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县域经济网

  • 1
  • 2
  • 3
当代县域经济网 /2020第十期

【典型案例】绿色生态 小芦笋扛起恩阳发展大旗

发布:2020/10/13 16:00  作者:周淼葭  编辑:邹璠  来源:《当代县域经济》杂志2020年10月刊  阅读量:

地处四川省东北部的巴中市靠近秦岭—淮河这条中国南北分界线,这是原川陕苏区中心城市,是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更是秦巴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中心城市。恩阳区是这座城市最年轻的新区。


巍巍青山层峦叠嶂,蜀道艰险尽在其中。偏远、闭塞、贫困……这样的词汇或许是这里以往给人的印象。但曾经落后的恩阳借助丰富的自然资源,坚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把劣势变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芦笋产业在这片土地上异军突起,成为绿色生态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恩阳区双胜镇党委书记廖泓宇(右二)介绍芦笋发展情况.JPG    

恩阳区双胜镇党委书记廖泓宇(右二)介绍芦笋发展情况    


科学论证  恩阳最适宜芦笋种植


从恩阳城区一路驱车前往双胜镇天良村,不论是走高速公路还是国道,都只需短短半小时。平坦漂亮的路面会让人忘记这里是曾经闭塞不畅的山区。路旁除了绵延的青山,还有白色塑料大棚下绿油油的大片芦笋。


盛夏季节,入眼处皆是赏心悦目的绿,若不是双胜镇党委书记廖泓宇在一旁提醒,记者还没法将道旁茂盛的植物与闻名遐迩的芦笋联系起来。


沿着浅绿顺直的茎秆往下,在离地面不远处可以看见一根根破土而出的芦笋。用手掰开,肉质嫩绿,清香萦绕。


“其实,恩阳区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种植芦笋的习惯,只不过那时主要以白芦笋为主,主要是生长在地下。”廖泓宇介绍说,“2013年建区前后,我们通过多方考察,从浙江省引进了绿芦笋,开始试点种植。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芦笋已经成为恩阳区不可或缺的一张名片了。”


是的,2018年,在湖南省张家界市举行的首届芦笋大健康亚洲论坛上,恩阳区荣获“中国芦笋之乡”称号,自此,恩阳芦笋声名大噪。


追溯芦笋在恩阳的种植发展历程,并非一帆风顺。


恩阳区种植芦笋虽然起步较早,并初步形成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条,但后期因罐头厂改制关闭,导致链条断裂,销量急剧萎缩。2013年,恩阳新区成立后,恩阳区委、区政府通过外出考察、专家把脉、实地调研等方式,科学论证了恩阳是种植芦笋最适宜的地区,并在第一次党代会上确定把发展芦笋作为恩阳现代农业发展中的主导产业。


2016年,邀请北京专家团队,根据芦笋生长特性,区里制作了芦笋可种植区域图。


2017年,出台《巴中市恩阳区2017年芦笋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全区芦笋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


2018年,巴中市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办公室成立,出台《关于大力发展芦笋产业的实施意见》《巴中市恩阳区芦笋产业发展资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2020年,出台《关于全力推进芦笋全产业链发展的实施意见》。


目前,恩阳全区累计发展芦笋5万亩,已投产3.3万亩,建大棚芦笋2000余亩。


“经过这几年的突破式发展,芦笋已经成为恩阳区群众致富的‘金元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支柱。”廖泓宇说。


近年来,恩阳以一根小芦笋扛起了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的大旗,成功地以芦笋产业为抓手,探索出了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恩阳路径。

 

恩阳区双胜镇党委书记廖泓宇介绍芦笋生长情况.JPG    

恩阳区双胜镇党委书记廖泓宇介绍芦笋生长情况    


恩阳区双胜镇党委书记廖泓宇(前右二)介绍芦笋销售和后期加工情况.JPG    

恩阳区双胜镇党委书记廖泓宇(前右二)介绍芦笋销售和后期加工情况    


政府主导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恩阳区在芦笋产业发展的初期,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例如小而散、缺乏标准、没有品牌、干部群众积极性不高……这些是大多数山区农业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痛点。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恩阳区多次召开了芦笋产业发展工作推进会、芦笋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成立了芦笋产业推进工作小组,设立芦笋产业发展办公室,在各乡镇(街道)建立芦笋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村村派驻技术员,使得恩阳区上下形成“四级联动”的推进组织体系。此后又大力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让农民变芦笋产业工人;大力引进新型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吸引力。


恩阳区在破解技术瓶颈,建立技术研发团队方面也颇有作为。先后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山东潍坊农科院、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哈工大等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合作,开展培土、防病、高产等课题研究、技术指导;与四川省农科院共同编制省级地方标准《四川省芦笋栽培技术规程》;成功申报《四川粘重改良土壤方法》国家专利。


此外,还建立了恩阳芦笋研发中心、连栋薄膜实验中心、种质资源圃10亩,推广“无雨恒温垄肥”“营养钵育苗”“土壤改良”等6项种植新技术,使芦笋产量得到大幅提升。


在利益联结上,恩阳的芦笋产业做到了多方共赢。园区采取了“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基地”模式,推广“127”利益联结机制,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土地整理、配套园区基础设施等参与分红,农户以土地、劳动力入股,业主以资金、技术入股,所得收益按(村集体占10%,农户占20%,企业占70%)比例分红。


至此,仅恩阳区明阳-下八庙万亩芦笋产业园区就培育了新型经营主体102家,流转土地1万余亩,农户土地租金收入400万余元。


2019年,园区产笋3000余吨,实现收益540万余元,村集体分红54万元,入股农户分红108万元,企业收入370万余元。园区吸纳当地群众2400余人就近务工,人均年收入1万余元,取得可喜成绩。

 

位于恩阳区双胜镇天良村的芦笋基地.JPG    

位于恩阳区双胜镇天良村的芦笋基地    


链条升级  寻找芦笋发展新方向


随着恩阳区芦笋产业的蓬勃发展,当地政府意识到延伸芦笋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将成为今后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新方向。


在延长芦笋产业链条上,恩阳区突出抓好芦笋精深加工,发展和培育了一批精深加工企业,推进其转型升级,同时加快建设品种培育、基地建设、标准种植、生产研发、物资配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营销、平台检测等全产业链体系。立足芦笋资源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旅游观光,建设芦笋文化中心、主题公园和特色小镇,举办芦笋文化艺术节、芦笋宴、芦笋采摘体验等活动,着力培育笋旅融合、笋文结合、笋养组合的新兴业态,实现产业打底、旅游增收、农民致富。


围绕芦笋话题,恩阳区还紧盯“芦笋疗养、养生度假”发展方向,精心设计运动养生、静心疗养等康养项目,形成集农事体验、观光赏景、康养度假等于一体的生态康养基地。重点推出了双胜镇天良村芦笋景观产业园等8个生态康养基地、1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同时举办系列推介活动。


恩阳区还推出独具特色的芦笋宴,备受南来北往游客的青睐。品尝芦笋美食,已成为众多游客打卡恩阳重要选项之一。


“芦笋和一般的蔬菜不一样,它的加工价值特别大,产业链长。”廖泓宇说。目前,恩阳芦笋受到众多企业关注,芦笋产业招商工作也是如火如荼。


区里还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引进加工企业、建立收购站点、完善营销体系,不断拓宽芦笋种植、加工、销售招商引资渠道。


目前,恩阳区已成功引进成都静壹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厂,建设芦笋集散中心、检测中心、文化中心,开发芦笋面、芦笋月饼、芦笋茶、芦笋豆干等特色产品,制作芦笋特色菜品100余种,使得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芦笋附加值成为现实。

 

本刊记者 周淼葭 /

 


关注官网微信