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8期

【县域金融】京津冀协同发展下农村金融服务对策

发布:2023/08/07 17:22  作者:马文霞 孔余瑾 张璐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8期  阅读量:

[摘要]  我国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坚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让乡村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都丰富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与金融服务领域相结合,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金融业创新,增强金融机构服务能力,更加主动地融入乡村振兴发展。同时,金融服务自身也需要冲破传统枷锁,敢于进行服务创新,积极尝试新模式,在带动农民致富的道路上充当“先行者”,进而使农民“钱袋子”鼓起来。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要在构建良好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及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以金融服务创新为核心,以“农业+科技”的闭环金融模式,为乡村振兴赋能,助力京津冀协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农村金融服务;京津冀城市群;共同富裕

[基金项目]  天津市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4038010

[作者单位]  天津仁爱学院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在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中,金融业要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鼓励各地多渠道整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信息,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宣传推广农村小额信贷,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积极作用,紧跟时代步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京津冀城市群协调发展提供金融助力。

 

京津冀地区农村发展现状

 

农业发展概况。2022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合计10.03万亿元,占全国生产总值的8.3%,其中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4.16万亿元,天津市地区生产总值1.63万亿元,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4.24万亿元。三省市第一产业差距较大,长期以来,北京和天津作为我国重要政治中心和商业中心,第一产业发展较弱,主要依靠河北省提供大量粮食、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及农副产品。

 

产业结构分析。2022年,京津冀地区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95亿元,同比增长9.80%。其中,北京第一产业总产值112亿元,同比增长0.90%。天津第一产业总产值273亿元,同比增长21.33%。河北第一产业总产值4410亿元,同比增长9.43%

 

目前,京津冀地区的第一产业一直呈稳步增长态势,且京津冀三地产业结构类型均为“三二一”模式,但三省市的差距较为明显。2022年,北京、天津、河北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3.03%15.20%、31.78%,北京的第三产业占比远远高于天津和河北。从2022年河北和天津两省市第二产业的占比来看,天津为20.34%,河北为57.42%,第二产业对两省市的经济贡献巨大。

 

京津冀地区在大产业经济发展上,侧重点各有不同。为探究京津冀三地产业的专业化程度,本文分别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的统计年鉴中选取20182022年的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并分别计算其区位熵。区位熵是指某个区域某个特定部门的生产总值在区域工业总产值过程中占有的比例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占有的比例之间的比,通过它能够为我们研究地方经济运行提供定量分析的参照依据,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i代表产业,j代表区域,T代表总产值。以计算天津市农业区位熵为例,天津市农业在京津冀区域内的区位熵可表示为:

 

京津冀三地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原始数据及计算农业区位熵结果如下表:

 

LQij的值越高,则表示该地区的产业集中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区位熵的值大于1,可以被认为i产业是j区域的优势产业,并且数值越大,代表产业的专业化程度越高。可以看出,河北省在农业方面的专业化程度高于北京市和天津市。因此,京津冀协调发展要充分发挥河北省在农业上的优势。北京的第三产业与天津和河北相比遥遥领先,说明北京在服务业尤其是在金融服务的发展中起引领作用,同时,河北省的金融服务仍然相对落后。

 

 2018年—2022年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农业区位熵.jpg

2018年—2022年京津冀城市群产业结构及农业区位熵

 

金融服务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正建立由银行业金融机构、非银行业金融机构以及各类微型金融机构构成的新型农村金融体系,政策性金融、商业化金融机构与合作性金融机构功能优势互补、彼此协调,促进了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可得性不断提高,大大降低了农村金融准入壁垒。村镇商业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等新兴农村金融的快速发展,有效缓解了乡村金融服务网点覆盖面小、服务缺失、竞争不充分等现象。

 

农村金融产品单一,服务方式落后。最初的农村金融服务主要聚焦于农村生产的信贷业务,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户住房、消费等新的资金需求并未获得有效满足。同时,ATM机、商户POS机等设施在乡村地区仍然匮乏,农户不能完全享受现代金融服务的便捷。

 

非正规融资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受正规农村金融服务机制、功能限制,导致农户在急需资金时不得不寻求民间借贷。由于借贷利息太高,以及必须通过情感维系等非市场控制的不确定性,使借贷农户与被借农户之间处在交易高风险之中。同时这种金融方式很难进行市场监管,很可能演变成非法集资,从而严重干扰整个农村金融服务的正常运行。

 

农业风险控制滞后。目前,我国小额信贷的风险防控工作大多聚焦于贷款投放前评审,而农业农村易受自然灾害影响,如没有完备的抵御风险措施,让农户减少贷款损失,一旦受灾,农村经济就会演变为“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行业。加之贷款预期收益较差,使金融机构不愿轻易进入农业领域。

 

京津冀地区金融服务创新路径

 

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的积极作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的农村信用合作社按照小微、农业等不同信贷需求划分客户经理类别,形成了“全员营销—集中授信—专业审查—快速审批”的高效服务模式,从而切实将农信社为民服务、为农服务的宗旨落到实处。

 

京津冀地区也应实施挂点服务,坚持以点带面的工作原则,落实好挂点机制下的部门监督,成立专业授信小组,建立定期抽查制度,做好“整村授信”工作。建立农业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为社员颁发相应股权证明,作为分红、参与管理的凭证,通过清算、验资、资产量化、设置股权、分配等环节,提高土地利用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规范农村小额信贷市场。有序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农村金融的投资风险。首先,要开发出农民需要的金融服务产品。金融产品和农民的经济收益密切相关,对于能够满足生产生活需求的金融产品,农民自然乐意接受。其次,要大力发展小额信用贷款。目前出现严重的农村中小银行不良贷款问题,主要是由于村镇银行内容管理的各种问题所致。而小额信用贷款不仅能够覆盖更广泛的农村农业金融领域,促进农业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完善,而且有效降低了贷款风险,让农民也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

 

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农户网络借贷信任机制模型,构建农户网络新信贷的信用等级,以减少农村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情况。通过各自借贷数据对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效果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打造农业信息互通平台。在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要以市场趋势为导向,根据市场环境新情况,及时准确地对信用化体系进行一定的调整。

 

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数字金融技术可以解决金融服务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有效降低金融服务成本。针对普惠化金融服务行业的“数字鸿沟”问题,既要有区别地针对不同人群研发适宜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产品,又要加大对文化科技知识水平较低群体的宣传培训,帮助他们掌握数字金融服务操作技能。

 

综上所述,京津冀地区要立足实际,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市场,推进完善数字普惠金融,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积极促进农村金融健康持续发展,以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助力美丽乡村建设,为推进京津冀区域协同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动力。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