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十期

【前沿观察】国内大循环与县域担当

发布:2020/10/13 15:40  作者:车文斌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10月刊  阅读量: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和仍然严峻的世界疫情,最近,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任务,并在92日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进行了再部署。


战略上布局,关键处落子,紧扣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我国开始了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时期。


这不是封闭的国内大循环,而是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与国际协调发展、共促共进的“双循环”。


对县域而言,以区域协调发展为核心的国内大循环是主要的战略任务,有条件的区域率先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改革开放要形成新高地,改革举措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还要打通瘀点、堵点……


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中,县域应担起责任,发挥基石作用,从而激发出区域协调发展的整体效能。

 

美丽的绵阳市涪城区夜景 米川宁 摄.jpg    

美丽的绵阳市涪城区夜景 米川宁 摄    


国内大循环

由协作扶贫转向协作发展


循环,是指以环形、回路或轨道运行,运行一周而回到原处,再运转,周而复始。


自然环境中,大气循环、水循环均是如此。


任何循环都需要动力,比如大气循环是气压差造成,水循环是热力与地球引力造成的势能差。同样,中国经济要完成国内大循环,仍然需要动力。


这种动力就是东西部发展的产业差异和消费差异。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到中部次发达地区再到西部欠发达地区,从东部到西部梯度发展的差异性,“经济势能差”梯度存在着,而“势能差”最大的,则存在于东部与西部之间。


同样,西部资源富集,再到东部的资源欠缺,同样形成一个巨大的“势能差”。有着这些“势能差”的存在,足以形成中国国内经济的大循环。


东部的科技力量与产业发展实力,与西部的优良的生态和丰富的资源,一个循环往复的产业经济生态圈就会逐步形成。


其实,这种东西部之间的经济循环圈,早在十余年前就已开始显现出巨大的优势与作用。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各省市全力驰援西部内陆四川各重灾区,让各受灾区经济迅速复苏。


2014年初,中国开始全球瞩目的“精准扶贫”脱贫攻坚,201512月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健全东西部扶贫协作机制”成为重要内容,“鼓励东西部按照当地主体功能定位共建产业园区”“启动实施经济强县(市)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携手奔小康’行动”“建立东西部扶贫协作考核评价机制”。


这些,都可以说是国内大循环的一个初始模式。


循环的结果,是受灾地区迅速恢复重建,灾后社会经济甚至超过震前水平。


同时,大量的贫困落后地区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大量的贫困人口在短短数年时间内脱贫奔康。


“势能差”就是循环的动力。动力就是活力,就能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有机生命体。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19851023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时代公司组织的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时这样说。用先富带动后富,然后达到共同富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东西部协作扶贫模式也将收官。但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中央和国务院又启动了“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新的目标和任务,具有最大循环动力的东西部之间,也必将形成新的协作发展模式,从而“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国内大循环,东西部协作发展,必将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寒暑兮往来相继,兴衰兮循环道理”,东西协作的产业体系与国内完整的“内需体系”正在加快构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国内大循环一定会让我们在这场“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继续稳定发展。

 

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天味现代化调味品生产线  郫都区委宣传部供图.jpg    

位于成都市郫都区的天味现代化调味品生产线  郫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区域小循环

坚定不移提升国内经济生态

 

2020年初,中国已初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在区域空间下,头部地区与底部地区形成“势能差”,从而形成“区域小循环”,以此推进整体区域的协同发展。


这是我国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地提升我国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质效水平。


正如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志彪所说:“构建国内大循环,首先要形成以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为载体的区域循环,在这个基础上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


我们注意到,在世界新冠疫情肆虐下,我国的几大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建设仍在持续推进——


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两翼”推进新机制正在建立。819日北京市委常委会议显示,廊坊北三县协同发展,京津冀城际铁路建设,以及北京航空“双枢纽”发展,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正进一步推进,尤其是在生态环境、交通、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合作、市场一体化发展机制、产业链对接协作等方面,京津冀地区正在优化创新协调机制。大兴国际机场投入运营,河北雄安新区正在加速实施100多个建设项目,8月上旬,大兴机场北线高速公路廊坊段投入使用。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取得新进展。作为区域协同发展的龙头,长三角区域进展惊人,仅仅一年时间,三省一市已推出了30多项一体化制度创新,签订了120多项合作协议,建设了60多个合作平台。上海市与安徽省签订了《上海张江安徽合肥关于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框架协议》,支持两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两心共创”。安徽合肥,约260家集成电路企业集聚,合肥长鑫12英寸存储器晶圆制造基地项目加快建设;浙江宁波余姚科技工业园区,江丰电子自主研发的高纯金属溅射靶材是制造芯片的关键材料。产业龙头锐利如尖刀,推动全国高科技产业冲击世界前沿。


粤港澳大湾区正以深圳创新活力中心为引领,全速发力“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8月,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规划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总里程约775公里,计划总投资4741亿元,13条城际铁路将构建起通达快捷的“轨道上的大湾区”。深圳与东莞合作,正携手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


长江经济带沿江11个省市“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已日见成效。202011日起,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已实现全面禁捕,明年11日起,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将实行10年禁捕。2019年,洞庭湖越冬水鸟超过24.6万只,创近十年之最。2019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457805亿元,同比增长6.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正在大力推进。山东打造沿黄生态带、文化旅游带,营造优美自然环境。甘肃兰州综合治理河洪道,臭水沟变身城市景观带,黄河两岸生态好了,景观美了。陕西出台《关于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和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意见》,加快提升沿黄防护林质量,着力构筑沿黄森林生态廊道。黄河正在变清变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进入全新阶段。8月下旬,四川、重庆两地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若干重大改革举措》,提出探索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综合改革、完善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体制机制等11项重大改革举措,两地相邻各市县区深入对接,协同合作全面展开。


百舸争流勇者先,千帆竞发势如虹。以区域协同发展为着力点与动力核心区,“区域小循环”正成为一个个创新性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区域,为国内大循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源。

 

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  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供图.jpg    

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  成都市新都区委宣传部供图    


四川渠县中滩乡天山村一景  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jpg    

四川渠县中滩乡天山村一景  渠县县委宣传部供图    


县域显担当

做优做精县域经济内生环境

 

“没有一个国家是通过外部使经济发达起来的,但也没有一个国家通过封闭而成为伟大的国家。内部力量是国家经济增长主要来源,但开放仍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模式。”820日晚,在成都参加新经济“双千”发布会成都东部新区专场活动的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吴晓求谈到“双循环”时这样说。


是的,“内部力量”是经济增长主要来源,对县域而言,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的情形下,作为国家经济的基础力量,更要做优做精经济增长的内生环境,努力为国家经济增长贡献“内部力量”。


产业强则县域强,把产业发展作为县域的核心竞争力。目前,因受疫情的冲击和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均出现重大的调整和变化,甚至某些领域产业链供应链受阻。但危中孕育着新的产业机遇,县域是区域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紧扣区域产业发展的规划和布局,找准产业定位,主动作为,力争在区域产业链中占据重要一席,增强抗击风险的能力。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县域要牢牢把控农业的基础地位,努力确保粮食增产增收。日前,世界粮食计划署负责人戴维·比斯利表示,由于新冠病毒的流行,饥荒风险可能会达到“极大规模”。我国也在采取措施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建立节约长效机制。县域要强化“米袋子”“菜篮子”意识,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供给,筑牢粮食安全屏障。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让安徽一个原本偏僻的小县插上了发展之翼。安徽南陵县抓住机遇,打好“产业牌”赢得迅速发展。2019年,南陵县出台《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和省、市行动计划方案》,主动融入和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其间,与上海青浦工业区、上海复旦软件产业园、浙江海盐工业区等园区开展合作共建,全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7个,艾艾精工、实贝科技、兴能自动化等优质项目加快推进,总投资25亿元的韵达综合产业园项目签约落地。苏州的技术安徽的基地,南陵县双彩智能科技公司是从苏州搬迁而来,总投资6亿元,新基地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


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广东广宁县找准自己“菜篮子”的定位,抓现代农业发展“611”工程,建设大湾区“菜篮子”产品配送分中心、德康农牧集团肉猪养殖、创展博纳农业养殖等项目,并推进省级油茶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番薯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优质的竹笋、龙须菜、大芥菜等特色农产品纳入大湾区“菜篮子”。广东佛冈县则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旅游服务休闲胜地,成功引进了20多个旅游项目,计划总投资额超200亿元。目前,佛冈县已创建成聚龙湾、森波拉2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余个旅游热点景区,2019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到654.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 44.6亿元,取得大幅增长。


紧扣产业,找准区域协同发展中的定位,做优做精内生环境,县域就一定能在国内大循环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持续稳定地发展。


益重冲云志,风霜恒不渝。不管国际环境如何艰难,中国经济仍在坚韧前行。在这场劈波斩浪国内大循环发展的历程中,县域一定会担负起自己的使命,成为坚如磐石的基石。


本刊记者  车文斌

 


关注官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