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8期

【特别关注】全域推进攀枝花担当四川共同富裕探路先锋——02 西区:着力城市提档升级

发布:2023/08/07 16:50  作者:本刊记者 车文斌 黄世涛 张娜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8期  阅读量:

攀枝花市西区是工矿企业集聚区,修建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企业职工家属区,大多存在功能不完善、配套设施不足、环境相对较差等状况。该区启动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以来,将群众关切的城市更新行动作为重要抓手,提档城区生活配套和生产承载能力,提升群众获得感,聚力打造共同富裕新家园。

 

5攀枝花西区   黄宝亮 摄.jpg

攀枝花西区   黄宝亮

 

老旧小区改造恢复城市活力

 

6月下旬,在格里坪飞歌巷的水泥厂家属区附近,《当代县域经济》记者看到,整洁的休闲广场上居民们三五成群围坐在廊亭里聊天欢笑;刚建好的停车场整齐摆放着车辆;簇新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即将投入使用……

 

“过去,这些地方杂草丛生,道路坑坑洼洼。”攀枝花市西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介绍,水泥厂家属区建成时间很长,小区和周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低、功能单一、绿化杂乱,居民居住和生活的体验感差,改善环境的愿望十分迫切。飞歌巷也是西区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的先行试点之一。

 

为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归属感,西区以全国老旧小区改造试点城市为契机,推动全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不仅对小区内的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以及文体、休闲公共设施进行全面改造,还按照“改造一片、提升一带”原则,对小区周边区域进行风貌整治、环境提升和文化打造,以点带面提升片区城市品质。

 

6攀枝花西区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  黄世涛 摄.jpg

攀枝花西区老旧小区改造施工现场  黄世涛

 

这次改造一大亮点是强调文化植入——通过深入挖掘三线建设、西区城市发展历史,并进行主题化、故事化、艺术化方式演绎呈现,突出西区文化根脉和内涵,提升城市品位。

 

据介绍,西区老旧小区改造十分注重引导群众全程参与,有效发挥群众作用。比如,在设计方案阶段,建设单位反复向居民群众征求意见,以群众的需求作为改造的重点;在试点小区施工阶段,充分吸纳居民意见,妥善处理违章建筑,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在后续工作中,引导居民参与工程验收移交等重要环节工作,让老旧小区改造这项民生实事,真正成为居民自己的“家事”。

 

“十四五”期间,西区计划改造66个老旧小区,涉及面积152.6万平方米,将惠及24000余户居民。

 

营商环境改善激发城市动能

 

攀枝花市晶磊新材料有限公司是西区去年初从安徽凤阳引进的企业,其主要产品石英砂,是普通玻璃制品和光伏玻璃等高端玻璃的原材料,下游企业包括成都、德阳等地的知名玻璃厂商。在位于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的晶磊新材料厂区内,厂长王少海告诉记者:“企业落户西区首先是考虑到距优质硅石矿较近,更主要的原因还是看中了西区招商引资的诚意和良好的营商环境。”

 

“我们去年6月份启动建厂,10月份就开始试生产,现在已经基本进入正常生产阶段,年产普砂和精砂达25万吨,产值8000余万元。”王少海表示,企业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入驻、建设、试生产和投产,离不开西区相关部门和园区管委会的支持。目前,园区正在积极协调帮助企业扩展厂区扩大产能。

 

7人才需求一键办理  田金艳 摄.jpg

人才需求一键办理  田金艳

 

攀枝花市西区是攀煤(集团)公司所在地。攀煤集团是“大三线”时期为攀枝花钢铁基地配套建设的国有大型煤矿企业,矿区总人口近10万。其开发的宝鼎矿区是西南地区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近些年来,随着煤炭资源逐渐枯竭、开采成本上升、支柱产业转型,西区大量与煤炭经济相关的煤炭开采、运输、洗选、加工企业相继停产。

 

但生产条件和劳动力也可以成为重要的资源。随着不少基础配套设施空置出来,西区积极引进特色工业企业,充分发挥产业基础设施价值的同时,也提高了“攀西工业强区”发展质量。据介绍,格里坪特色产业园区以园区发展服务中心、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项目为基础,为项目招引落地、建设经营、转型发展等提供全要素保障服务、全流程监督服务、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三全服务”保障措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守住红线、排忧解难,让企业愿意来、驻得下、运营好、可持续,推动全区工业成势见效,牵牢共同富裕的“牛鼻子”。

 

攀枝花市西区常住人口12.9万,城镇化率95.15%,大部分都是“以煤为生”的城市人口。随着西区支柱产业逐步转型,不少集体企业、民营企业关停,因之失业的人员尤其是四五十岁学历不高、缺乏技能的妇女,再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对此,西区大宝鼎街道依托原有房屋建筑,打造西区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示范基地,定期对居家妇女开展社区厨艺、电商创业、自媒体直播带货以及家政服务、服装裁剪、园艺技能、刺绣技艺等培训。基地运行后每年可培训妇女1500人次,带动灵活就业约500人次,年人均可增收1000015000元。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