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3年第8期

【调查研究】施秉县太子参产业发展建议

发布:2023/08/17 16:03  作者:罗园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2023年第8期  阅读量:

[摘要]  《关于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的意见》(国发〔20222号)文件明确提出,贵州要大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提高重要农产品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贵州省委提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的要求,对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品牌化和农业标准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对特色农产品的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的保护,打造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知名品牌,以提升农产品的竞争力。太子参作为施秉县特色农业品牌,已经在全国享有盛名。推动施秉太子参产业高质量发展,要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严格规范化种植和高品质要求,培育壮大产业体系,挖掘药文化产业内涵,促进产业深度融合。

[关键词]  特色农业品牌;太子参;产业融合

[作者单位]  中共施秉县委党校

 

太子参是一种石竹科植物,又名孩儿参、童参、双批七、四叶参、米参,它的特点是细如参条,短紧结实,而且有芦纹,具有极强的补元气功效,甚至可以媲美大参。其味甘微苦,性平,有补气益脾、滋阴生津、增强免疫力等功效。随着“江中健胃消食片”“复方太子参颗粒”“太子参口服液”等中成药的应用和人们对健康生活的日益重视,太子参已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保健品,它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而且还可以用于保健品、滋补饮料、新药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施秉县太子参产业发展情况

 

施秉县位于贵州省东部,处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日照时数较少,土地资源丰富,为太子参种植和育种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贵州省是全国太子参三大产区之一。施秉县自1993年引入太子参种植后,施秉县与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贵州大学、贵州中医学院紧密合作,先后培育出“施太1”“贵参1”等太子参新品种,获得发明专利9项,通过国家GAP认证,于2012年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到2022年,施秉县太子参种植面积达到8.1万亩,其中建成200亩以上的集中连片太子参生产基地12个,从事太子参种植、收购、加工的企业30余家,其中初加工企业5家,深加工企业1家。此外,施秉县还建有一座占地面积达33355平方米的施秉牛大场太子参交易中心,集门店、包装中心、冷库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施秉县太子参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生产种植方式传统,规范化标准化普及不够。一是良种推广力度不够。施秉县太子参良种推广和种植新技术推广缓慢,大多数药农都是从外省购买种子或自行留种,全县缺乏长期的正规品种供应基地。二是未形成规模化管理。全县太子参种植以牛大场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到其他乡镇,主要是个体分散种植为主,没有形成连片规模种植区,不便于统一规范化管理。三是没有执行规范化种植制度标准。虽然《施秉太子参贵州省地方标准》为太子参种植提供了规范,但是参农们仍然坚持传统的种植方式,缺乏轮作,甚至不轮作,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导致太子参出现质量参差不齐、产量下降、病虫害严重、农药残留量超标等问题。

 

产业链环节发展不均衡。一是产业链发展比重不均。施秉县太子参产业发展主要是种植业,种植比例过大,而产品加工、研发、物流运输的规模不足,尚未形成规模经济和工业化。二是市场化抗击风险能力不足。品牌推介意识不强、品牌文化挖掘不深、品牌宣传效果不够,参农、参商各自为政,无法拧成“一股绳”,导致太子参市场缺乏有效议价、定价权,且太子参产业链条没有完全形成,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三是对产品挖掘宣传不够。尽管太子参在民间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但目前它仅被“药食同源”药品列为禁用物质,只能在保健食品和药品中使用,这严重阻碍了太子参产业链的发展,使其无法进入大众消费市场,从而限制了其产业链的延伸。施秉对于太子参的产品定位于中药材种植和销售,没有对太子参的效用深入挖掘,如太子参背后的故事、神话传说等。

 

缺乏综合性力量。一是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全县优势产业尚未形成,与其他中药材优势地区比较,没有大型龙头企业带动种产销一条龙产业,太子参主要是原材料外销模式。二是产品加工滞后产品附加值低。太子参缺乏就地加工转化,全县太子参深加工主要在三弘药业,开发的产品主要是太子参刺梨饮料,产品相对单一,对产业的支撑带动作用有限。三是缺乏专业性人才。尽管农业科学技术在中药材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使得技术部门在中药材生产中的指导和引导作用受到严重的限制,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进一步推动太子参产业发展的建议

 

发挥好政府引导作用。一是科学调整太子参良种培育。牵头组建组培基地,同时利用全县现有的种苗基地培育太子参良种,支持有技术的企业开展商业化育种,然后进行推广。对太子参良种进行价格补贴,建立监管机制,并通过产品检测中心检验太子参品质。推广种苗的同时淘汰落后的品种,把“施太2”全面推向田间地头,从根本上保障太子参品质。二是搭建平台,强化品牌效应。以建立太子参品牌为宗旨,以施秉县精品水果全产业链项目暨牛大场镇太子参交易中心项目为基础,充分利用中药材协会、村级合作社等社会组织的资源,统一注册商标,明确规范商标使用范围及程序,以期达到更好的发展效果。

 

扩大种植渠道,严格规范化种植和高品质要求。一是扩大种植渠道。全县林地面积162.81万亩(包含云台山世界自然遗产地42.44万亩、舞阳河风景名胜区63.75万亩、佛顶山自然保护区3.2万亩),适宜发展林下经济面积60.14万亩,其中,适宜种植18.05万亩。全县林下中药材已种植面积5.53万亩,林下太子参占2.08万亩。林下种植太子参进一步降低了土地流转等费用成本,又能进一步解决土地轮作不够导致的太子参品质下降问题。二是严格规范化种植。为了促进太子参产业的发展,我们应该按照《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的要求,加强对太子参种植、管理、土肥等方面的技术培训,以实现规范化种植,并鼓励和引导太子参产业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绿色化的发展方向。三是健全太子参质量检测体系。建立与全国接轨的太子参品质检测中心,进一步提高太子参品质要求,保障中药材品质。

 

补齐短板,培育壮大产业体系。一是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培养具有高水平、精细化和专业化的人才,并与国内知名的中药企业、市场、大客户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立院士或专家工作站。二是培育壮大现有企业。为了更好地支持县内的太子参种植和加工企业,我们将大力落实优惠政策,并给予土地流转、建设用地和金融信贷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建立健全联结机制。积极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种植户”,实现供销一体化发展。四是构建流通体系。借助施秉县精品水果全产业链项目暨牛大场镇太子参交易中心,我们建立了一个完整的中药材流通体系,包括种植、养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以促进“互联网+物流”品牌的发展,拓展电商销售渠道,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宣传施秉太子参的品牌和供求信息。

 

深挖产品加工延链,多方发展促增效。一是延伸产业链。借助施秉县精品水果全产业链项目和牛大场镇太子参交易中心项目,我们引进和培育一批太子参深加工企业,拓展产业链,实现当地加工转化,提升太子参产业的综合效益。二是进一步深挖太子参功效。太子参具有极强的补元气功效,其细度如参条,短而紧实,表面有芦纹,其功效不亚于大参,而且因其对儿童有特殊疗效,所以又被称为孩儿参。

 

挖掘中药文化产业内涵,实现农旅融合。通过中国太子参药谷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中药材产业资源与康养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药文化生态旅游产业,挖掘药文化产业内涵,推动中药材文化与地域特色、生态文明融合发展,放大中药文旅产业效应。一是引进一家中医馆,提供中医理疗、体检、SPA、足浴等服务项目,配套医保结算功能,为游客提供“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结算”体验。二是做大做强中药材精深加工,开发健康食用保健品,延长产业链,提高中药材产业市场竞争力。三是完善药谷基础配套设施,按消费群体正常需求完善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商品销售、换乘中心;在药王湖及梯级水坝等水体两边布局业态,上半段布局大众烧烤、垂钓等娱乐休闲业态。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