方式,完善导游牌、停车场等硬件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接待水平。三是加强行业整治。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治和行业监管,健全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提升完善乡村旅游景点硬件设施,实施城乡风貌塑造工程,保持周边建筑与自然景观、文物古迹的协调健康有序发展。2017年以来,全县实现旅游人数500万人次、旅游收入43亿元。

 

对渠县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提升站位,明晰协同发展目标。一是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地位,配套完善发展相关指标和政策,积极促进乡村旅游与当地人文、经济协同发展。二是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结合精准脱贫工作,积极对接国、省、市相关部门,配套相关产业项目,不断加大对賨人谷、秀岭春天等乡村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形成具有影响力、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带动当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绿色引领,建设美丽宜居城镇。一是挖掘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鼓励有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龙潭、柏水等乡镇,按照景区标准规划建设特色旅游景区,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二是加强三汇蒲家祠堂、土溪城坝遗址、贵福红军街等民俗文化、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等独特风貌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彰显乡愁特色,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特点的美丽小镇。


——主体多元,打造共建共享模式。一是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在规划编制、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传承、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作用。二是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每个乡村旅游规划点由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统筹政府、社会、群众等主体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村民同心同向行动。三是鼓励企业、其他社会组织特别是旅行社积极参与投资、建设、运营和管理。积极调动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建设热情,促进其致富增收,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群众。


——创新机制,激发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等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盘活农村存量土地。二是创新乡村旅游和特色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利用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建议设立乡村旅游和特色小(城)镇建设基金。鼓励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有条件的三汇、临巴等旅游资源丰富的扩权乡镇通过发行债券等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


四川省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李明锋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